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

设计编制指南

(试 行)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广东省农业厅

二〇一八年七月


目 录

1 总则 6

1.1 范围 6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

1.3 一般性规定 7

1.3.1 项目设计成果 7

1.3.2 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构成 7

1.3.3 项目设计图件构成 8

2 项目设计报告编制 9

2.1 综合说明 9

2.1.1 项目立项批复及调整情况 9

2.1.2 项目相关指标概述 9

2.1.3 项目设计编制原则、依据和目标 9

2.2 项目区概况 10

2.2.1 项目区所在县(市、区)概况 10

2.2.2 自然和资源条件 10

2.2.3 自然灾害 11

2.2.4 社会经济条件 11

2.2.5 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 11

2.2.6项目区耕地质量现状 11

2.3 项目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12

2.3.1 项目区周边基础设施现状 12

2.3.2 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现状 12

2.4 项目区垦造水田潜力分析 14

2.4.1项目区垦造水田限制因素分析 14

2.4.2项目区质量评价因素提升改造潜力分析 14

2.4.3垦造水田潜力实现分析 14

2.4.4项目区耕地占补平衡分析 15

2.5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 17

2.5.1规划协调性分析 17

2.5.2交通环境及电力设施条件分析 17

2.5.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17

2.5.4风险分析 17

2.5.5公众参与分析 17

2.6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7

2.6.1 灌溉水源 17

2.6.2 灌溉需水量 17

2.6.3 可供水量 18

2.6.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8

2.7 项目规划 18

2.7.1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 18

2.7.2 土壤改良工程规划 19

2.7.3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 19

2.7.4 田间道路工程规划 21

2.7.5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 21

2.7.6 其他工程规划 24

2.8 项目工程设计 25

2.8.1 土地平整工程 25

2.8.2 土壤改良工程设计 27

2.8.3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28

2.8.3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35

2.8.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计 37

2.8.5 其他工程设计 39

2.8.6 工程量汇总 41

2.9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41

2.9.1 权属调整原则 41

2.9.2 土地权属现状 41

2.9.3 调整意愿调查 41

2.9.4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41

2.9.5 土地权属人对调整方案的意见 41

2.10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42

2.10.1 施工条件 42

2.10.2 施工布置 42

2.10.3 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42

2.10.4 工程总进度计划 45

2.11 项目实施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减缓措施 47

2.11.1 项目实施生态环境影响 47

2.11.2 减缓措施 47

2.12 项目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47

2.12.1 预算编制依据 47

2.12.2 主要工程量计算及确定说明 47

2.12.3补偿补贴费用计算及确定说明 47

2.12.4 投资预算 47

2.12.5 资金筹措及分年度投资计划 48

2.13 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48

2.13.1 社会效益 48

2.13.2生态效益 49

2.13.3 经济效益 49

2.14 耕地质量评定 49

2.14 项目实施管理及后期维护 49

2.14.1 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49

2.14.2 工程实施管理 49

2.14.3 工程后期管护 50

2.15 项目设计附表、附件 50

3 图件编制 50

3.1 项目区现状图编制要求 50

3.1.1 项目区最新土地现状图 50

3.1.2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 51

3.1.3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局部) 51

3.2 项目规划图编制要求 51

3.2.1 项目规划图上图要素及要求 51

3.2.2 项目规划图绘制要求 52

3.3 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 53

4 编排格式说明 57

4.1 设计报告编排格式 57

4.1.1 报告构成 57

4.1.2 封面 57

4.1.3 扉页 57

4.1.4 项目工程特性表 57

4.1.5 报告正文 57

4.2 设计图册编排格式 60

4.2.1 图册构成 60

4.2.2 封面 60

4.2.3 扉页 60

4.2.4 图册 60

5 附件 61

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

设计编制指南

(试行)

1 总则

1.1 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设计报告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图件编制的内容和要素、文本格式及一般性要求。

本指南适用于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设计成果的编制。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指南。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

GB3100~3102-93 量和单位

GB/T 7929-1995 1:500,1:1000地形图图式

GB/T 15834-1995 标点符号用法

GB/T 16453-2008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

GB/T 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GB/T 50288-1999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T 50363-2006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SL2-2014 水利水电量和单位

SL73.1-2013 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基础制图

GB/T 28407-2012 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

GB/T 28405-2012 农用地定级规程

TD/T 1011-2000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

TD/T 1012-2016 土地整治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TD/T 1033-2012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TD/T 1036-2013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GB15618-20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HJ-T-166-2004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综〔2011〕128号)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

广东省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测绘技术规范(试行)

广东省垦造水田工作方案

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

广东省耕地提质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要点(试行)

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指南(试行)

1.3 一般性规定

1.3.1 项目设计成果

项目设计成果包括:规划设计报告、规划设计图件及图册、预算书。

1.3.2 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构成

项目规划设计报告构成为:封面、扉页(编制单位资质信息页)、工程特性表、目录、报告正文和附件。

封面: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单位、编制单位和完成时间(格式见附录A-1)。

扉页:编制单位资质证书复印件、编制单位信息、项目联系人信息及联系方式(格式见附录A-2)。

工程特性表:体现项目的基本工程特性,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建设规模、项目投资、新增水田面积、项目类型、主要建设内容、实施前后国家利用等别、相关部门配套资金及建设工期等(格式见附录A-3)。

目录。

报告正文:

综合说明

项目区概况

项目区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项目区垦造水田潜力分析

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项目规划

项目工程设计

土地权属调整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项目实施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减缓措施

项目投资预算

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工程实施管理及后期管护

项目设计附件

1.3.3 项目设计图件构成

项目规划设计图件包括: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项目区遥感影像图、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项目规划平面图、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和项目所需其他图件七大部分。

规划设计图应装订成册,图册构成为:封面、扉页、目录、图件。

单体工程设计图一律采用A3幅面,其它图件根据相关部门要求进行绘制。

1.3.3.1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应以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底图。

项目土地利用现状图应反映项目区红线范围、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

1.3.3.2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成果为底图。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以反应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内容。

1.3.3.3 项目区遥感影像图

项目区遥感影像图为项目区卫星成像图和红线范围,反应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

1.3.3.4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应以最新的耕地质量更新成果为底图。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应反映项目区红线范围、耕地质量等别等内容。

1.3.3.5 项目规划图

项目规划图应以实际测绘地形图为底图,与项目规划设计相关的各类现有工程设施的位置应在项目规划图中标示。

项目规划图应反映项目区土地利用规划布局和工程布局等内容。

项目规划图可根据项目规模和地形地貌,采用1:1000或1:500的成图比例尺(项目规模≤500亩的,比例尺为1:500;项目规模>500亩的,比例尺为1:1000),测绘精度不低于1:1000。

1.3.3.6 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

项目工程设计图应反映项目区单体工程特性。

项目工程设计图成图比例尺按相关规定执行。

1.3.3.7 项目所需其他图件

项目所需其他图件应反映项目区与垦造水田项目建设密切相关的内容。

2 项目设计报告编制

2.1 综合说明

2.1.1 项目立项批复及调整情况

简述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立项批复意见,说明批复的项目位置、建设规模、新增水田面积、投资估算及建设工期等情况。

项目设计阶段的调整情况:如设计阶段对项目位置、规模、范围、投资估算有所调整的,应对调整原因作出详细说明。由此导致项目区内土地利用现状、基础设施状况和农户意愿等方面变化的,也应作出详细说明。

2.1.2 项目相关指标概述

项目建设规模、总投资、新增水田面积增减情况、工程建设目标、主要工程内容、资金来源以及垦造水田项目相关情况。

2.1.3 项目设计编制原则、依据和目标

2.1.3.1 项目设计原则

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垦造水田工作方案的通知》,结合项目区特点,提出项目设计的具体原则。

2.1.3.2 项目设计依据

列举项目设计所依据的①法律法规、相关政策;②《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垦造水田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粤国土资耕保发〔2018〕4号);③土地整治相关技术标准、规程和规范;④项目规划和工程设计相关的文献资料;⑤上级项目主管部门的审批情况,有关部门及地方的要求和规定。

2.1.3.3 项目规划设计目标

项目规划设计要达到的目标: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新增水田目标、耕地质量等别提高目标(应分别介绍有效土层厚度提高、土壤质地改良、pH值调节、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改善、灌溉保证率提高、田面坡度改善、地下水位改善等内容具体目标值)、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目标、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改善目标、水土保持工程建设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工程建设目标及其他工程建设目标等。

2.2 项目区概况

2.2.1 项目区所在县(市、区)概况

项目区所在县(市、区)的名称、地理区位、自然条件,特别要明确地貌类型,社会经济情况及土地利用现状等。

2.2.2 自然和资源条件

地理位置

项目区地理位置,所属乡(镇)、村(行政村和自然村),四至范围,项目涉及的图幅、图斑等。

地形地貌

项目区地形、地貌条件和海拔高程,包括地貌成因类型、地势状况、坡度和坡向。

气候

项目区气候概况,包括多年平均降水量,或不同保证率下多年平均降水量,一日或二日或三日暴雨量资料(按排水标准确定);最高、最低、多年平均气温,湿度、无霜期、蒸发量、日照时间、积温等。

土壤

详细介绍项目区土壤类型及分布状况、土壤环境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养分、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容重、pH值等物理化学性质。有条件的可对土壤发生分类进行分析。

植被

项目所处区域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和项目区周边植被种类等。

水资源和水文地质

重点说明地表水的数量和质量。平原、沿海滩涂区涉及垦造水田项目的,还需要对项目区地下水位情况进行重点描述。

1、地表水资源分析:项目区内外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源情况,包括径流量、 汇水面积、特征库容等情况。

2、地下水资源分析:项目区地下水赋存条件、类型,含水层岩性、厚度、富水程度、地下水埋深的动态变化;说明地下水的补给量、开采系数、可开采量、已开采量、剩余可开采量。说明建设区内已有机井的出水量、静水位、动水位、井水矿化度等情况。

工程地质条件

主要包括桥梁、闸坝、拦河坝、塘坝、渡槽、泵房等建筑物和构筑物基础的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层岩性,特别是可能影响基础稳定性的膨胀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的性质。

2.2.3 自然灾害

项目区的旱、涝、地质等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及其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

2.2.4 社会经济条件

项目所涉及的乡(镇)、村的总人口及劳动力状况、经济收入来源、人均年纯收入、人均耕地数量等。项目区农民的生活方式及农业种植制度、机械化耕作程度等农业生产方式。

2.2.5 土地利用现状及权属

土地利用结构

说明项目区内土地利用基本情况,统计各地类面积。(格式见附录B-1、B-2)。

土地权属

说明项目区土地权属情况。

2.2.6项目区耕地质量现状

耕地质量状况应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或县级最新耕地质量年度更新评价成果,并结合项目区土壤情况,对各地块的13个质量评价因素属性进行描述和统计(格式见附录B-3)。

表2-1 项目区现状耕地质量等别地类面积汇总表

单位:亩

地类代码

地类名称

1等地

2等地

……

总计

合计

表2-2 项目区现状耕地质量等别行政单位面积汇总表

单位:亩

乡、镇

行政村

1等地

2等地

……

总计

合计

2.3 项目基础设施条件分析

2.3.1 项目区周边基础设施现状

项目区周边基础设施是指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垦造水田项目建设有重要作用的现有、在建基础设施状况,主要包括交通设施、水利设施、电力设施和其他设施。

交通设施

说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交通设施情况,包括交通设施类别、等级、路面状况和利用状况等。

水利设施

说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水利设施状况,包括水利设施类别、等级、结构和尺寸、完好程度和利用状况等。

电力设施

说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电力设施状况,包括电压等级、变电站规模及现有容量、可供容量等。

其他设施

说明项目区周边对项目区建设和生产有重要作用的其他基础设施状况。

2.3.2 项目区内基础设施现状

项目区内基础设施是指项目区内对垦造水田项目建设有关的现有、在建基础设施的状况,主要包括项目区内的交通设施、水源工程设施、灌溉与排水设施、电力设施、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施、农村居民点建设发展状况和其他一些需要说明的设施。项目区内基础设施情况需列表说明(格式见表2-3、表2-4、表2-5)。

