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
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体育局
广东省旅游局
2017年11月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旅游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
粤建规〔2017〕233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体育局、旅游局反映。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文化厅
广东省体育局
广东省旅游局
2017年11月10日
目录
前言
总则
第二章目标与原则
第一节规划目标
第二节规划原则
第三章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空间结构
第二节线路布局
第三节线路重点发展区域
第四章保护规划
第五章设施系统规划
第一节服务设施系统
第二节标识系统
第三节交通衔接系统
第六章功能利用策略
第一节古驿道产业发展
第二节古驿道特色镇村发展规划
第三节古驿道精准扶贫规划
第四节古驿道户外运动发展规划
第五节古驿道旅游发展规划
第七章规划建设指引
第八章建设时序与行动计划
第一节建设时序
第二节行动计划
第九章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组织管理
第二节法规保障
第三节技术支持
第四节政策措施
第五节管理运营
第六节监督检查
第七节宣传推广
前言
南粵古驿道,是指古代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我省迄今发现的古驿道及附属遗存202处,是历史上岭南地区对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它们是军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民族迀徙、融合之路,更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
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将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与旅游业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南粵古驿道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陈列在南粵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在提升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展示岭南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
为响应和贯彻2016年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省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修复南粵古驿道,提升绿道网管理和利用水平”要求,结合我省绿道提升工作,将古驿道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融入绿道建设中,形成“驿道网+绿道网”两张网,共建幸福广东的健康之路,为公众提供新的户外运动场所,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休闲需求,同时带动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全省古驿道线路的建设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组织编制了《广东省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发展目标、空间结构、线路布局、设施配套、功能引导、实施机制等方面做出了规划安排。《规划》是开展南粵古驿道线路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各地应以《规划》为指导,制定本地区古驿道线路示范段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切实推动本地区的古驿道线路建设工作。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战略要求,提升广东省文化“软实力”,以南粵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岭南优秀文化,促进粵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南粤古驿道的历史文化内涵
南粵古驿道,是指1913年以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是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
南粵古驿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意义重大,为不同时期岭南地区对外联系的通道,于古是军事、商旅之路,民族迀徙、文化融合之路,于今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是一种历史人文景观。存在了2100多年的南粵古驿道不仅是古代岭南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且对维护中国历史版图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南粵古驿道不仅是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第三条南粤古驿道线路的定义
