印发《高栏港经济区关于整合园区资源促进产业集群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珠港区〔2008〕111号
区各单位:
现将《关于整合园区资源促进产业集群的实施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八月十四日
珠海高栏港经济区办公室
高栏港经济区关于整合园区资源促进产业集群的实施办法
为贯彻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的精神,落实东部大转型,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建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产业格局,培育壮大产业集群,促进园区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根据市委办《关于整合园区资源,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争当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目标,按照产业规划、产业集聚、土地集约、节能环保安全的要求,整合园区资源,打造华南主枢纽港和广东重化产业基地,提高园区产业集中度,增强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经济实力。
二、基本原则
1、产业集聚原则。进一步完善产业分区规划方案,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产业龙头的优势,加强推进产业招商,促进主导产业与配套产业的协调发展,提高产业集聚的水平。
2、土地集约原则。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严格控制新引进项目的用地规模,加强清理闲置土地资源,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提高项目的投资强度和产出率。
3、节能环保安全原则。贯彻《珠海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精神,从项目引进与审批等环节开始,加强对项目节能环保安全等前期控制,强化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指导和监督,构建产业发展与生态优化的“双赢”格局。
三、工作目标
1、建设华南主枢纽港和广东重化产业基地,构建生态文明工业园区。高栏港工业园区将重点开发建设港口物流、石化、能源、钢铁、装备制造、造纸、修造船等主体产业。力争到2010年,高栏港区建成码头泊位30个以上,其中万吨级以上的20个,年货物吞吐能力超过8000万吨。电厂装机容量达到460万千瓦。钢铁年产能达到600万吨。大型修造船基础初步建成投产。力争通过10-15年的努力,建成年产160万吨芳烃、18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的具有世界级水平的石化联合生产基地。
2、提高产业集聚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工业区单位面积投资和产出强度年均递增20%,到2010年,每平方公里固定资产投资额累计达到50亿元以上,每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50亿元以上,第平方公里国税、地税税收总额达到1.5亿元以上。
3、推进节能减排。贯彻《珠海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精神,到2010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完成目标任务,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17708吨,化学需氧量控制在1441.2吨。
四、整合方案
1、加强区域产业规划,做强“五大产业群”。
目前,港区的产业分区规划已经基本成型,今后:一是要加快高栏港区组团分区规划(也称高栏港经济区总体规划)整合及修编工作的步伐,明确功能分区及不同产业的空间布局。二是要逐步铺开各个近期重点建设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完善各分区的道路、供电、供水、供热、排污等规划方案。涉港界的区域要与港务局同步协作,共同委托这些区域的控规编制工作。三是在办理招商项目规划选址时,要将同类项目按规划集中布置,使这些项目容易形成集聚效应并共享集中兴建的配套设施。切实做强仓储物流、石化、能源、钢铁、装备制造等五大产业集群。
2、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珠海南水(茂南)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产业转移工业园建设的指示,落实市政府关于推动“珠海南水(茂南)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建设的计划,加强与茂南区的联系与合作,推动两个区域的产业集群发展。
五、保障措施
1、完善区域主体产业发展规划。借助近期中石油炼化和中船南方基地这两个超级龙头项目落户港区的契机,加紧完善园区各主体产业发展所必需的交通、物流、上下游产业、水电汽、生活设施等配套条件,为做强主体产业提供基础保障。
2、进一步加强园区产业招商,推进产业集群发展。根据区域产业集群趋势,按照“三着重,五不选”的原则组织产业招商,即着重引进一批单位产值能耗小和排放少的企业,着重引进一批总部经济和产业项目相结合的项目,着重引进一批具有龙头带动作用的企业;污染大、能耗高、贡献小的不选,浪费土地资源、劳动密集的不选,技术含量低于行业水平的不选,投资强度不达标的不选,税收不落地的不选。
3、加快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的配套。加强突破各审批环节的阻力,加快年度政府投资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进度,推进筹建项目早动工、在建项目早投产,切实保障企业生产的基础配套条件。
4、大力推进重大项目审批进度,推动龙头项目的建设。合理调配资源,充实专门力量,加大推进重大项目审批的力度,加快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保障未来几年实现区域经济跨跃式发展。
5、加强重大项目服务责任制,优化企业服务水平。完善并坚持落实重大项目服务的督办制度,加快推进重大项目的建设进度,不断优化园区投资的综合软环境。
6、推动企业节能减排,大力发展高效能企业和高技术制造业。编制“十一·五”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发展的规则,规范项目引进时相关节能减排的审查,指导和监督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切实控制区域能耗水平,构建符合生态文明发展的工业经济。
7、加强企业环保与安全的指导与监督。在新项目引进时,要切实加强对投资项目有关环保与安全的前期审批关,在项目建设与生产阶段要认真加强对企业环保与安全的指导和管理,建立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工业经济。
8、逐步完善园区生活配套。进一步完善区域的配套条件,为企业提供比其它竞争区域更好的服务;改善生活配套区的文化、娱乐、教育、医疗条件,使中级人才能够留得住;加大和大专院校、技术培训学校的合作力度,提供有效的用工资源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请在用户中心修改联系方式,以便我们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