交通设施

说明项目区内现有路网状况、通达程度;每条道路的道路等级、道路宽度、路面结构及利用状况等情况;说明项目区内现有农桥的数量、位置、承载能力、完好程度等情况。项目区内主要现有道路情况需列表说明(格式见表2-3)。

水源工程设施

说明项目区内现有灌溉水源的类型、位置、取水方式等情况。

灌溉与排水设施

说明项目区内现有输水工程、排水工程、渠系建筑物工程等设施的类型、等级、结构和尺寸、完好程度、运行状况等情况。如灌渠的断面尺寸、材料、防渗情况、完好程度等,现有泵站的位置、扬程、出水量、灌溉面积、完好程度等。项目区内主要现有灌排设施情况需列表说明(格式见表2-4)。

电力设施

说明项目区内现有变电站位置、规模、容量及现有输配电线路情况。

农田防护及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施

说明项目区内现有岸坡防洪工程、坡面防护工程、田坎防护工程、生态防护工程等设施的类型、规模、防护效果、完好程度及项目建设后的利用情况。

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说明项目区内重要管线位置和数量,需要迁移坟墓的数量等。

表2-3 项目区现有道路统计表

序号

道路级别与名称

涉及项目区内镇、村

长度(m)

路基宽度(m)

占地面积(hm2

路面结构

规划用途

级别

名称

公路

……

干道

……

支道

……

其他道路

……

表2-4 项目区现有灌排设施统计表

序号

设施级别与名称

涉及项目区内镇、村

长度(m)

路基宽度(m)

占地面积(hm2

结构

规划用途

级别

名称

干、支级沟渠

……

斗、农级沟渠

……

表2-5 项目区现有水源工程、电力、渠系建筑物等设施统计表

序号

设施类型

设施级别与名称

涉及项目区内镇、村

容量(m3

灌溉面积(hm2

占地面积(hm2

现状

规划用途

级别

名称

水源工程

电力

……

2.4 项目区垦造水田潜力分析

2.4.1项目区垦造水田限制因素分析

应重点分析地形条件、土壤条件(土壤质地、重金属含量等)、排灌条件、水资源条件、基础设施限制因素、社会因素等对项目区土地利用的限制,说明主要限制因素及解决对策。

应明确可研、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各环节对土壤环境质量的检测要求,包含取样规范及检测要求。

2.4.2项目区质量评价因素提升改造潜力分析

根据项目区耕地质量评价的13个评价因素现状属性,对照广东省农用地分等因素 属性分级确定的说明,结合广东省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质量分记分规 则表,分析项目区地块各评价因素提升改造的潜力。

一般地形坡度、土壤剖面构型、岩石露头度很难通过工程进行改造提升,不做提升改造潜力分析。涉及垦造水田建设项目的,应根据《广东省土地整治垦造水田建设标准(试行)》,分析项目区垦造水田的改造潜力。

2.4.3垦造水田潜力实现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因地制宜地针对每一个有改造提升空间的因素及垦造水田的潜力提出相应的工程措施。分析统计垦造后项目区耕地质量因素属性提升水平(格式见附录B-4)。

垦造水田项目提质改造的评价因素提升与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可参考下表:

表2-5工程建设内容与垦造水田及提质改造因素对照表

可改善评价因素

主要建设内容

田面坡度

土地平整

土壤保水能力

田间防渗工程构筑

灌溉保证率

水利工程

排水条件

水利工程

土壤有机质含量

秸秆还田、地力培肥、增施有机肥、改良剂等

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改造、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客土回填

障碍层深度

土地平整、客土置换

土壤pH值

施用生石灰或者土壤调理剂

盐渍化程度

引淡洗咸排灌系统、喷泥抬田、土壤改良

地下水位

开三沟等水利工程、垫高等土地平整工程

表层土壤质地

塘泥、客土、掺粘入沙等工程

可修复污染型

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修复

土地利用系数

农田水路网综合整治工程

2.4.4项目区耕地占补平衡分析

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依据《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耕地核定技术要求(试行)》(国土资发﹝2018﹞31号),分析项目区耕地占补平衡指标潜力。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其中耕地要统计至二级地类。

新增耕地指标分析。说明新增耕地来源地类及面积、新建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情况,分析计算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新增耕地中水浇地面积、新增耕地中旱地面积、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等新增耕地指标。

耕地提质改造指标分析。说明项目区现有耕地现状(统计至二级地类)、拟进行提质改造面积、新建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情况,分析计算提质改造面积、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改造为水浇地面积、改造前平均质量等别、改造后平均质量等别等耕地提质改造指标。

垦造水田指标分析。依据项目新增耕地指标分析和耕地提质改造指标分析,计算项目新增水田面积。新增水田面积=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

2.5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

2.5.1规划协调性分析

1、 分析并说明项目建设与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一致性;

2、 与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整治规划等相关规划的衔接情况;

3、 与当地水利、农业等相关规划的协调关系。

2.5.2交通环境及电力设施条件分析

简要说明当地交通及电力条件对项目建设影响。

2.5.3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方面对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对项目实 施进行预测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生态环境影响预防或减缓措施。

2.5.4风险分析

简单分析影响项目实施的风险因素。

2.5.5公众参与分析

简单分析项目公众参与情况及反馈意见。

2.6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2.6.1 灌溉水源

说明项目区现有灌溉水源和未来可利用水源的类型、位置、可用水量、取水方式、取水口、塘坝库容、出水口、机组装机容量,水源地与项目区之间的输水工程状况等情况。

2.6.2 灌溉需水量

说明降水量在年内、年际的分配,分析确定种植作物的需水量,灌溉保证率,灌水定额、灌溉周期、灌水时间和灌水次数、灌水流量,水利用系数,确定项目区灌溉基础设施。

根据项目区内作物组成、种植结构、复种指数、轮作制度和水利用系数,计算项目区内的农业需水量,说明灌溉设计保证率典型年的年内分配情况。

2.6.3 可供水量

说明项目区内外水源工程的可供水量及年内分配情况,并分析确定可供项目区灌溉利用的水量。

2.6.4 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分析项目区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和总需水量的作物生长期内平衡情况,当现有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提出解决措施,并确定拟建设实施规模,采用地下水作为水源的地下水补给水量不宜超过总需水量的20%。

2.7 项目规划

根据垦造水田项目规划、建设目标、经批复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土地平整工程、土壤改良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美丽乡村工程和其他工程进行全面规划和统筹安排,确定工程布置和规模。

2.7.1 土地平整工程规划

根据项目区的地形及水资源条件确定规划方案。

2.7.1.1 表面清杂和表土剥离收集

说明项目区需要清表的面积及表土堆放场地规划。

2.7.1.2 土石方挖填及调配

根据场地情况说明土地平整规则、土石方挖填采用的计算方式及场地调配原则。

2.7.1.3 田间防渗工程构筑

田间防渗工程构筑采用的施工工艺及规模。

2.7.1.4 田坎修筑

说明田坎修筑规模及位置。

2.7.1.5 表土回填

说明表土回填的面积及时空情况。

2.7.1.6 田埂修筑

说明田块格局及其规划原则、规模。

2.7.2 土壤改良工程规划

根据项目区土壤条件,对项目区不同的土壤指标提出土壤改良措施,明确改良目标,并论证改良的可行性及经济性。

2.7.3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划

2.7.3.1 水源工程规划

说明需要改扩建水源的名称、可供水量,改扩建的内容,改扩建后的可供水量,对其是否需要征地补偿加以说明并确定其规模。规划内容如下:

塘堰规划

(1)说明建设塘堰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塘堰布置的原则;

(3)塘堰选址的依据,塘堰挡水坝的位置、数量及库容。

小型拦河坝(水陂)规划

(1)说明建设小型拦河坝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小型拦河坝布置的原则和选址依据,小型拦河坝的类型、数量及长度。

机井规划

(1)说明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计算多年平均单位土地面积上可以得到的地下水补给量和项目区可得到的总补给量;

(2)说明开采方案,计算项目区各含水层多年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和相应的地下水降深,确定各含水层布置的机井数量和开采量;

(3)说明机井的类型、位置、井深确定的依据;

(4)说明机井与灌排渠沟或管道系统、道路、林带、输电线路的布置协调情况。

蓄水池规划

(1)说明蓄水池布置的原则及选址依据;

(2)说明蓄水池的分布、数量、总容量、有效容量及可灌溉面积。

水轮泵:

(1)说明水轮泵布置的原则及选址依据;

(2)说明水轮泵的分布、数量、总容量、有效容量及可灌溉面积。

2.7.3.2 输水工程规划

明渠输水工程规划

(1)说明明渠布置的原则;

(2)按照项目区地形条件、灌溉水源、灌水区位置、田块工程规划,分别说明项目区各灌溉区内干、支、斗、农渠的具体位置、长度及灌溉面积,原则上水田灌排工程需分离。

管道输水工程规划

(1)按照灌溉水源情况和地形条件,说明项目区内管道输配水方式;

(2)说明采用水泵提水系统、自压输水系统灌溉的区域位置、面积;

(3)说明各管道输配水区内管网连接形式和固定方式;

(4)说明各管道输水系统中各级输水管道位置、长度和各末级管道的灌溉面积。

2.7.3.3 排水工程规划

明沟排水工程规划

(1)说明明沟排水的作用和任务;

(2)说明明沟排水系统布置的原则,划分排水区,并说明其依据;

(3)说明输水沟道系统和田间排水沟网的布置方案及其与灌溉系统的结合情况;

(4)统计各级沟道的长度。

暗管排水工程规划

(1)说明暗管排水的作用和任务;

(2)说明暗管排水系统的构成和布置原则;

(3)说明暗管的布置形式以及和田块、明沟、灌溉系统间的关系,管材的选用;

(4)统计各级管道的长度。

排渍工程规划

(1)说明渍害程度及排渍要求,选用的排渍措施,工程布局安排;

(2)说明排渍工程和一般明沟和暗管排水工程布局之间的关系;

(3)统计各级排渍工程的数量。

2.7.3.4 渠系建筑物工程规划

水闸

说明项目区规划水闸的作用,明确水闸的类型,各类型水闸的数量和布置要求。应说明进水闸、泄水闸位置的选择依据。

渡槽

说明项目区规划渡槽的作用,渡槽的规模、数量和布置要求。

倒虹吸管

说明项目区规划倒虹吸管的作用、倒虹吸管的数量和布置要求。

涵洞

说明项目区规划涵洞的作用、洞型及其选型理由,规划涵洞的数量和布置要求,涵洞进出口建筑物的布局。

跌水和陡坡

说明项目区规划跌水和陡坡的作用、型式及其适用条件、数量和布置要求。

沉沙池

说明项目区规划沉沙池的作用、数量和规划布置要求。

2.7.3.5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规划

泵站

(1)说明灌溉泵站灌溉区划分原则和形式,各区的位置、面积,站址选择依据,泵站枢纽布置的形式和依据;

(2)排涝泵站应说明排涝区划分原则,排水方式,站址选择依据,泵站枢纽布置的形式和依据;

(3)说明建设泵站的位置及其与沟渠的关系。

输配电工程

(1)说明项目区所需电源的设备及位置;

(2)说明架空输电线路的规划位置、走向和依据;

(3)说明配电装置类型和布局。

2.7.4 田间道路工程规划

(1)规划道路的级别和功能;

(2)说明各级道路的布局、占地宽度、路面宽度和长度,路基特性,与灌(排)渠(沟)道之间的关系;

(3)说明各级道路间的连接关系,项目区内道路与项目区周边道路的连接情况;

(4)需设置会车道的道路,应说明设置依据和要求。

(5)根据规划方案要求合理设置施工便道,应说明设置依据和规模。

2.7.5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

2.7.5.1 岸坡防护工程规划

护堤

说明需进行护堤建设的地域范围和依据,选用的护堤堤型、长度,护堤选择依据和建设要求。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护堤的建设位置。

护岸

说明需进行护岸建设的地域范围和依据,选用护岸形式、长度,护岸选择依据和建设要求。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护岸的建设位置。

2.7.5.2 沟道治理工程规划

沟道截弯取直

(1)说明需截弯取直沟道的位置和范围,沟道截弯取直的目的;

(2)说明规划新沟道的位置、长度,新沟道护堤和护岸工程的建设形式和要求;。

(3)说明截弯取直原沟道的长度、宽度和深度;