南粵古驿道线路是指以广东省古驿道历史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核心,通过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水道等多元的线性载体,串联沿线的古驿道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文物古迹以及自然景观资源等节点,挖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公众创造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线性文化空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1年)
(6)《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3年)
(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
(8)《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9)《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10)《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1)《广东省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12)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粵府办〔2017〕55号)
(13)《广东省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14-2017年)》
(14)《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6月)
(15)《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送审稿)
(16)关于印发新时期相对贫困村定点扶贫工作方案》的通知》(粵扶组〔2016〕4号)
(17)《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年)
(18)《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年)》
(19)《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0)《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
(21)《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调整)》
(22)《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2030年)》
(23)《关于印发广东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设计划及中远期规划的通知》(粵办函〔2015〕581号)
(24)国家、省有关规划建设的标准及规范
第五条规划范围为广东省行政范围,包括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全部行政区域,面积约17.98万平方公里。本次规划的重点为粵东、粵西和粵北地区。
第六条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远景规划至2030年。
第七条本规划对象为广东省南粵古驿道线路。各市可参照本规划及《广东省南粵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广东省南粵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指引》等相关要求,组织编制各县市古驿道线路专项规划和示范段详细规划,明确本市古驿道线路的规划目标、线路布局、设施配套、交通衔接、功能利用、实施保障等内容,并与本规划充分衔接。
第二章目标与原则
第一节规划目标
第八条总体目标
以线性古驿道历史遗产空间的再利用为载体,弘扬岭南优秀文化,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与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公众创造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线性文化空间,为欠发达的小城镇和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古驿道沿线经济发展,实现驿道文化复兴。总体目标:
1.展现岭南历史文化和地域风貌的华夏文明传承之路。系统整理和挖掘具有广东传统文化内涵和地理风貌特征的驿道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陈列在南粵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成为广东省响亮的文化品牌。同时,对接周边省市及全国古驿道网络,为申报国家遗产线路及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2.推动广东户外体育、乡村旅游的健康之路。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利用南粵古驿道线路及其沿线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休闲需求,带动沿线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
