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单位在征收拆补中常见问题汇总

政府出资的项目,一般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决算

一、审计问责常见问题

(一)超标准补偿;

(二)违法建设补偿;

(三)虚假产权补偿(无效产权证当作有产权补偿);

(四)拆迁物品未入库;

(五)合谋骗补;

(六)履行拆补协议不当。

二、评审结算常见问题

(一)资料问题

评审部门对资料要求高,要求比较齐备的补偿文件或评估报告、合同、支付凭证等,致使资料不齐被核减,致使一些突发问题处理费用不能结算。

(二)评估问题

在征收阶段采取评估方式确定补偿金额的,评估金额已经取得征收人(县级人民政府)同意,但是在结算评审阶段财局却不认可评估报告,需要对评估报告的过程资料全部重新核定,评审原则不一致的情况下,可能会核减评估金额。

(三)权属证明文件问题

因个别村经济社无法提供权属证明或者不配合提供权属证明文件而导致不满足送审条件,无法完成结算。

三、成本控制常见问题

(一)摸查测算不准确

摸查单位测算不准确,对估算影响重大的征收节点未发现,未对重大征收风险进行研究。

(二)临迁费超发

拆补协议未约定回迁时间,进一步出现临迁费、安置房源问题。

(三)钉子户超标准补偿

(四)违法用地成本

历史用地需要接受处理后,才能进一步推进用地手续的报批。然而,当前的用地主体并不是当时违法用地行为人,可是用地主体在完善用地手续的过程中,又必须出资解决这个问题,用地主体将面临承担大额成本。

四、土地现状常见问题

(一)复杂权属

历史遗留问题导致土地权属复杂,表现为所有权不确定、使用权混乱、承包权混杂问题等。

(二)无主用地

无主(土地使用权人)用地难以确权,严重影响征拆工作。

(三)层层转租

究竟谁才是征收补偿权益人,现实中往往难以确定。

五、用地手续常见问题

(一)用地红线变动

征拆阶段中,拆迁部分房屋后红线发生调整,导致房屋超出红线范围以及出现基本农田,而且无法调整规划,导致实施阶段需要调整方案。

(二)勘测定界中的界址指认

在完善用地手续报批中,发现村集体用地和业主单位用地红线覆盖、重叠,在红线调整或者权证变更的过程中,可能需要村集体的配合,如果村不配合的话,会导致用地手续报批困难。目前规自部门暂时没有强有力的解决措施。

(三)违法用地

未完成用地报批无法取得《建设用地批准书》,容易造成违法用地情况。(用地手续)

六、补偿安置常见问题

(一)安置房难以筹备。

被征收的房屋面积小,被征收人提出按照较大面积的房源,以及出现被征收的房屋共有产权人较多时,难以协调安置。(安置房问题)

(二)留用地落实困难。

项目工程普遍出现征地范围内安排留用地兑现困难,涉及村集体征收的往往规模小、土地零碎,村集体被征意愿普遍较低。(补偿问题)

(三)不能严格落实先补偿后搬迁。

征拆流程不完善,根据相关规定是要补偿完成后才能进行交地,但是有时候建设工作需要提前进行,那么可能会导致违规操作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