(4)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新沟道的建设位置。

清淤疏浚

说明需清淤疏浚河沟的位置、范围及淤积情况。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清淤疏浚河沟的建设位置。

2.7.5.3 坡面防护工程规划

截水沟

说明规划截水沟的位置、长度、汇水范围和汇水面积。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截水沟的建设位置。

排洪沟

规划排洪沟的位置、长度、汇水范围和汇水面积。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排洪沟的建设位置。

2.7.5.4 田坎防护工程规划

护坎

说明建设护坎工程的用途、规划建设范围和数量、护坎措施及其适用性和护坎形式。

田坎挡墙

说明建设田坎挡墙工程的用途、规划建设范围和数量、田坎挡墙的形式及其选择依据。

下田坡道

说明下田坡道布设的要求和位置,采用的结构及数量。

2.7.5.5 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

植树

说明项目区规划植树的位置、范围、类型和作用,各类植树生态保护工程的建设面积。

植草

说明项目区规划植草的位置、范围、作用,不同生态保护范围的植草面积和植草要求。

生态护坡

说明规划护坡的位置、范围、作用,不同生态保护范围的生态护坡面积和护坡要求。

生物通道

说明生物通道规划的位置、范围、作用和数量。

2.7.5.6 建设美丽乡村工程规划

结合项目情况,对在项目区内推广当地民俗文化、改善生产生活设施需求、提高农村宜居环境等情况进行分析,合理规划配合打造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包括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环境卫生状况改善、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村容村貌建设、村庄危旧改造建设、历史文化保护建设、产业发展配套建设等内容,在垦造水田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合理配合打造美丽乡村,其配合工作应主要包含以下几项。

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村庄通往项目区的道路硬化建设、通过项目区的主要排水系统建设;

环境卫生状况改善:项目区内污水沟、废弃坑塘等的整治;

配套公共设施建设:项目区内必需的公共厕所、项目区紧邻周边已具备的活动场地改造等;

村容村貌建设:可以垦造为水田或复垦为耕地的废旧宅基地中无需新建住房的,项目区外因水源需求而进行整治的坑塘等;

历史文化保护建设:项目区内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古迹或革命烈士遗迹等;

产业发展建设:因产业发展需求而且经过项目区的机耕路、灌溉沟渠等。

美丽乡村工程总投资应控制在施工费用的10%以内。

2.7.5.7 水土保持工程规划

沿河流水系垦造水田或低坡缓丘处垦造水田,需设置水土保持防护工程。应说明规划水土保持工程的位置、类型、规模、防护范围和建设要求。项目规划图中需标示规划水土保持工程的建设位置。

2.7.6 其他工程规划

2.7.6.1 农桥工程规划

说明农桥建设的需求情况,规划布设农桥的类型和等级,对应桥梁通行标识;

不同类型不同级别农桥的空间布置及数量。

2.7.6.2 废弃建(构)筑物清理工程

说明需拆除废弃建(构)筑物的类型、位置、规模。清理出的建(构)筑物旧料的再利用途径和无利用价值旧料的堆放。

2.7.6.3 其他配套工程

软土地基处理

对需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区域进行详细测量,说明需进行软土地基处理的位置、范围,软土特性。

客土

说明项目区内客土的必要性(依据保水试验,土壤检测,土壤构造勘查等),确定土方来源、位置、权属、质量、储量、价格,并提供相关依据。

弃土

说明项目区内需外运弃土的位置、类型。按弃土类型,选择采用堆放或填埋。分别说明弃土堆放和填埋场地的位置、选址理由,弃土堆放和填埋的要求。

管线迁移

说明需迁移管线的位置、类型、数量,各类管线迁移原因和要求。迁移后的位置、数量和管线铺设或架设要求。对挖深大的电线杆应采取护砌措施。

迁坟

说明需迁坟的数量,迁入地址,迁坟承担者,补偿标准和依据。

项目标志工程

说明项目标志的规格、安放位置。

2.7.6.4 项目区范围外工程规划

项目所需的配套工程在项目区范围外时,对涉及需要征地、青苗等补偿加以说明确定其规模,并明确工程做法。

2.8 项目工程设计

根据项目区内规划工程布局、各类单体工程功能、当地村民耕作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等要求合理确定单体工程断面尺寸、设计强度等指标,并明确其计算过程。

2.8.1 土地平整工程

说明土地平整工程流程及设计指标。

2.8.1.1 表面清杂和表土剥离收集

根据项目区规划情况,确定土地表面清理工程工作内容及数量,确定表土剥离厚度,剥离厚度以15cm~20cm为宜,并以实际厚度为准(剥离厚度超过20cm的,在项目规划设计与预算评审专家评审论证时,相关评审专家应进行实地踏勘论证,并在出具的专家评审意见中明确剥离厚度的具体意见)。表土剥离不仅仅要从后期覆土量考虑,更应该考虑对原有耕地表层土的保护。严禁未经论证而不剥离表土,且将良好的耕作层土直接掩埋在田间防渗工程以下。表土剥离应分区确定设置表土收集堆放点、确定堆放防护措施,说明其堆放原则,对场地面积较大的应专门设置表土剥离堆放场地并在规划图上明示。

2.8.1.2 土石方挖填及调配

根据场地情况确定土方平衡分区,按规划高程对场地进行平整,确定设计土方调运数量和二次运输方案,土石方挖填采用的计算方法推荐采用三角网法和南方cass。对于涉及二次调运的土方应绘制土石方调运图。

2.8.1.3 田间防渗工程构筑

田间防渗工程构筑前应对场地进行平整,碾压等工程措施,确保田间防渗工程构筑在有一定承载力的平整场地上,避免因场地不均匀造成田间防渗工程损坏,田间防渗工程具体厚度根据场地土壤质地结合保水试验确定。

保水试验:一般新增水田,田间防渗工程应通过保水试验确保保水性能,优质水田更要做好防渗试验,根据调查优质水田日渗漏量平均为1cm。防渗试验应在做好田间防渗工程后回填表土,并泡水1天,然后翻耕3~5遍,并静置,确保水田内水面平均高出田面5cm,观察田间防渗工程效果,3日内无其他水源补充情况下不落干为达到防渗效果。该实验确保了保水性能,也确保了田间防渗工程质量。

(1)粘土层较厚区域:

新增水田应采取田间防渗措施。原土层粘性较高,具备原地构筑防渗措施的,针对耕作层以下部位进行全覆盖夯实或打浆和泥浆静置,直至达到防渗要求。

(2)以中壤土为主区域

新增水田区域应根据土壤质地等情况进行分析,原土砂粒含量较少具备一定防渗性能的,应采用原土夯实,砂粒含量较高的可客土后进行全覆盖夯实或碾压,田间防渗工程厚度宜为5~10cm。

(3)以轻壤土、沙壤土为主区域:

以质地为轻壤土、沙壤土等为主的新增水田区域应客粘土进行田间防渗工程构筑,客土后进行全覆盖夯实或打浆和泥浆静置,直至达到防渗要求,田间防渗工程厚度宜为10~20cm。

(4)以通体砂或障碍层较浅区域:

原则上应在选址阶段排除通体砂和障碍层较浅区域,少量在表土层剥离后发现的通体砂和障碍层较浅区域,应客粘土进行田间防渗工程构筑,客土厚度宜为20~30cm,或根据障碍层深度确定客土厚度。

(5)对新筑土坎(埂)采取“搭田边、糊田坎”处理,土坎(埂)内侧新糊泥浆厚度不宜低于 5cm。

2.8.1.4田坎修筑

根据场地情况,平原地区一般采用格田,丘陵山地一般采用水平梯田,田坎高度一般不宜超过2m,特殊情况需做相应说明。

梯田田坎。梯田应尽量优化田面宽度,梯田田坎应坚持安全、占地少、用工省、就地取材的原则,根据地形、地面坡度、土层厚度等确定,可采用土坎、条石、块石等其他新材料或新工艺。梯田田坎高度和田坎外侧坡应与地形坡度、降雨量、降雨强度和土质条件相适应,田坎高度还应与田面宽度、筑坎材料相适应,同时必须满足稳定要求。在土质粘性较好的区域,宜采用土坎。田坎上顶宽 0.5m~0.8m,田坎高度一般应控制在 2m 以内。田坎高度大于 1.5m 的应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保护,田坎背坡坡比不宜大于 1:0.5,土质粘合性较差的应适当增加放坡。修筑土坎应清除新旧土接触层的杂草,分层夯实。土坎应横向整平,不起波浪。

在土质稳定性较差、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须采取工程措施。田坎高度一般不应高于 1.5m,特殊情况下不超过 3m,田坎稳定性要求按土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2.8.1.4田坎修筑

表土回填前确保田间防渗工程平整,同时尽量避开雨期施工,必要时需做好排水措施,田面回填高程上预留5cm或20%厚度的虚高,以保证回填土壤沉实后,田面高程满足设计要求。

2.8.1.4田坎修筑

格田内部采用田埂进行田块分隔。田埂宜采用土埂,埂高以30~40cm 为宜,埂顶宽 30cm~50cm 为宜,兼做生产路的田埂其路面宽度不宜小于 50cm。田埂用粘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杂草等杂物,修筑时应分层夯实。

2.8.1.6特殊工程

(1)塌陷坑基底处理工程

根据塌陷地勘察资料,说明塌陷坑形成的原因,及宜采用的处理措施。

(2)废弃宅基地处理工程

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3)重金属污染地处理工程

根据重金属污染地勘查测试资料,说明重金属污染类型和土壤中的毒害成分,重金属污染地处理的原则,宜采用的处理方法、步骤和工作内容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工程措施。

(4)岩石爆破工程

使用的爆破材料、爆破方法和安全措施,爆破后产生的碎石的利用。

2.8.2 土壤改良工程设计

土壤改良工程包括土壤pH值、耕作层厚度、土壤容重、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等,土壤改良措施和改良最低标准参见下表2-6、2-7。

表2-6 水田土壤理化性状质量标准

评价指标

有机质

%

耕作层厚度

(cm)

有效土层厚度

(cm)

土壤质地

土壤容量

(g/cm3

pH

(水浸)

平原低地区

≥1.5

≥15

≥60

砂质壤土至粘土

1.0~1.4

5.5~8.0

沿海台地区

≥1.5

≥15

≥60

砂质壤土至粘土

1.0~1.4

5.0~8.0

丘陵区

≥1.0

≥12

≥40

砂质壤土至粘土

1.0~1.4

5.0~8.0

山地区

≥1.0

≥12

≥40

砂质壤土至粘土

1.0~1.4

5.0~8.0

表2-7 土壤改良措施

土壤障碍类型

障碍描述

改良措施

瘠薄培肥型

耕层浅薄,有机质含量低、养分不足,易导致作物生长不良,产量低。

宜采用秸秆还田、绿肥翻压还田、增施有机肥、深耕、水旱轮作等措施,措施应连续实施3年以上。

过砂过粘型

土壤偏砂,养分含量低,保水保肥能力弱,土壤易板结、沉实,作物根系难于生长;土壤偏粘,则土壤通气性差,作物根系发育不良,水稻易倒伏。

宜采用增施有机肥、塘泥、客土、秸秆还田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使其符合水田耕种要求。

酸化型

土壤pH偏酸,易产生铝毒,活化重金属。

施用生石灰或碱性土壤调理剂。

可修复污染型

土壤重金属含量超标,引起稻米污染物含量超标。

应通过工程、生物、化学等方法进行修复,修复后土壤应符合GB15618-2018的规定。

注:土壤改良施用有机肥应分次撒施、混匀。

土壤改良有机质测算公式:亩均用量=耕作层体积×容重×[提升目标×(1+损耗率)]/(产品有机质含量(干基)×(1-含水量))。

例:假设耕作层厚度30cm,容重1.5g/cm3,土壤有机质提升目标1.0%,损耗15%,改良产品有机质含量(干基)为45%,含水率为20%,则亩均产品用量为666.66×0.3×1.5×[1%×(1+15%)]/ [45%×(1-20%)]=9.58吨/亩。

2.8.3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2.8.3.1 水源工程设计

塘堰

(1)塘堰有效容量、塘堰实际蓄水量、设计引水量、塘堰灌溉面积的的计算方法、过程和结果;