3.促进粤东西北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经济之路。结合国家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等政策契机,推动古驿道线路沿线特色镇村和扶贫村的建设,促进粵东西北贫困地区和全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第九条阶段目标
1.至2017年底:两年试点,形成示范效应。完成“南粵古驿道典型线段及示范地区”建设,重点围绕示范地区的设施提升、遗产活化利用、村镇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统筹规划,初步建立“南粵古驿道”品牌。
2.至2020年底:五年成形,突出重点区域。初步完成“南粵古驿道重点线路及重点发展区域”建设,沿线文化、体育、服务、标识等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古驿道综合功能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使“南粵古驿道”在全国形成品牌效应。
3.至2025年底:十年成网,塑造文化品牌。基本完成全省6条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古驿道线路、发展节点、特色镇村互通互联,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
4.至2030年:全省南粵古驿道线路的维护和管理规范化,保护与利用常态化和品牌化。不断完善和提升线路设施水平,形成多功能、网络化的南粵古驿道线路系统,实现遗产保护、健康休闲和村镇发展和谐共赢,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节规划原则
第十条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
南粵古驿道线路按照“重点优先、兼顾周边”的建设时序,优先保护和建设古驿道遗存及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价值高的古驿道重点发展区域,在此基础上建设重点发展区域之间的古驿道线路,以点连线带面逐步推进全省古驿道线路的建设。
第十一条尊重历史,保护文化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古驿道沿线的文化遗产是线路的核心资源,保护其历史价值和原真性,是线路利用的重要原则和基础。尊重历史,全面保护体现古驿道线路的价值要素,包括古道、附属设施、水工设施、赋存环境、相关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等。
第十二条古为今用,突出活化利用的原则
以古驿道文化为脉络,串联和整合沿线的古道历史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文物古迹等人文资源和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旅游景区等自然资源,深入发掘并展示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多元文化特色,探索灵活多样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式,发挥南粵古驿道线路的时代新价值。
第十三条以人为本,改善镇村配套设施和交通可达性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开展古驿道线路的规划建设工作。主要依托沿线村镇设置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满足城乡居民文化体验、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需求。强化古驿道与各类交通设施及绿道网系统的衔接,引导公众便捷到达、使用古驿道。
第十四条市场参与、强化运营管理的原则
在线路资源活化利用、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由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的积极参与。积极推进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历史保护、文化展示、特色旅游、康体健身、惠民致富等功能,实现古驿道综合效益最大化。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多部门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古驿道管理维护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
第三章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空间结构
第十五条空间结构
基于历史研宄和综合调查,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的南粵古驿道线路网络。结合资源分布、交通组织、城镇发展和精准扶贫等要素,南粵古驿道线路的空间结构为六条古驿道线路和四个重要节点。
1.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是秦汉时期开辟的岭南与中原沟通的重要通道,也是广东省最早的古驿道之一,以“古村、古道、古关、古洞、古陂”为主要特色,突出反映军事文化、邮驿文化、民系迀徙文化、宦游文化、瑶族文化的秦汉南拓之路。
2.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是岭南地区自唐代以来最重要的古驿道线路,分为北江段和珠江口段。北江段是以海丝文化、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古瓷贸易之路和中原南迀之路。珠江口段是以广府文化、近代革命文化和侨乡文化为特色的南迀出洋之路。
