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首份“工业上楼”指南出台水乡功能区拓空间再创新招
当前,水乡功能区创建连片“工改工”基层改革创新实验区进入全面施工期。为满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空间需求,创新拓空间机制,探索新发展模式,近日,水乡管委会印发出台全市首份“工业上楼”系统性指南,引导推行“工业上楼”,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新型产业空间发展模式范本,加快连片“工改工”项目落地实施。
“工业上楼”指南主要破解连片“工改工”实施中存在的几大难题:工业用地紧缺,制约产业发展;现有产业空间低效散乱、缺乏规划;企业对工业上楼了解不深、信心不足;缺乏系统科学的工业上楼标准指引,企业试错成本高。
“工业上楼”指南主要包括产业引导、园区规划、建筑设计三大部分:
(一)《水乡功能区工业上楼产业引导指南》。
创新提出“工业上楼”五要素筛选模型。基于产业需求、建筑理论和对1100个生产环节的研究,创新提出五要素模型和筛选机制,共5类7个要素,形成适用范围广、操作性强的筛选模型,为判断各产业类别是否适宜上楼提供参考依据。
创新提出“工业上楼”导向产业目录。根据功能区产业发展导向,筛选国家31个工业大类,确定移动智能终端制造、新一代通信设备制造、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医疗器械与设备制造、新材料、传统支柱产业六大重点鼓励上楼类产业。
创新提出细分产业“工业上楼”适应性指南。研究六大重点鼓励上楼类产业137个核心细分产业的上楼适应性,提出其中70%细分产业适宜上楼,20%可通过设计手段上楼。
(二)《水乡功能区工业上楼园区规划指南》。
突出园区规划理念。以前瞻规划、产城融合、产业集聚、注重人本、塑造特色等规划理念,引导统一、前瞻、适宜水乡发展模式的园区规划。
突出六大规划设计要点。在城市关系、空间布局、交通物流、配套设施、绿地景观、智慧园区6个方面提出24条建议与鼓励性指标,引导高质量工业上楼产业园区规划设计。
突出水乡特色风貌设计引导。从滨水布局、建筑体量、道路标准、建筑风貌、特色景观等方面提出指引,引导塑造协调统一、具备水乡特色的工业上楼园区。
(三)《水乡功能区工业上楼建筑设计指南》。
创新提出通行性建筑设计指南。研究高端产业空间需求,建立首个系统性工业上楼建筑设计指南,包括10方面设计指标,为建设标准化高标准工业大厦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技术引导。
细化各类产业建筑指南。根据市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的导向,以引导产业集群化发展为目标,研究6类重点鼓励上楼类产业的特点,形成分产业建筑设计指南,并增设6方面差异化指标。
细化各类产业工艺需求指南。在重点鼓励上楼类产业基础上再次细分,研究细分工艺对建筑设计的要求,6大类产业98个核心细分工艺需求,增强工业上楼可行性、可操作性,为项目控成本提品质提供保障。
“工业上楼”发展模式大有可为。下来,水乡管委会将以连片“工改工”项目作为试点,大力推行“工业上楼”,拓宽产业空间,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提供更大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新动能的核心吸引力,助力东莞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附件:
1.水乡功能区工业上楼产业引导指南(试行).pdf
2.水乡功能区工业上楼园区规划指南(试行).pdf
3.水乡功能区工业上楼建筑设计指南(试行).pdf
请在用户中心修改联系方式,以便我们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