(2)确定采用的塘堰挡水坝的形式、结构、断面尺寸和选用材料;

(3)确定塘堰放水建筑物、泄水建筑物的位置、结构、尺寸和选用的材料。

小型拦河坝(水陂)

(1)小型拦河坝基的地质条件和地基承载力及其计算过程;

(2)坝型和坝体结构的选择依据,坝高、坝顶宽度;

(3)拦水坝边坡稳定性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4)拦河坝的防洪校核和上、下游的防护措施。

机井

(1)项目区水文地质条件和钻孔水文地质观测结果;

(2)机井井径、井的结构和选用的材料;

(3)单井出水量的计算公式、过程和结果;

(4)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机井干扰情况。

蓄水池

(1)蓄水池的总容量、数量的计算过程;

(2)蓄水池池体的形状、面积、深度、周边的角度等尺寸和结构设计结果及其过程,选用的材料及防渗要求说明;

(3)蓄水池进水口、溢洪口、出水口的位置、结构、尺寸及其设计过程,选用的材料及选用依据;

(4)蓄水池附属设施包括沉沙池、拦污栅、消力池等的形式、结构、尺寸及设计过程,采用的材料及选用依据;

(5)若需将集水和蓄水工程合一,可采用蓄水型截流沟,详述工程适用材料,说明坡降确定依据,说明截流沟容量、断面结构和尺寸及其依据。

水轮泵

(1)水轮机与水泵的结构型式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2)水轮泵规格型号的选定及其过程;

(3)机坑、进水室、尾水室的结构、尺寸及选用的材料和强度;

(4)其他土建工程设计。

2.8.3.2 输水工程设计

a)明渠

(1)渠道流量设计

灌溉流量包括正常流量、加大流量和最小流量,说明各种流量的计算参数选择的依据和数据来源、计算公式和计算结果,并将各类型渠道流量设计成果列表(格式见表2-6、表2-7)。

(2)渠道横断面设计

渠道横断面形式、采用的材料及选用依据,说明横断面结构、尺寸计算的数据来源、计算公式和结果,并将各横断面设计成果列表(格式见表2-6、表2-7)。

(3)典型渠道纵断面设计

渠底纵向坡降、渠底高程、渠顶高程、挖深或填深设计结果及其计算公式,各级渠道取水口或分水口的设计控制高程,并将各条渠道设计成果列表(格式见表2-8、表2-9)。

(4)渠道衬砌工程设计

说明灌溉渠道衬砌材料的选用依据、衬砌厚度、防渗及防冻措施、分缝和止水设置,止水材料的选用及依据。

2-8 矩形或梯形渠道断面设计成果表

渠道类型

断面类型

控制面积(hm2)

设计流量(m3/s)

设计流速(m/s)

渠底比降

边坡系数

糙率

下底宽(m)

上口宽(m)

设计水深(m)

安全超高(m)

渠深(m)

占地(m)

表2-9 U型渠道断面设计成果表

渠道类型

控制面积(hm2)

设计流量(m3/s)

设计流速(m/s)

渠底比降

糙率

圆弧半径(m)

直线段外倾角(度)

上口宽(m)

设计水深(m)

安全超高(m)

渠深(m)

占地(m)

b)管道

(1)各级管道采用的管材、选用依据和经济技术可行性分析;

(2)管道流量设计的计算公式和结果,各级管道设计流量的推算过程和结果,管道系统进口设计流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3)管径初选的计算公式及管内经济流速确定依据,各管道管径初选结果。水头要求最高、通过流量最大的点为控制点或最不利点,应说明按最不利点进行管道设计时,各管段的管径及其计算过程;

(4)各种管道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公式,沿程阻力系数、流量指数和管径指数的选取及计算结果。说明局部水头损失和管路总水头损失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

(5)说明从最不利的轮灌组向上级逐级推算水位的高程及推算过程,分析首部水头是否满足输水要求,及需采取的增压或减压措施;

(6)对灌溉面积大于66 hm2的管道输水区,应说明管网优化采用的方法、目标和约束条件,优化结果,管材和管道附件的选用;

(7)说明各级各类管道的埋设深度、管槽开挖要求、管道系统,包括管道节制阀、排水阀、进气阀、排气阀或水锤防护装置、压力计量装置和流量计量装置的布设、安装要求和试水回填要求;

(8)管道设计结果需列成表格(格式见表2-10)。

表2-10 管道设计结果

管道类型

管径(mm)

控制面积(hm2)

设计流量(m3/s)

设计流速(m/s)

坡度

经济流速 (m/s)

总水头

损失(m)

首部水头压力高程(m)

管材

管道附件(m)

2.8.2.3 排水工程设计

明沟排水工程设计

(1)排涝设计流量采用的方法,适用条件,推算确定排涝标准下的排涝模数;排渍设计流量采用的方法,适用条件,推算确定排渍条件下的排渍模数;日常设计流量采用的方法,适用条件,推算确定日常排渍模数;

(2)容泄区水位和排水区内部的排水规划,说明满足排涝要求的最高设计水位的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日常设计水位确定的方法,过程和结果;

(3)选用的排水沟建筑材料及其技术经济的合理性;按照经济耐用原则,选定不同排水沟的断面形态;

(4)排水沟底坡、边坡系数和糙率等设计参数的取值依据和结果。排水沟断面设计的步骤、过程和断面尺寸。在旱作地区,要说明用排渍设计流量校核水位衔接情况,用日常设计流量校核沟深、底宽和不冲不淤条件。在水田地区,要说明用排涝与排渍设计流量校核水位衔接情况,用日常设计流量校核沟深、底宽和不冲不淤条件。排水沟设计流量、设计水位、控制面积、断面尺寸等设计结果需列成表格(格式见表2-11、表2-12)。


表2-11 矩形或梯形渠道断面设计成果表

排水沟类型

断面类型

控制面积(hm2)

排涝设计流量(m3/s)

排渍设计流量(m3/s)

设计流速(m/s)

沟底比降

边坡系数

糙率

下底宽(m)

上口宽(m)

设计水深(m)

安全超高(m)

沟深(m)

占地(m)

表2-12 U型渠道断面设计成果表

排水沟类型

控制面积(hm2)

排涝设计流量(m3/s)

排渍设计流量(m3/s)

设计流速(m/s)

沟底比降

糙率

圆弧半径(m)

直线段外倾角(度)

上口宽(m)

设计水深(m)

安全超高(m)

沟深(m)

占地(m)

暗管排水工程设计

(1)暗管排水深度和间距的确定依据,具体测算方法和初步结果,并说明该初步结果进行田间试验的情况,明确暗管的设计深度和间距;

(2)暗管排水设计流量计算采用的计算方法、计算公式和结果;

(3)暗管设计纵坡和管径的计算公式和计算过程,阻力系数、糙率系数和充盈度等相关参数的选取,暗管纵坡和管径的初选结果。说明吸水管或集水管平均流速的计算公式、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进行不淤验算的情况,明确暗管纵坡和管径是否需要调整,确定暗管纵坡和管径;

(4)有排水控制要求时,应阐明吸水管口门设计要求和设计结果;

(5)外包滤料的选用及其优缺点,外包滤料厚度的确定及其依据,散铺外包滤料粒径与级配的选定;

(6)检查井的间距、井径、井深的确定,井底和井顶的设计要求。暗管排水管道设计结果需列成表格(格式见表2-13)。

表2-13 暗管排水管道设计结果

暗管类型

管径(mm)

控制面积(hm2)

设计流量(m3/s)

坡度

备注

说明管材、外包滤料及其厚度

……

排渍工程设计

通常排渍是通过明沟排水、暗管排水实现的。根据项目区的排渍要求,计算排渍流量和水位,使设计排水明沟和暗管系统同时满足排涝和排渍要求,说明的内容参照本条a)和b)执行。

2.8.2.4 渠系建筑物设计

对渠系建筑物进行分级,根据其流量、流速、流态分为不同的渠系建筑物类型。对级别较低的小型渠系建筑物,只进行定型设计,对级别较高的渠系建筑物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水闸

(1)项目区进水闸、分水闸(斗门、农门)、节制闸、泄水闸的组成、闸室的结构形式;

(2)水闸底板型式、结构和用材的选定,底板顶面高程(堰型底板的堰顶高程)的确定,底板宽度、厚度及其推算过程;

(3)闸孔和闸门的型式,闸孔顶面高程的确定,水闸上下游水位的确定与推算过程,岸墙顶部和胸墙底面高程的确定,过闸单宽流量的选定,闸孔宽度的计算与确定,过水能力计算及结果;

(4)闸门的结构、材料和尺寸选定,闸门的制安要求;

(5)闸墩筑砌材料的选定,闸墩长度、厚度和顶部高程以及闸墩头部的轮廓形状的确定,闸墩和门槽的应力计算与配筋;

(6)翼墙的型式、材料的选定,翼墙顶面宽度、墙背的坡比和底宽的确定及其计算公式;

(7)过闸水流的特点,选定消能方式,消力池的型式。消力池池深或坎高、池长及推算过程。尾坎式消力池应阐述尾坎的型式,实体坎的坎高,齿坎的形状和尺寸;

(8)需要安装启闭机的,应说明启闭机的结构、尺寸和材料规格。

渡槽

(1)渡槽槽身断面形式、支承结构、止水形式的类型、施工方法,渡槽槽身、支承结构、止水材料及各进出口建筑物所用材料的选定;

(2)渡槽水力设计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槽底纵坡、槽身净宽和净深的确定及其计算公式,进口槽底高程、进口槽底抬高、出口槽底高程、出口槽底降低和出口渠底高程的确定;

(3)渐变段及连接段形式的选定和长度计算公式;

(4)除跨农、斗级沟渠渡槽外,其余渡槽应有槽身、底板应力计算。

倒虹吸管

(1)项目区选用的倒虹吸管管道纵向布置和轴线长、管材,管道的支撑形式和构造;分段浇筑或施工的管道,应说明管道的分段与接头的形式和构造;

(2)各倒虹吸上下游水位和管内设计流量,倒虹吸管横断面形状和尺寸与管数及其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说明总水头损失及其计算过程;

(3)进口简渐变段的结构、长度的选定;

(4)进口沉沙池可参照“2.8.2.4 f)”相关规定执行;

(5)出口消力池可参照“2.8.2.4a)(7)”相关规定执行;

(6)倒虹吸管通过小流量时,进口水跃的处理要求;通过加大流量时,应说明进口雍水位的超高,明确进口挡水胸墙顶超高;

(7)倒虹吸管配筋计算过程和配筋要求,说明倒虹吸管的强度、稳定性、抗裂度和抗渗性能;

(8)镇墩可参照“2.8.2.4 a)(5)”相关规定执行。

涵洞

(1)所选各类涵洞的设计流量和流态。排泄天然沟、山谷、洼地洪水的渠(路)下排水涵洞流量设计。需要说明计算公式、方法及涵前积水情况;

(2)所选各类涵洞的洞底高程、上下游水位和纵坡,不同流态、不同洞型的涵洞洞长、洞身孔径尺寸、与材料。涵洞的配置要求和钢筋数量;

(3)所选涵洞防渗任务和要求,采用的防渗措施,防水层的布置、选用的防水材料和防水层厚度;

(4)涵洞进口的河槽进行防冲加固的必要性和防冲加固的具体部位,相应的防冲加固的措施、选用的材料。涵洞出口河槽进行防冲加固的必要性、涵洞出口防冲铺砌材料选用、铺砌厚度、铺砌长度、铺砌加固平面尺寸的确定;

(5)涵洞出口消能设计的必要性,采用消能的形式,确定消能设施的结构型式和尺寸,选用的材料;

(6)涵洞基础类型的选择,涵洞进出口翼墙和洞身基础埋深的确定,涵洞沉陷缝的设置和处理要求。

跌水和陡坡

(1)陡坡段纵坡、陡坡横断面形式、陡坡底宽、陡坡边墙高度和陡坡坡长的确定;

(2)跌水的落差,上游水深、缺口宽度、流量;

(3)选用的跌水、陡坡的消能防冲设施形式、结构尺寸及其选用依据;

(4)陡坡和消力池选用的衬砌材料、衬砌厚度,陡坡人工加糙要求;

(5)跌水与陡坡下游联接段的形态、结构和尺寸;