3.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是唐代之后粵、赣、闽三省商贸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分为东江段和韩江段。东江段是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宦游文化、红色文化等为特色的客家迀徙之路。韩江段是以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侨批文化、海洋贸易文化、宗教文化等为特色的潮客贸易之路、粵闽赣盐运之路。
4.西江古驿道线路:以“古城、古村、古渡、古人类遗址”为主要特色,是突出反映广信文化、端砚文化、海丝文化、古人类文化、石刻文化等文化内涵的广府发源之路。
5.潮惠古驿道线路:以“古港、古庵、所城、卫城”为主要特色,是突出反映海防文化、海洋贸易文化、潮汕文化等文化内涵的海防文化体验之路。
6.肇雷古驿道线路:以海洋贸易文化、雷州原生文化、南江文化、六祖禅宗文化、宦游文化等为特色的海丝起源之路。
7.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海口纪念地:广州黄埔古港、汕头樟林古港、台山海口埠和徐闻海丝始发港。
第二节线路布局
第十六条线网布局
六条南粵古驿道线路包含14条主线,56条支线,贯穿全省21个地级市、103个区县,串联1200个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全长约11230公里,其中陆路古驿道线路长约6900公里、水路古驿道线路长约4330公里。
表3-1南粤古驿道线路规划一览表
线路 | 主线/支线 | 城市 | 长度 (公里) | 线路类型 | ||
陆路(公里) | 水路(公里) | |||||
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
总长:951公里 | 主线580公里 | 西京古驿道(东线〕 | 韶关 清远 | 194 | 668 | 283 |
西京古驿道(西线〕 | 255 | |||||
茶亭古驿道 | 131 | |||||
支线371公里 | 宜乐古驿道 | 231 | ||||
阳山秤架古驿道 | 76 | |||||
城口湘粵古驿道 | 64 | |||||
北江一珠江口古驿道线路
总长:3009公里 | 主线1511公里 | 北江古驿道 | 韶关 清远 广州 佛山 中山 珠海 江门 | 580 | 1427 | 1582 |
南雄-广州古驿道 | 368 | |||||
广佛中古驿道 | 467 | |||||
香山古驿道 | 96 | |||||
支线1498公里 | 滃江古驿道 | 132 | ||||
流溪河古驿道 | 142 | |||||
乌迳古驿道 | 11 | |||||
水口-南亩古驿道 | 69 | |||||
始兴-清化古驿道 | 142 | |||||
翁源桂花-龙马古驿道 | 41 | |||||
翁源古驿道 | 123 | |||||
佛冈古驿道 | 69 | |||||
花县古驿道 | 96 | |||||
崖门古驿道 | 120 | |||||
潭江古驿道 | 141 | |||||
台山古驿道 | 215 | |||||
台恩古驿道 | 40 | |||||
明鹤古驿道 | 129 | |||||
肇鹤古驿道 | 28 | |||||
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
总长:3179公里 | 主线1285公里 | 东江古驿道 | 广州 东莞 惠州 河源 梅州 潮州 汕头 汕尾 深圳 揭阳 | 476 | 1797 | 1382 |
韩江-汀江-梅江古驿道 | 809 | |||||
支线 1894公里 | 广州-惠州古驿道 | 133 | ||||
惠州-龙川古驿道 | 153 | |||||
西枝江古驿道 | 132 | |||||
增城-龙门古驿道 | 80 | |||||
和平古驿道 | 209 | |||||
新丰古驿道 | 65 | |||||
紫金古驿道 | 90 | |||||
枫树坝古驿道 | 126 | |||||
梅州-平远古驿道 | 79 | |||||
梅州-兴宁古驿道 | 92 | |||||
梅州-潮州古驿道 | 302 | |||||
丰顺-揭阳-潮州古驿道 | 142 | |||||
梅州-蕉岭古驿道 | 57 | |||||
石窟河古驿道 | 81 | |||||
大埔-铙平古驿道 | 153 | |||||
西江古驿道线路
总长:988公里 | 主线 192公里 | 西江古驿道 | 肇庆 云浮 佛山 | 192 | 493 | 495 |
支线 796公里 | 肇庆古驿道 | 203 | ||||
贺江古驿道 | 108 | |||||
怀封古驿道 | 130 | |||||
绥江古驿道 | 195 | |||||
怀四古驿道 | 160 | |||||
潮惠古驿道线路
总长:757公里 | 主线428公里 | 潮惠古驿道 | 惠州 汕尾 揭阳 汕头 潮州
| 428 | 757 | —— |
支线 329公里 | 海丰-陆河古驿道 | 58 | ||||
观音岭古驿道 | 29 | |||||
陆丰-揭阳古驿道 | 104 | |||||
潮阳-普宁古驿道 | 76 | |||||
潮阳-揭阳古驿道 | 32 | |||||
风吹岭古驿道 | 30 | |||||
肇雷古驿道线路
总长:2350公里 | 主线 874公里 | 肇高廉古驿道 | 云浮 茂名 江门 阳江 湛江 | 460 | 1761 | 589 |
南江口-高州古驿道 | 207 | |||||
梧雷琼古驿道 | 207 | |||||
支线 329公里 | 南江古驿道 | 200 | ||||
新兴-恩平古驿道 | 71 | |||||
新兴-阳江古驿道 | 185 | |||||
阳江-茂名古驿道 | 185 | |||||
阳江-遂溪古驿道 | 263 | |||||
阳江-台山古驿道 | 143 | |||||
鉴江古驿道 | 172 | |||||
吴川-化州古驿道 | 32 | |||||
云城古驿道 | 51 | |||||
调丰古驿道 | 37 | |||||
南渡河古驿道 | 85 | |||||
徐闻古驿道 | 52 | |||||