(6)对斜管式跌水要说明管身压力及其计算方法、公式和配筋要求;

(7)控制缺口与跌水胸墙、陡坡与消力池的联接,长陡坡和长消力池的分缝、止水要求。

沉沙池

沉沙池池体尺寸,进出水口的断面尺寸,池体和进出水口选用的衬砌材料、衬砌厚度和衬砌要求。

2.8.2.5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设计

泵站

(1)水泵流量、扬程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2)水泵选型和台数及其确定的依据,与水泵配套用的动力机、传动设备、管路及其附属设备的选配;

(3)水泵进水池、出水池形状、结构和尺寸设计的过程和结果,采用的材料及选用依据,出水管路及其支承。

(4)泵房结构形式、大小,泵房内部布置,包括主机、管路、配电柜等的布置。

输电线路

(1)输电线路架空要求;

(2)低压输电线杆的结构、尺寸、配筋要求和采用的材料,低压输电线路的档距,电线杆埋设的基础要求。

配电工程

(1)项目区选用的配电装置及其计算过程和容量、数量及运行方式;

(2)选用的输配电线规格及其数量;配电线路需要设置的电器设备型号及其数量。

2.8.3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田间道

(1)概述项目区所采用的田间道的所有类型;

(2)路基的构成、断面结构和形状,路基底宽、顶宽,路基厚度、高度和边坡确定及依据,路基填方材料及其强度、粒径和压实度的要求,路基护肩的结构、尺寸、采用的材料及强度、筑砌要求、及其与路边沟渠的结合情况,路床及路堑的清理、压实度和强度要求,强度不足时,采取的加固处理措施;

(3)路面结构、高程及其与田面的高程关系,垫层厚度、宽度、采用的材料、级配要求、密实度和强度要求,面层的厚度、采用的材料、强度要求,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横向分缝的设置及处理要求,与其他路面或桥面衔接时路面断部的处理要求;

(4)会车道的尺寸、结构、材料和强度及砌筑要求;

(5)项目区各类田间道的参数设计结果应列表(格式见表2-14)。

表2-14 项目区田间道路设计结果

田间道路类型

占地宽度(m)

路面宽度(m)

路基

垫层

面层

备注

厚度(cm)

材料

厚度(cm)

材料

厚度(cm)

材料

生产路

(1)概述项目区所采用的生产路的所有类型;

(2)路基的构成、断面结构和形状;路基底宽、顶宽,路基厚度、高度确定,路基填方材料及其强度、粒径和压实度的要求,采用护肩时,路基护肩的结构、尺寸、采用的材料及筑砌要求,与沟渠衬砌相结合护肩的结构、材料和筑砌要求,路基边坡处理要求;

(3)路面高程及其与田面的高程关系;面层的厚度、采用的材料、强度要求;路缘石的设置要求、采用的材料和尺寸;

道路交叉工程设计

对于各级道路交叉的灌排工程、渠系建筑工程在设计中应详细说明,并绘制相应的节点大样图,计算工程量。

施工便道

为防止碾压表土或因现有交通不能到达施工区而新修的道路,铺设的木板、钢板等;项目区内的施工便道应采用素土路面,项目区外的施工便道可根据实际采用素土或泥结碎石路面,施工完毕后根据当地需求将施工便道复耕或保留。

2.8.4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计

2.8.4.1 岸坡防护工程设计

护堤

(1)护堤结构、选用的材料,护堤堤顶高度、安全加高、堤顶宽度和防冲速度的确定及其依据。选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土堤时,说明土质及土体压实度;

(2)堤基地质条件,特别要阐述堤基中是否有暗沟、古河道、塌陷区、动物巢穴、墓坑、窑洞、井窖房基、杂填土和软土等隐患以及处理措施。土堤基底防渗处理措施。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土堤堤脚、浆砌石堤、混凝土堤或钢筋混凝土堤基座埋深;

(3)土堤的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与堤顶之间的加固处理措施,包括结构、选用材料和尺寸,护坡排水孔布局、结构、孔径、筑砌要求,护坡变形缝的设置和筑砌要求;护坡与土体间的砂石垫层的粒径、厚度;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土堤竖向排水沟的布置、结构、尺寸、选用材料;

(4)浆砌石堤、混凝土堤或钢筋混凝土堤与土体间砂砾石垫层过渡层的结构、厚度和粒径,浆砌石堤、混凝土堤或钢筋混凝土堤变形缝的设置、结构和筑砌要求。

护岸

(1)坡式护岸

说明坡式护岸的结构型式、选用材料、尺寸;其他内容参照“2.8.4.1 a)”相关规定执行;

(2)丁坝式护岸

说明丁坝的型式、间距、坝面宽度及其依据;

(3)墙式护岸

说明墙式护岸的墙体结构、选用材料、断面尺寸,墙基嵌入堤岸坡脚的深度及其计算过程,堤身和堤岸的稳定性验算结果。墙后和岸坡间的回填材料要求、回填体顶面的处理要求,墙体排水孔布局、结构、孔径和筑砌要求,变形缝的设置和筑砌要求;墙基的形式、结构;在水流冲刷严重的堤段,应说明采用的护基措施;

(4)岸坡防护工程坡面和墙面上码头台阶的设置、结构和尺寸。

2.8.4.2 沟道治理工程设计

沟道裁弯取直

(1)裁弯取直新沟道的结构尺寸、衬砌材料,挖方量和表土剥离要求;

(2)新沟道护堤和护岸工程可参照“2.8.4.1”相关规定执行;

(3)裁弯取直原沟道回填土的数量、来源、运距,表土耕作层的厚度、质量要求或改良措施。

b)清淤疏浚

(1)清淤疏浚河道的清淤量确定依据,淤泥的堆放或利用方式;

(2)清淤疏浚工程采用的施工方式;

(3)环保性清淤疏浚深度要求,清理淤泥量,并按清理出来淤泥的受污染程度不同,分别说明处理要求。

2.8.4.3 坡面防护工程设计

a)截水沟

截水沟断面形状、结构尺寸、衬砌材料及设计坡度的确定和依据。截水沟的其他内容可参照“2.8.3.4 a)”相关规定执行。

b)排洪沟

排洪沟断面形状、结构尺寸、衬砌材料及设计坡度的确定和依据。排洪沟的其内容可参照“2.8.3.4 a)”相关规定执行。

2.8.4.4 田坎防护工程设计

a)护坎

工程护坎的结构、尺寸、选用材料及其强度,护坎基座的结构,基座顶宽和高度;草皮或护坡林形式的植物护坎可参照“2.8.4.5”相关规定执行。

b)田坎挡墙

选用田坎挡墙的结构和适用条件,田坎挡墙基座结构、尺寸、选用的材料及其强度,基础的处理措施,沉降缝的布置要求,墙体排水孔的布设、选用的材料和孔径。

c)下田坡道

(1)下田坡道的结构和构造;

(2)面板结构、宽度、长度、厚度和强度,面板下直接接触的土体夯实密实度要求;

(3)采用涵管加混凝土面板下田坡道时,涵管的结构、断面尺寸、与相连沟渠的衔接情况,具体可参照“2.8.3.5 d)”相关规定执行;

4)采用钢筋混凝土板下田坡道时,面板的配筋要求,面板跨越沟渠两侧支墩的结构、尺寸、埋深。

2.8.4.5 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设计

a)植树

植树包括护坡林和护岸林。护坡林、护岸林的适用条件,树种选择与搭配、苗木胸径和苗木种植适宜时间,植树行距、株距,挖坑、树木栽植和养护要求,景观效果和生态防护功能。

b)植草

植草种类、搭配、种植规格及整地方法,最适合的种植时间和养护要求,其景观效果和生态功能。

c)生态护坡

确定生态护坡的型式、结构尺寸、材料、数量等。

d)生物通道

确定生物通道的型式、结构尺寸、材料、数量等。

2.8.4.6 建设美丽乡村工程设计

根据美丽乡村工程建设内容,确定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布置、结构、尺寸等,及相关计算过程。

2.8.4.7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分析项目区内水土流失情况,对可能存在水土流失的区域采取工程、林草、保土耕作、生态等措施进行防治。

2.8.5 其他工程设计

2.8.5.1 农桥工程设计

机耕桥

(1)机耕桥的构成,与道路的配置关系,桥长、单孔跨度、桥面高度、桥面宽度及依据。桥型选择、设计荷载标准、桥跨结构确定及依据;

(2)说明翼墙的型式、选用材料,翼墙顶面宽度、底宽和厚度的确定及计算过程。翼墙稳定性、墙身强度验算情况。翼墙筑砌和选用材料强度的要求;

(3)桥基的形式、结构、尺寸、选用材料及强度要求和计算过程,地基承载能力。基础埋置深度,基础顶或承台顶的高度;

(4)桥面铺设的结构型式,桥面材料、强度、配筋要求和计算过程,桥面与所在道路路面的衔接情况;

(5)桥身的结构、尺寸、选用材料及强度要求;若有配筋,则需说明配筋计算过程;

(6)桥墩、桥台、台帽、墩帽的结构和构造、尺寸、选用材料及配筋要求;

(7)桥面两侧是否安装护栏,护栏的结构、尺寸、选用材料及强度要求。

人行桥

(1)说明选用的人行桥的级别、构成,与道路的衔接关系;桥长、桥面高度、桥面宽度、设计荷载标准;

(2)翼墙、桥基、桥墩、桥台和护栏按相关规定执行;

(3)桥板的结构、构造、尺寸、选用材料。

2.8.5.2 废弃建(构)筑物清理工程

(1)对需要拆迁的居民点房屋,应说明房屋的结构、成新、基础类型和深度,采用的清除方式和安全防范措施;

(2)不同类型废弃建(构)筑物的清理步骤、采用的工具和清理要求;

(3)清除废弃建(构)筑物后,其原址的复耕要求和复耕措施。

2.8.5.3 其它配套工程

a)软土地基处理

软土地基处理后要达到的地基承载能力,采用的软土地基处理措施、步骤和工作内容,需要的材料种类和规格。

b)客土

(1)不同类型客土数量的计算,和质量的要求(粘性、重金属、有机质、pH等);

(2)取土场的位置、储量、权属、地表附着物;

(3)运距计算过程及运输要求。

c)弃土

(1)不同类型弃土数量的计算;

(2)弃土堆放场地或填埋场地可堆放或填埋弃土的数量及其测算过程;

(3)堆放场或填埋场地基处理、边坡稳定性处理要求。对化学污染弃土填埋场还应说明地基的防渗处理和截排水处理,淋滤导流及处理系统设计,封场工程的操作要求;

(4)弃土运输要求。

d)材料二次转运

说明需二次转运的材料种类、数量,并确定采用的转运工具、转运距离。

e)模板等其他工程

高于一米的支护模板和大型工程需要采用的非简易脚手架、钢板桩等需单独计算工程量。

2.8.5.6 项目区范围外工程规划设计

项目所需的配套工程在项目区范围外时,对涉及需要征地、青苗等补偿加以说明确定其规模,并明确工程做法。

2.8.6 工程量汇总

工程量按规定的统计规则和计量方法分片区按工程类型分别汇总(格式见附录B-4)。

2.9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2.9.1 权属调整原则

(1)应依法依据进行土地权属调整

(2)土地权属调整应遵循确权在线,公开公平、自愿协调、土地适度集中、维护稳定等原则。

2.9.2 土地权属现状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查清项目区的土地利用和权属现状后,按照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三种类型,对各主体拥有的土地数量合具体位置进行统计汇总。

2.9.3 调整意愿调查

(1)可通过对项目区内农户发放调查表等方式,调查了解权利人权属调整意愿,分析、统计权属调整的初步意向。

(2)项目区内2/3以上的农户同意进行土地权属调整,可进行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编制。

2.9.4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1)土地权属调整的对象和范围;

(2)项目区土地利用和权属现状(权利主体、权利类型、位置、地类和面积等);

(3)土地归并和分配办法以及土地权属调整相关图件等。

2.9.5 土地权属人对调整方案的意见

(1)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告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在征得三分之二以上土地权利人的同意之后,应当采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和召开乡(镇)、村、小组动员会等方式在有关乡(镇)、村进行公告,公告期为15天。公告期内有关权利人不在本地的,应书面通知到本人。