合计 | 主线:4870公里,支线:6364公里 | 11234 | 6903 | 4331 |
第十七条路径载体
为保证线路的连贯性,路径载体由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和水道五部分组成,走向大致沿历史线位规划布局。线路规划应尽可能避让自然保护区,确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的,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
1.古道:指现存的古(驿)道遗址,包括官道和民道。根据古道的保存情况进行分类与评价,对于保存良好、适合参观、游览的古道,可沿用其通道;对于历史价值高、破损严重或有安全隐患等不适于行走的古道,可在旁边建设观赏步道。
2.步道:指位于山岳、水岸或郊野地区,穿越并连接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与生态资源,具有文化体验、休闲游憩等功能的步行道路。
步道主要运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穿越城镇、村庄内部的高密度、用地条件紧张的建成区,可结合步行街、人行道、巷道等形式设置;(2)途经山岳、水岸等地形地貌复杂的自然生态区域,可结合登山径、溯溪径、滨水栈道等形式设置;(3)途经景区、公园等区域,可结合景区、公园内部的步径系统进行设置。
3.绿道:指走向与古驿道线路基本一致且已建设或已规划的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
绿道是古驿道线路路径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驿道线路的规划应尽量结合绿道进行设置,主要应用于走向与古驿道线路基本一致的线路。
4.风景道:指走向与古驿道线路基本一致的交通与观光游览功能相结合的景观公路。
在风景优美的乡村及郊野地区,将非干线、低等级或者废弃公路升级改造为风景道,建设集机动交通出行和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景观廊道,配套建设观景平台、汽车露营地、汽车旅馆等设施,在提升古驿道通达能力的同时,满足自驾车出游需求。
古驿道线路在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差、沿线自然景观资源优美的生态郊野区域,可结合走向与古驿道线路基本一致的低等级或废弃公路、山林巡逻道等道路进行设置,并结合自行车、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场地的要求、以及自驾旅行的需求等进行建设。
5.水道:古水道保存基本完整,以现有河、江、海为载体。为了加强水道的展示和游憩等功能,可根据实际建设条件采用滨水栈道、绿道、堤顶路等形式增设水路古驿道辅线。
第十八条线路发展节点
南粵古驿道线路共规划1200多处发展节点,其中人文节点959处,包括202处古驿及相关遗存,388处历史文化城镇村,369处其它文物古迹;248处自然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旅游景区等。
1.古驿道遗存:是指与古(驿)道直接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古驿道、古驿铺、古驿亭、古关隘、指路石、古碑刻、古码头、古渡口、古栈道和其它古驿道遗迹等。
古驿道遗存是南粵古驿道线路的核心资源,应以保护其原真性为主。通过评估,确定古驿道遗存的等级,并制定各级别的保护措施和要求。对于较重要的古驿道线路,要整体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进行保护;对于古驿道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应做好遗存标志树立和范围划定,对于未纳入文物保护范畴的遗存,应做好预保护工作。为充分展示和利用古驿道遗存资源,可适当发展古道观光、考古科研、徒步穿越等活动。
2.历史文化城镇村:指古驿道沿线保存文物丰富且具有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古驿道文化内涵的村镇,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风貌古城古镇古村等。
古驿道沿线的历史文化城镇村应做好各级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认定工作,并做好保护规划,尽量纳入各级镇村保护体系。针对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应划定保护范围,做好保护工作;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建立档案,并提供展示空间载体,做好传承工作。在开发利用方面,适宜发展古镇古村游览、特色民俗与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定向运动等活动。
3.其他文物古迹:指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古代建构筑物、古遗址、古墓,古塔、石刻、古人类遗址等。针对其他文化古迹,应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要求。通过古驿道线路进行串联和整合,形成有机整体,适宜开展古迹游览、考古科研等活动。
4.自然节点:指沿线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旅游景区等,适宜开展户外运动、体育休闲、科普考察、生态观光等活动。
第三节线路重点发展区域
第十九条线路重点发展区域
全省规划24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区域作为南粵古驿道线路的重点发展区域,包括18处重点人文发展区和6处重点自然发展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户外运动、都市休闲等功能。
表3-2南粤古驿道线路重点发展区域一览表
文化线路 | 重点发展区域 | 线路及长度(公里) | 发展节点(处) | 发展方向 |
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 | 乳源-乐昌发展区 | (1)西京古驿道(东 线老坪石镇-大 桥镇段〕,约45公 里. (2)西京古道东线 (罗家渡-乐昌城 区〕,约200公里。 | 〔1〕人文节点:共34处,包括老坪石宜乐古 道与码头、武阳司宜乐古道、火烧隘、黄金隘、 黄金洞古道、梅花岗隘、高车岭隘、下开封桥 村宜乐古道、猴子岭西京古道、腊岭西京古道、 罗家渡西京古道和码头、庆云镇榴下村驿站遗 址、蔚岭关等古驿道遗存13处;乐昌乐城、老 坪石镇、罗家渡镇、梅花镇、云岩镇、红云村、 大桥镇、应山村、户昌山村、榴下村、永乐村、 廊田村、必背瑶寨村、九峰镇等历史文化城镇 村14处;通济桥、心韩亭、仰止亭、观澜书院、 杨东山十二渡、五汪谭氏宗祠、朱家紫阳书院 等主要文物古迹7处; ⑵自然节点:共4处,包括金鸡岭风景名胜 区、九泷十八滩风景名胜区、红豆杉森林公园、 通天箩景区等。
| 以西京古道遗 迹及历史典故 为主线,重点 挖掘古代军事 文化、邮驿文 化、宦游文化、 瑶族文化等内 涵,结合人文 和资源点,组 织古道观光、 徒步穿越、古 迹游览、水上 运动等活动。 |
连州北发展区 | 〔1〕茶亭古驿道(丰阳古道-连州古城-阳山关段〕约75公里;〔2〕西京古驿道(西线)(连州古城-南天门古道〕约42公里。 | 〔1〕人文节点:共40处,包括丰阳古道、茶亭古道、石马径古道、东陂古道、龙潭古道、阳山关、南天门古道、顺头岭古道等古驿道遗存8处;沙坪村、丰阳村、白家城村、冲口村、石兰寨、马带村、沙坊村、楼村、连州古城、三排村、油岭村、南岗村、洽洸镇、企江村、星子黄村古堡、保安镇卿罡村、龙坪镇元璧村、星子镇峰园村、黎水村古堡、山洲村、顺头岭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1处;冯达飞故居、燕喜山摩崖石刻、大云洞摩崖石刻、慧光塔、巾峰山摩崖石刻、惠爱医院旧址、额眉亭、广荫亭、怀清亭、峰园门楼、山洲村北门楼等主要文物古迹11处; 〔2〕自然节点:共3处,包括广东天湖森林公园、火山峰森林公园、贤令山森林公园等。 | 结合丰阳古道、南天门古道、阳山关等古道遗迹,以秦汉古道历史体验为核心主题,结合优美山水资源和人文景点,组织古道观光、地理探险、古迹游览、水上运动等活动 | |
南岭发展区 | 阳山秤架乡古驿道(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秤架瑶族乡),约50公里。 | 〔1〕人文节点:共3处,包括秤架古道古驿道遗存1处;瑶族乡、杜菜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处; 〔2〕自然节点:共3处,包括广东第一峰景区、天井山森林公园、南岭秤架森林公园等。 | 以户外运动和生态观光为核心主题,组织地理探险、户外徒步、生态观光、科普考察等活动 | |
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 | 南雄发展区 | 〔1〕南雄-广州古驿道(梅关古道-珠玑古镇段〕,约21公里;〔2〕北江古驿道(南雄县城-乌迳新田村),约63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2处,包括梅关古道、珠玑古巷、乌迳古道等古驿道遗存3处;南雄府城、珠玑古镇、乌迳镇、南亩镇、水口镇、珠玑镇、帽子峰镇、梅岭村、梅关村、新田古村、溪塘村、篛过村、黄屋城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3处;钟鼓岩摩崖石刻、梅关关楼与古城、里东戏台、回龙寺塔、三影城、广州会馆等主要文物古迹6处. 〔2〕自然节点:共2处,包括南雄梅关森林公园、帽子峰森林公园等。 | 以梅关古道、珠玑巷等古道遗迹及历史人文轶事、名人典故为主线,重点挖掘民系迁徙文化、邮驿文化、军事文化、名人文化等内涵,组织古道观光、古镇古村游览等活动 |
丹霞山发展区 | (1)北江古驿道(始兴南山-白土镇大村段),约77公里;宜乐古驿道(犁市当铺-北江农军学校段〕,约17公里; (2)南雄-广州古驿道(罗围城堡遗址-韶关南华森林公园段),约75公里;城口湘粤古驿道(文峰塔-曲江区曹角湾村),约114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7处,包括莲花山古道遗址、猪头岭古道、打锣寨上京古道等古驿道遗存3处;周田镇、犁市镇、小坑镇、沙溪镇、大坑口镇、周田镇张屋村、丹霞街道夏富村、曲江区黄洞、大村、曹角湾村、白土镇大村、始兴南山、东湖坪村、石下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4处;南华寺、文峰塔、仙人塔、石峡遗址和马坝人遗址、余靖墓、北江农军学校旧址、韶州府学宫大成殿、张九龄家族墓地、犁市当铺、罗围城堡遗址等主要文物古迹10处; (2)自然节点:共3处,包括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小坑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南华森林公园等。 | 以丹霞山的独特地貌特色为主线,结合南华寺、上京古道等人文景点,重点发展户外运动、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组织户外徒步、地理探险、生态观光、科普考察等活动 | |
清远发展区 | (1)西京古驿道西线(洽洸古镇-湟溪关段〕,约46公里;(2)北江古驿道(广东英德国家森林公园-政江塔段〕,约88公里; (3)南雄-广州古驿道(广东英德国家森林公园-羊角山森林公园段)约47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0处,包括浈阳峡栈道、大庙峡状元路遗址、湟溪关等古驿道遗存3处;英城镇、横石水镇、连江口镇、飞来峡镇、石角镇、英城街道下寮村、黎洞村、社岗下村上岳古围村、大塘村、石牯塘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0处;政江塔、鳌头塔、仙人塔、峡山石刻、藏霞古洞、功垂捍御牌坊、蓬莱寺塔等主要文物古迹7处; (2)自然节点:共9处,包括英德草原天门沟景区、船底顶群山草原、峡谷湿地、广东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宝晶宫风景名胜区、羊角山森林公园、飞霞风景名胜区、龙牙峡、英西峰林等。 | 结合浈江古水道、洽洸古镇、大庙峡状元路遗址等古道遗存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组织古道观光、地理探险、古镇古村游览等活动。 | |