公告内容为:

a)权属调整的原因;

b)权属调整的范围、面积、地类、质量;

c)权属调整涉及有关权利人调整前后的具体位置与面积(应附示意图);

d)告知权属调整异议者,应在公告期内书面向村集体组织或上级主管部门提出;

对权属调整方案有异议的土地所有权人、使用权人,应于公告期内书面提出;经协商不能解决的,争议由当地人民政府调处。

(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经公告后应无异议或无争议,不应将存在土地权属争议的土地纳入整治范围。

2.10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2.10.1 施工条件

(1)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温、水温、地温是否满足项目工程实施的要求,降水、冰冻和雾情对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规避措施;

(2)工程所在地点、对外交通运输条件、可利用场地面积和利用条件;

(3)主要建筑材料及工程施工中所用大宗材料的来源和供应条件,当地水源、电源情况,当地可能提供的修配、加工能力,劳动力情况;

(4)说明工程施工准备、工期等要求。

2.10.2 施工布置

(1)施工总布置的规划原则;

(2)分区布置原则,包括料场布置、施工工场安排、生活设施布局、大宗设备的转移途径和交通运输原则等。

2.10.3 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2.10.3.1基础处理

基础处理的施工程序、方法、布置及进度。

2.10.3.2土地平整工程

a) 表面清杂、表土层剥离收集

项目区地表杂草、作物、树木、浮土浮石清理等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要求。

表土层剥离应分层剥离,对剥离土壤中直径大于5mm的石砾需全部清理,严格避免剥离造成土壤肥力下降。表土层土壤剥离工程主要包括清杂、剥离、运输、存放、弃运等施工工艺流程。

c)土石方挖填及调配

土石方挖填及调配主要工序包括土方开挖、运输、填筑与压实等,应以机械施工为主、人工施工为辅。

d)田间防渗工程构筑

田间防渗工程包含基面平整、碾压工程,原土与客土的摊铺、整平和碾压,详细说明各工序施工工艺及要求。

田间防渗工程构筑完成后,随机按每100亩修建一个10×10米的防渗小区,回填表土,泡水24小时,机械翻耕,保留水面高出田面5公分,静置,如72小时水不漏干,视为田间防渗工程构筑合格,如漏干,视为田间防渗工程构筑不合格,需重新按照工序构筑,直到合格为止,方可全面进行耕作层回填。

e)田坎修筑

1)田坎应用生土填筑,土中不能夹有石砾、树根、草皮等杂物

2)修筑时应分层夯实,每层虚土厚约20cm,夯实后厚约15cm

3)修筑中每道埂坎应全面均匀地同时升高,不应出现各段参差不齐,影响接茬处质量。

4)田坎升高过程中根据设计的田坎坡度,逐层向内收缩,并将坎面拍光

5)随着田坎升高,坎后的田面也相应升高,将坎后填实,使田面与田坎紧密结合在一起

f)表土层回填

田间防渗工程构筑完成后,每个剥离区域回填表土层并推平,回填后使耕作层达到20-40cm,田面横向地表坡降小于1/2000,纵向地表坡降小于1/1500。尽量一次回填至田面设计高程,可虚高5cm,并避免二次覆土对已覆土区域的碾压。

表层土回填主要施工工序为运输与推平。

f)田埂修筑

田块之间以田埂为界,梗高30-40cm,埂顶宽30-50cm;平整后田面横向地表坡降小于1/2000,纵向地表坡降小于1/1500。田埂夯筑要密实、线条顺直、防止漏水。在田埂内侧采用粘性土进行涂抹夯实, 并进行放水试验。 田埂外侧应选用粘性较强的土壤, 逐层压实后修坡, 拍打结实。

2.10.3.3土壤改良工程

土壤改良工程施工主要涉及肥料堆场管理,装车、田间运输、卸车、施肥及翻耕等工序,使耕作层土壤与土壤改良产品充分混匀。土壤改良产品施工工艺流程:土壤改良产品存放点—人工装车—运输至改良田块—人工卸载、拆卸包装—人工均匀抛洒(或机械抛洒)—机械翻耕(连续翻耕3次,充分混匀);随后向田块中引入灌溉用水,水位与耕作层持平,再使用耙地机在田块上反复耙地3次,使得耕作层土壤与土壤改良产品能得到充分混匀。

2.10.3.4 机井工程施工

机井工程施工前期准备、钻孔、井管安装、填砾、洗井封孔等的施工工艺要求,抽水试验的要求。

2.10.3.5 泵房施工

泵房实地放样、基础开挖和清理、房屋及水泵基础建筑、墙体砌筑等环节的施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

2.10.3.6 砼及钢筋砼施工

砼及钢筋砼施工模板安装、钢筋砼结构及浇筑施工程序、方法,砼及钢筋砼工作缝的处理,施工进度安排及所需准备工作。

2.10.3.7 砌体工程施工

砂浆拌制

拌制砂浆的配合比及质量要求。

浆砌石工程施工

浆砌石的砌筑工艺及养护。

干砌石砌筑施工

护底砌筑、护坡砌筑的施工工艺及养护。

砖砌体施工

砖砌体放线、砌筑的施工工艺。

2.10.3.8 道路工程施工

路基土方施工

道路路基地质条件及承载力情况说明。施工放样、施工范围内植物、垃圾、有机质清理、排除地表水等施工准备工作;按照“施工准备→测量放样→基底填前处理→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检测签证→路基整形→边坡修整”的程序组织施工。

路面及垫层施工

根据设计路面、垫层材质要求合理确定路面及垫层施工工艺。按照“施工准备→测量放样→石屑运输→摊铺机或人工摊铺整平→碾压→检测”的程序组织施工。

路肩施工

路肩施工需注意与周边场地的衔接。

2.10.3.9 电器设备及安装工程施工

输电线路的架设要求,变压器、隔离电器、通断电流的操作电器和配电线路的保护器等配电装置安装、检查、调试和联合试运转要求。

2.10.4 工程总进度计划

(1)施工总进度安排的原则和依据,业主对本工程投入运行期限的要求;

(2)安排施工总进度,确定施工总工期;

(3)各项工程的施工顺序,编制项目施工进度表见表2-15。


见表2-15 项目施工进度表

施工进度表

XX年

XX年

第X季度

第X季度

第X季度

第X季度

X月

X月

X月

X月

X月

X月

X月

X月

X月

X月

X月

X月

前期工程

土地平整工程

土壤改良工程

灌溉与排水工程

田间道路工程

农田防护与

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其他工程

竣工验收

填表说明: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安排施工进度。


2.11 项目实施生态环境影响及其减缓措施

2.11.1 项目实施生态环境影响

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方面对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价、分析,对项目实施进行预测分析。

2.11.2 减缓措施

依据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结果,提出相应具体的生态环境影响预防或减缓措施。

2.12 项目投资预算与资金筹措

2.12.1 预算编制依据

以《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的通知(财综〔2011〕128号)》为工程预算编制依据。编制投资预算的价格水平年,人工预算单价、主要材料和主要设备预算价格的计算依据,指标、定额、费用的计算标准和依据。对采用其他行业的定额应补充说明。

2.12.2 主要工程量计算及确定说明

简要说明项目预算表中涉及的各工程的主要工程量计算方法、过程和确定依据等。提供工程量统计表(格式见附录B-7)。

2.12.3补偿补贴费用计算及确定说明

对项目涉及地块的土地承包权人实行三年激励补贴,按每亩每年500元的标准分年度直接补贴土地承包权人。

 青苗补偿费按当地政府部门发布的补偿标准计算(一次性支付到位)。

建设施工期间造成土地经营权人无法种值的补偿费(租期1年)参照项目区 立项当年或项目周边同类地块的租地价格确定。

种植水稻收益降低补偿(3年)参照项目立项当年或项目周边同类地块的租地价格确定(按年支付)。

“三补一贴”费用按暂列计入总投资。

2.12.4 投资预算

提供垦造水田项目总预算及分年度预算表、预算总表等,其它有关的预算表格详见预算书。项目总预算、投资主体、投资构成、分项工程投资及相应的比例。见表2-16

表2-16预算总表

金额单位:万元

序号

工程或费用名称

预算金额

各项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

(1)

(2)

(3)

1

工程施工费

1.1

土地平整工程

1.2

土壤改良工程

1.3

灌溉与排水工程

1.4

田间道路工程

1.5

农田防护与

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1.6

其他工程

2

设备购置费

3

其他费用

3.1

前期工作费

3.2

工程监理费

3.3

拆迁补偿费

3.4

竣工验收费

3.5

业主管理费

4

不可预见费

5

总投资

2.12.5 资金筹措及分年度投资计划

根据项目性质、建设规模以及项目立项情况,说明项目资金来源、投资金额、其他资金来源情况等,按年度说明项目实施内容及分年度投资计划。提供季度分月用款计划表(格式见附录B-24)。

2.13 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2.13.1 社会效益

(1)项目实施对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通过分析项目涉及的各种社会影响因素,以及项目建设与当地社会的协调关系,并提出评价。

(2)分析宜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指标应包括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粮食生产能力、农民收入水平、新增机械作业面积、人均居住用地面积、居住集中度等。

2.13.2生态效益

(1)通过对项目区生态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项目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

(2)分析宜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指标应包括林草覆盖率、绿色植被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灌溉和排涝面积等。

2.13.3 经济效益

(1)通过投入产出分析项目成效,分析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

(2)项目效益包括原有耕地效益、新增耕地效益、节约成本效益和其他效益。

(3)项目成本包括工程总投资和农业生产成本两部分,农业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基础设施运营成本和农业种植成本等。

(4)项目效益和成本计算应结合项目特点有目的地进行,调查、搜集的社会经济资料应真实可靠,不同年限的资料应根据各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与价格水平进行调整、换算。

(5)分析宜采用定量分析,主要指标包括新增粮食产量、静态投资收益率、静态投资回收期等。

2.14 耕地质量评定

(1)应依据GB/T28407、GB/T28405和农用地产能核算有关规定,开展耕地质量等别评定和粮食生产能力核算。

(2)项目建设前后耕地及新增耕地质量等别变化情况。

(3)新增粮食生产能力核算应分析项目建设前后耕地产能变化情况。

项目建设前后耕地质量等别对比表见附录B-5、项目土地结构情况变化情况表见附录B-6

2.14 项目实施管理及后期维护

2.14.1 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明确项目实施管理机构、组成、职责和责任人。

2.14.2 工程实施管理

(1)制定相关制度。根据项目区工程建设及技术要求,制定质量检验体系,制定项目实施与质量监督、管理制度;

(2)制定“三控”措施。制定工程质量、资金、进度的控制措施,保障项目工程质量完好、项目资金安全和工程进度合理。

2.14.3 工程后期管护

项目验收确认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将项目基础设施移交给相应的土地所有权人进行使用、管护和落实管护单位,项目后期种植管护由项目所在乡镇政府负责,镇政府、村集体组织和土地经营权人共同承担管护责任,并保证项目竣工后三年内每年至少种植一造水稻或水生农作物,水稻种植情况要拍摄存档和在省相关监管系统中报备。鼓励引入现代农业企业、种植大户实行规模化种植,确保垦造出的水田符合现代农业需要和持续稳定利用。

2.15 项目设计附表、附件

2.15.1附表

附表1垦造水田项目地类统计表;

附表2垦造水田项目地类汇总表;

附表3项目区建设前耕地质量评价因素属性表;

附表4项目区建设后耕地质量评价因素属性表;

附表5项目区建设前后耕地质量等别对比表;

附表6垦造水田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

2.15.2附件

附件1项目立项批复文件;

附件2各地区的征地补偿标准或证明文件;

附件3土壤检测报告;

附件4村民同意建设书;

附件5可研评审意见;

附件6规划设计方案公示;

附件7客土检测报告、储量证明(如有);

3 图件编制

3.1 项目区现状图编制要求

3.1.1 项目区最新土地现状图

应以县级国土资源部门最新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

应反映项目区红线范围、土地利用现状等内容;

必须加盖项目所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章。

3.1.2 项目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局部)

应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方案数据库为基础;

应反映项目区红线范围、土地利用现状及期末规划等内容;

必须加盖项目所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章。

3.1.3 项目区耕地质量等别图(局部)

应以最新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成果数据为基础;

应反映项目区红线范围、耕地国家利用等别等内容;

必须加盖项目所在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公章。

3.2 项目规划图编制要求

3.2.1 项目规划图上图要素及要求

应反映项目区规划后的地形、地物、地类和原有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

项目区所有田块应编号,平整田块应标注设计高程;

清晰标示规划新建和整修塘堰、拦河坝、闸、机井、蓄水池、水轮泵等水源工程;输水渠道、管道及其水流方向;排水沟、暗管及其流向;水闸、渡槽、涵洞、跌水、陡坡等渠系建筑物工程及项目标志牌;

清晰标示规划新建和整修泵站、架空输电线路;

清晰标示规划新建和整修一级田间道、二级田间道、生产路、机耕桥和人行桥等田间路桥工程;

清晰标示规划新建和整修的护堤、护岸防护工程,截水沟、排洪沟坡面防护工程;田坎挡墙工程;

清晰标示规划沟道裁弯取直新建沟道、清淤疏浚河沟段;

清晰标示规划植树、植草等生态保护工程;

清晰标示规划农村居民点及其他建(构)筑物拆迁工程,农村居民点安置工程;

标示项目区周边的重要地物,如道路、干渠、河流、排水承泻区等,反映与区内相应工程的联系;

项目规划图上要绘制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和工程特性表(格式见附录A-3、B-6)。

3.2.2 项目规划图绘制要求

必须以实际测绘地形图为底图绘制;

规划地类符号按“附录C”规定执行;

田块编号及田块设计高程按“附录D”规定执行;

不同类别工程上图图例按“附录D”规定执行;

与项目区外相关工程的连接可用文字、箭头及规定线型标示;。

项目区范围线外侧图上2cm内的地类符号、地类界线(需封闭)予以保留,其余仅保留农村居民点、河流水面、水库水面、坑塘水面、滩涂等地类面文件和地类符号,其他要素可删除;

注记:

(1)各类规划工程应标注名称和编号;

(2)编号规则如下:

①规划主要塘堰、拦河坝(闸)、机井、蓄水池、水轮泵等水源工程分别以塘、堰、坝(闸)、井、蓄水池、水轮泵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类型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井-1”、“井-2 ”;

②规划渠道或管道按灌溉系统编号:干、支渠或管道以及斗渠以干渠、干管、支渠、支管、斗渠、农渠按照不同类型用罗马数字表示,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序号,类型号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新修(整修)干渠Ⅰ-1”、“新修(整修)农渠Ⅱ-3”;

③规划排水沟或暗管编号:干、支沟或暗管以及斗沟分别以干沟、干管排、支沟、支管排、斗沟、农沟按照不同类型用罗马数字表示,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序号,类型号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新修(整修)斗沟Ⅰ-1”、“新修(整修)农沟Ⅱ-3”。

④规划主要泵站、机耕桥、人行桥、护堤、护岸、截水沟、排洪沟等以该建(构)筑物的名称加阿拉伯数字表示,类型号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新修(整修)泵站-1”、“新修(整修)泵站-2”;

⑤规划田间道路以田间道路类型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类型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新修(整修)一级田间道-1”、“新修(整修)二级田间道-1”、“新修生产路-1”;

⑥规划生态防护林以生态防护林后跟阿拉伯数字表示,类型与序号之间用“-”连接,如“生态防护林-1”、“生态防护林-2”。其他规划工程编号以此类推(渠系建筑物、下田坡道需上图,可不编号)。

图幅整饰应符合以下要求:

(1)图名: xxxxxx 项目规划图(xxx 片)。项目名称应与报告保持一致,原则上放在图框线顶部并居中,字体为黑体,高度为20mm;

(2)图廓:包括内图框和外图框;

(3)指北针:一般绘制在图幅的右上角;

(4)公里格网:以图上距离10cm 为间隔;

(5)图例:位于图件左下角,图例所列要素必须涵盖本幅图内所有要素;

(6)图签:位于图件右下角,图签中的内容包括项目名称、设计单位名称、核定审查、校核、制图人员签字、制图日期、比例尺、图件编号等内容。其尺寸按“图3.1”规定执行。

(7)坐标系统:标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位于图件左下角。

XXX项目规划图(XX片)

设计单位

制图日期

图号

比例尺

核定

校核

审查

制图

图3.1 规划图图签

3.3 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

典型田块设计图:典型田块平面图、横纵剖面图、设计高程、平整区界线、田块编号、沟路渠(含毛渠、毛沟)、水工建筑物、下田坡道、尺寸标注、图例和相关说明等要素,根据不同灌排模式和田块修筑方式,绘制典型田块;

蓄粪池设计图:蓄粪池平面图、剖面图,蓄粪池底板和盖板的配筋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水源工程设计图

(1)塘堰拦水坝的平面布置图、剖面图,塘堰泄水建筑物(闸、涵、消力池)、放水建筑物(卧管或竖井、放水涵洞、出口及消力池)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2)小型拦河坝(闸)平面布置图、剖面图,钢筋混凝土拦水闸的平面图和剖面图、闸门配筋图,并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3)机井结构图,钻孔水文地质观测综合柱状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4)蓄水池及附属设施沉沙池和消力池的平面图、剖面图、配筋图,拦污删的结构图,并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5)水轮泵的总平面布置图,机坑、进水室、尾水室的结构图、配筋图。

输水工程设计图

(1)支渠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渠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渠底线、渠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渠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渠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支渠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2)斗渠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渠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渠底线、渠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渠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渠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斗渠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3)农渠的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渠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4)暗管的立面图、剖面图

立面图应体现管道的各类设计参数、管道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剖面应体现管道中心线、桩号、高程、纵比降、节点和该类管道的横断面示意图。

排水工程设计图

(1)支沟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沟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沟底线、沟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沟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沟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支沟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2)斗沟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沟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沟底线、沟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沟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沟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斗沟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3)农沟的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沟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4)灌排两用渠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渠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灌溉水位线和排水水位线)、渠底线、渠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渠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渠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斗级灌排渠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渠系建筑物设计图

(1)闸室的平面图、剖面图,水闸底板的平面图、剖面图、配筋图,闸门的断面图,闸板配筋图,闸墩平面图、剖面图和配筋图图,翼墙和消力池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2)渡槽的平面图、剖面图,槽身及支承肋断面图、槽身及支承肋配筋图、槽身接缝止水结构大样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3)倒虹吸管的平面图、剖面图、配筋图,进口沉沙池、出口消力池和镇墩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4)涵洞的平面图、剖面图,盖板配筋图。涵洞与渠道连接结构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5)跌水和陡坡的平面图、剖面图,消力池平面图、横断面图,胸墙结构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泵站及输配电工程设计图

(1)泵站总平面布置图,进、出水池平面图、剖面图;泵房平面图、剖面图和立面图,泵房屋顶平面图、断面图和配筋图,过圈梁的配筋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2)输电线路架设示意图、输电线路埋设断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3)各配电装置安装图;

(4)门窗过梁图;

(5)泵站管道设计图,包括管道的架设形式(架空、埋藏),支撑形式和结构(镇墩、支墩),连接件配备(法兰盘、弯头),检修装置等。

田间道路工程设计图

(1)田间道路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道路的各类设计参数、材质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路面、路基、路肩材质及其工程量和路基的压实度。纵断面应体现设计路面线、田面线、桩号、高程、道路纵比降、错车点、掉头点、下田坡道和该类型田间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田间道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2)生产路横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道路的各类设计参数、材质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路面、路基、路肩材质及其工程量和路基的压实度。

(3)会车道的平面图、剖面图、立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4)交叉道路节点大样图,并应说明其工程量。

农桥工程设计图:机耕桥和人行桥的平面图、剖面图、桥板配筋图,翼墙结构图,机耕桥下天然河床加固面平图和断面图,桥墩、桥台、台帽、墩帽的结构图,桥面护栏平面图、立面图。图中说明桥的设计承重荷载、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岸坡防护工程设计图:护堤、护岸的断面图、立面图,护岸的平面图、断面图、立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沟道治理工程设计图:沟道截弯取直新沟道的平面图、剖面图。清淤疏浚工程的平面图和剖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坡面防护工程设计图

(1)排洪沟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沟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沟底线、沟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沟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沟道的横断面示意图。每条排洪沟均需绘制纵断面图。

(2)截流沟的横断面图、纵断面图

横断面图应体现沟道的各类设计参数、护砌材料和尺寸标注,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纵断面应体现设计水位线、沟底线、沟顶线、田面线、桩号、高程、沟底纵比降、水工建筑物和该类型沟道的横断面示意图。绘制典型截流沟纵断面图,且数量不少于3 条。

田坎防护工程设计图:护坎和田坎挡墙的横断面图,下田坡道的纵断面图和横剖面图,并应说明各种材质及其工程量。

其它工程设计图:安置区给排水、道路、电力、电讯等基础设施平面布局图,给排水、道路的横断面图,电力、电讯架设示意图或埋设断面图。

4 编排格式说明

4.1 设计报告编排格式

4.1.1 报告构成

报告构成为:封面、扉页(编制单位资质信息页)、项目特性表、目录、报告正文、附件。报告正文最后面可添加补充说明和引用文献名称。报告扉页与报告目录之间可放置项目区位图,采用A4幅彩图。

4.1.2 封面

报告封面上方应有完整项目名称,其下为报告标题,下方应有项目建设单位名称、项目设计报告编制单位名称、编制日期。报告的封面按“附录A-1”样式编制。

4.1.3 扉页

扉页应有资质证书彩色扫描件,列出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单位,设计报告编制单位及地址、法人,项目联系人及联系方式,报告编写人员名单。报告的扉页按“附录A-2”样式编制。

4.1.4 项目工程特性表

按照附录A-3规定执行。

4.1.5 报告正文

4.1.5.1 编写要求

报告内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引用资料数据无误、配套图表齐全。报告文字使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范字,用阿拉伯数字或科学计数法表示数量。标点符号符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计量单位名称、符号,应根据1984年国务院《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的规定,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及SL2.1-2.3-98《水利水电量和单位》选用。如:km(公里)、m(米)、cm(厘米)、mm(毫米);t(吨)、kg(千克)、g(克)、mg(毫克);d(天)、h(小时)、min(分钟)、s(秒);hm2(公顷)、km2(平方公里)文字后用单位名称表示,数字后面用单位符号表示。同一报告要统一。

4.1.5.2 报告格式

层次划分与编号

报告层次分为章、节、条、项和小项5个层次。章、节、条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律左起顶格书写,层次之间在数字右下角加圆点,如第1章,第2节,第3条,应写成“1.2.3”。项用带半括号的英文小写字母书写如a),b),c)……。小项用全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书写如(1)、(2)、(3)……。

章、节、条有标题,标题后面不应有标点符号,并单独成一行,与正文分开,项根据情况可设或不设标题,但在同一章中必须统一设或统一不设标题。

章的编号应在同一文件内自始自终连续排列,节的编号应在所属章内连续排列,其余类同。

章和节下面不允许直接设项和小项,如遇到并列的语句时,可采用破折号加以区别。

字体与行距

章采用三号黑体字,节采用小三号黑体,条采用四号黑体,项、小项及正文采用小四号仿宋体,西文及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正文采用1.5倍行距。

表格

(1)编号与表名

表格应有编号和表名。表的编号由“表”、“章号”和阿拉伯数值组成,例如第1章的第一个表应为“表1-1”,表的编号应在所属章内连续排列。文中表格一律做成三线表,上下线用反线(即线略粗),编号及表名书写在表格上方居中位置。当表格须转页续排时,应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和表名,并在续表的编号前加“续””字,如“表1-2”的续表应为“续表1-2”,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及与单位有关的陈述。

(2)表格中的计量单位

表格栏中的计量单位与项目用横线隔开,计量单位不加括号(格式见表4-1)。

表4-1 表格计量单位示例表

名称

长度(m)

直径(m)

xx-1

12

800

当所有的计量单位都相同时,则应在表的右上角注明单位(格式见表4-2)。

表4-2 xxxx表

单位:m

编号

断面形式

底宽

深度

现状状况

规划后状况

xx-1

xx

xx

xx

土质

硬化

xx-2

xx

xx

xx

土质

硬化

xx-3

xx

xx

xx

硬化

清淤整修

注:数据来源于实地调查。

(3)表的注释

表的注释书写在表格底线下左起顶格。写上“注”字后加冒号“:”,再写上序号①、②……和注释文字,每条注释应另起行,编号对齐,除末条结束后加句号“。”外,其余各条结束后,可视情况加分号“;”或句号。当同一条注释内容较长时应另行书写,移行时,与开始书写文字的位置齐平(格式见表4-2)。

(4)表中的说明

表中文字说明,每句后面加标点符号,但最后一句不加标点符号。

(5)表中文字的规定

表中文字采用五号仿宋体,西文及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如果表格大小与页面不符,可调整表中文字字号,但不应大于正文文字。表格宽度应满幅编排。

(6)其它规定

表头和表中各栏不允许打斜“/”或空白,若栏中无内容填写可用短横线“-”表示,表格式见表4-3。

表4-3 xxxx表

X

Y

A

b

C

A

-

10

35

B

20

10

43

C

30

10

-

D

40

10

21

表中相邻参数(竖向计量单位)的数字或文字内容相同时,不得使用“同上”“同左”或“……”的文字和符号,而应逐个填写或以通栏表示(格式见表4-4)

表4-4 xxxx表

项目

a

b(mm)

c

d(Pa)

B

150

200

50

25

C

200

60

25

插图的规定

报告中插图应有编号和图名,其编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的图编成图1-1、图1-2、……;第2章的图编成图2-1、图2-2、……;编号和图名位于图的下方,并居中。

公式的规定

报告中的公式应按条号(或节号)编号,并加圆括号,书写在每条公式右侧。公式中的“式中”左起顶格书写,接着加冒号“:”,空一个字符后,接写符号的注释,符号与注释之间加破折号,每个符号的注释内容较多需要回行时,文字在破折号后对齐。

4.2 设计图册编排格式

4.2.1 图册构成

图册构成为:封面、扉页、目录、图纸。其中图纸包括项目单体工程设计图、项目所需其他图件两部分。图件折为标准A3幅面,图面朝里,图签朝外并装订成册。

4.2.2 封面

设计图册封面应列出项目名称、图册标题、左上方注明资质证书的行业、资质等级和证书编号,项目承担单位,项目设计图册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图册的封面按“附录E-1”样式编制。

4.2.3 扉页

扉页应列出图册标题、项目编制单位名称和项目编制单位负责人,联系人。图册的扉页按附录E-2样式编制。

4.2.4 图册

4.2.4.1 编号

单体工程设计图根据项目实际设计进行编号。

4.2.4.2 单体工程设计图绘图要求

单体工程设计图制图规范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基础制图 SL73.1-95》。

采用A3 图幅(297×420mm)。

常用比例:1:1、1:10n、1:20n、1:50n;可用比例:1:1.5×10n、1:2.5×10n、1:3×10n、1:4×10n(n为整数)。当整张图纸只用一种比例时,应统一写在图标内,若有多种比例应按如下形式注写比例。

平面图1:200 或

按以上形式注写时,比例的字高应比图名的字高小一号或二号。

应精确标示建筑物结构、尺寸和建筑材料。

标注齐全、填充图式规范。

每类单体建筑物应有工程量和用材量表,精度要求:土方、混凝土、浆砌石、砖砌体以立方米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钢筋以千克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面积以平方米计,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钢筋混凝土结构应有配筋图、配筋表。

应有设计标准说明,必要时要注明施工注意事项。

字体:图样中汉字应采用国家正式公布实施的简化字,并尽可能采用仿宋体。但在同一图样上,只允许选用一种形式的字体。图样中字号为:20、14、10、7、5、3.5、2.5 七种。说明及注释应采用仿宋体,宜放置在图纸的左下方或标题栏上方。说明及注释应编序号,采用数字形式,左对齐。汉字大小为2.5mm,字母数字大小为2.5mm。

尺寸单位一般采用m、cm 或mm,一般高程、田面长度(宽度)采用m 为单位,钢筋、结构尺寸采用mm 为单位。

图线:根据不同的用途采用“附录E”规定的图线。

5 附件

附件单独装订成册,装订顺序为封面、扉页、目录、文件(资料)

附录A

报告的封面、扉页、工程特性表,见图A-1-A-3。

图A-1 设计报告封面格式


图A-2 设计报告扉页1编制信息页格式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

建设位置

项目类型

项目区土地

现 状

面 积

(公顷)

项目区土地

权 属

项目规划

土地用途

建成后耕地

面积调整情况

(公顷)

(公顷)

(公顷)

建成后预计新增水田面积

(公顷)

项目实施前后平均耕地国家利用等别

主要建设目标

(建设前后量化对比)

主要工程内容

(米、立方米、平方米、座等)

项目投资规模

资金来源

建设工期

图A-3 设计报告工程特性表格式


附录A-4-1 项目主要建设指标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建设规模指标

建设总规模

公顷

 

整理规模

公顷

 

复垦规模

公顷

 

开发规模

公顷

 

基本农田整理规模

公顷

 

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

公顷

 

新增耕地指标

新增耕地面积

公顷

 

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

公顷

 

新增耕地中水浇地面积

公顷

 

新增耕地中旱地面积

公顷

 

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

 

耕地提质改造指标

提质改造面积

公顷

 

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

公顷

 

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

公顷

 

改造为水浇地面积

公顷

 

改造前平均质量等别

 

改造后平均质量等别

 

垦造水田指标

新增水田面积

公顷

 



附录A-4-2 项目主要建设指标说明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单位

保留小数位

值域

数据逻辑

指标解释

建设规模指标

建设总规模

公顷

4

>0

等于整理规模、复垦规模、开发规模之和

项目区参与整治的各地类面积之和。

整理规模

公顷

4

≥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建设总规模中需整理的土地面积,旱地、水浇地改造为水田一般计入此项。

复垦规模

公顷

4

≥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建设总规模中需复垦的土地面积。

开发规模

公顷

4

≥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建设总规模中需开发的土地面积,非耕地开垦为水田的一般计入此项。

基本农田整理规模

公顷

4

≥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建设总规模中需整理的基本农田图斑面积之和。

计划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

公顷

4

≥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计划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面积。

新增耕地指标

新增耕地面积

公顷

4

≥0

等于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新增耕地中旱地面积与新增耕地中水浇地面积之和

计划新增耕地面积,计算时因需扣除宽度大于1米的工程设施及其他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其数值一般小于建设总规模。

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

公顷

4

≥0

小于等于新增耕地面积

计划新增耕地面积中的水田面积。

新增耕地中水浇地面积

公顷

4

≥0

小于等于新增耕地面积

计划新增耕地面积中的水浇地面积。

新增耕地中旱地面积

公顷

4

≥0

小于等于新增耕地面积

计划新增耕地面积中的旱地面积。

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

2

≥1且≤15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计算评估项目区新增耕地的国家级质量等别,并采用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新增耕地的国家级平均质量等别。

指标类型

指标名称

单位

保留小数位

值域

数据逻辑

指标解释

耕地提质改造指标

提质改造面积

公顷

4

≥0

小于等于项目区现有耕地总面积;大于等于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改造为水浇地面积之和

计划提高耕地质量和改造为水田的现有耕地面积总和。因建设总规模中一般含有其他农用地等非耕地地类,提质改造面积一般小于项目建设总规模。

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

公顷

4

≥0

小于等于提质改造面积

计划旱地和带K地类改造为水田面积。

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

公顷

4

≥0

小于等于提质改造面积

计划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

改造为水浇地面积

公顷

4

≥0

小于等于提质改造面积

计划旱地改造为水浇地面积。

改造前平均质量等别

2

≥1且≤15

 

依据项目区所涉及的农用地分等成果,采用等别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确定项目区内涉及提质改造地块建设前的国家级平均质量等别,并采用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提质改造区域的国家级平均质量等别。

改造后平均质量等别

2

≥1且≤15

 

依据《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和项目规划设计方案,计算评估项目区内涉及提质改造地块建设后的国家级质量等别,并采用面积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提质改造区域的国家级平均质量等别。

垦造水田指标

新增水田面积

公顷

4

≥0

小于等于建设总规模

等于新增耕地中水田面积、旱地改造为水田面积、水浇地改造为水田面积之和。新增水田面积一般小于建设总规模。


附录B

附录B-1 垦造水田项目地类统计表

填报单位(公章):

项目名称:

图幅号

所属行政村

图斑号

地类号

小计

图斑地类面积(亩)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商服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特殊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它土地

 

 

 

 

 

 

 

 

 

 

 

 

 

 

 

 

 

 

 

 

 

 

 

 

 

 

 

 

 

 

 

 

 

 

 

 

 

 

 

 

 

 

 

 

 

 

 

 

 

 

 

 

 

 

 

 

 

 

 

 

 

 

 

 

 

 

 

 

 

 

 

 

 

 

 

 

 

 

 

 

 

 

 

 

 

 

 

 

 

 

 

 

 

 

 

 

 

 

 

 

 

 

 

 

 

 

 

 

 

 

 

 

 

 

 

 

 

 

 

 

 

 

 

 

 

 

 

 

 

 

 

 

 

 

 

 

合计(亩)

 

 

 

 

 

 

 

 

 

 

 

 

 

说明:耕地地类要细分二级地类(水田、水浇地、旱地、其他耕地(带K地类)


附录B-2 垦造水田项目地类汇总表

填报单位(公章):

项目名称:

土地权属单位

合计

图斑地类面积(亩)

耕地

园地

林地

草地

商服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住宅用地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特殊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其它土地

 

 

 

 

 

 

 

 

 

 

 

 

 

 

 

 

 

 

 

 

 

 

 

 

 

 

 

 

 

 

 

 

 

 

 

 

 

 

 

 

 

 

 

 

 

 

 

 

 

 

 

 

 

 

 

 

 

 

 

 

 

 

 

 

 

 

 

 

 

 

 

 

 

 

 

 

 

 

 

 

 

 

 

 

 

 

 

 

 

 

 

 

 

 

 

 

 

 

 

 

 

 

 

 

 

 

 

 

 

 

 

 

 

 

 

 

 

 

 

 

 

 

 

 

 

 

 

 

 

 

 

 

 

 

 

 

 

 

 

 

 

 

 

 

 

 

 

 

 

 

 

 

 

 

说明:耕地地类要细分二级地类(水田、水浇地、旱地、其他耕地(带K地类)


附录B-3 建设前耕地质量评价因素属性情况表

项目名称:

项目片区

单元编号

所属行政村

图斑

面积

图斑号

土种

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

盐渍化

有机质

PH值

排水条件

灌溉保证率

田面坡度

地下水位

土壤容重

图幅号


附录B-4 建设后耕地质量评价因素属性表

项目名称:

项目片区

单元编号

所属行政村

图斑

面积

图斑号

土种

有效土层厚度

土壤质地

盐渍化

有机质

PH值

排水条件

灌溉保证率

田面坡度

地下水位

土壤容重

图幅号


附录B-5 建设前后耕地质量等别对比表

项目名称:

项目片区

单元编号

 

所属行政村

 

图斑号

图斑

面积

建设前

建设后

等别变化

等指数

省利用等

国家利用等

等指数

省利用等

国家利用等

省利用等

国家利用等


附录B-6 垦造水田项目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

项目名称: 单位:亩,%

一级地类

二级地类

建设前

建设后

增减

名称

编号

图斑地类面积

比例

图斑地类面积

比例

面积

比例

耕地

010

园地

020

林地

030

草地

040

商服用地

050

工矿仓储用地

060

住宅用地

070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080

特殊用地

090

交通运输用地

铁路用地

101

公路用地

102

街巷用地

103

农村用地

104

机场用地

105

港口码头用地

106

管道运输用地

107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河流水面

111

湖泊水面

112

水库水面

113

坑塘水面

114

沿海滩涂

115

内陆滩涂

116

沟渠

117

水工建筑用地

118

冰川及永久积雪

119

其它土地

空闲地

121

设施农用地

122

田坎

123

盐碱地

124

沼泽地

125

沙地

126

裸地

127

注:根据《GB/T21010-200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划分各土地利用类型。

附录B-7 垦造水田项目工程量统计表

序号

名称及规格

单位

工程量合计

(1)

(2)

(3)

(4)


发表评论与建议

请在用户中心修改联系方式,以便我们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