广佛发展区 | (1)“南雄-广州古驿道(钱岗古道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段〕,约41公里;(2)流溪河古驿道(钱岗古道遗址-五羊水驿段〕,约75公里; (3)北江古驿道(思贤窖-佛山古城,佛山古城-黄埔古港-莲花山古米石场-龙江镇-佛山古城段约183公里。 (4)广州-惠州古驿道(荔城街-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段〕,约7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64处,包括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钱岗古道遗址、影古古道、莲麻古道、东坑古道、黄埔古港、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等古驿道遗存7处;西樵镇、石湾镇、九江镇、龙江镇、沙湾镇、烟桥村、深井村、珠村、小洲村、紫坭村、三善村、西村、潭山村、大岭村、塘坑村、莲溪村、松塘村、烟桥村、汤南村、孔村西社、正果镇、东境村、新围村、荔城、蒙花布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5处;清真先贤古墓、光孝寺、十三行、陈家祠、佛山奇石窑、大岗山窑址、康有为故居、灵龟塔、南越王墓、秦代造船遗址、广裕祠、九江吴家大院、莲花山古采石场、留耕堂、清晖园、青云塔、西山庙、九江吴家大院、金楼及古建筑群、东华里古建筑群、琶洲塔、南汉二陵、余荫山房、黄埔军校旧址、圣心大教堂、尤列故居、佛山祖庙、正果寺、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长寿寺、飞泉洞摩崖石刻、南山古胜等主要文物古迹32处; (2)自然节点:共6处,包括广州大夫山森林公园、广州滨海红树林森林公园、广州滴水岩森林公园、湖心岛景区、太寺坑森林公园、增江画廊景区等。 | 结合广州、佛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历史资源,组织古城观光、古迹游览、都市休闲、水上运动等活动。 | |
台山-开平发展区 | (1)台山古驿道(开平水口镇-台山广海卫城段〕约82公里;(2)潭江古驿道(开平水口镇-马降龙碉楼群段〕约33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0处,包括海口埠、广海卫城等古驿道遗存2处;开平古城、三门里村、赤坎镇、自力村、台城、广海卫城、深井镇、端芬镇东宁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8处;开平碉楼、风采堂、赤坎旧镇近代建筑群、司徒美堂故居、自力村碉楼群与村落、翁家楼、陈宜禧故居、梅家大院、浮月碉楼、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等主要文物古迹10处; (2)自然节点:共4处,包括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上川岛猕猴保护区、乌猪岛、中国农业公园等。 | 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古镇、古村、侨墟、码头等节点资源,组织侨墟游览、滨海观光、田园体验等活动。 | |
中山-珠海发展区 | 香山古驿道(中山历史城区-前山寨城段),约9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30处,包括岐澳古道、长南径古道遗址、凤凰山古道遗址等古驿道遗存3处;南朗镇、南塘村、左步村、翠亨村、三乡镇古鹤村、中山历史城区、桂南村、雍陌村、南桥村、石鼓村、淇澳村、会同村、前山寨城、南屏镇北山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4处;云迳寺遗址、云迳寺茶亭遗址、孙中山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烟洲书院、烟墩山塔、马公纪念堂、后沙湾沙丘遗址、唐家三庙、万山海战遗址、东澳铳城、陈芳家宅、唐绍仪故居等主要文物古迹13处; 〔2〕自然节点:共2处,包括凤凰山、淇澳-担杆岛等。 | 结合香山古道遗址及孙中山先生历史遗迹等节点资源,组织古道观光、近现代革命文化体验、近郊休闲等活动。 | |
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 | 惠州发展区 | 〔1〕东江古驿道(石龙镇-惠州历史城区〕,约70公里;〔2〕广州-惠州古驿道(罗浮山-旭日古村-惠州历史城区〕,约5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38处,包括东江古水道、东新桥古码头遗址、包公巷古码头遗址、西枝江淡水古码头、泊头古码头遗址、南坑村古码头遗址、宁济桥、保宁桥等古驿道遗存8处;石龙镇、塘尾村、南社村、超朗村、江边村、铁冈村、赤岗村、五村、林屋村、湖镇围村、旭日古村、大田村、苏村、罗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北门直街历史文化街区、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铁炉湖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8处;苏屋岗遗址、明月寺遗址、罗浮山摩崖石刻、茶山观、宝积寺、冲虚观、银岗古窑址遗址、梅花墩窑址、合江楼、泗州塔、东坡井、东坡亭粮仓旧址等主要文物古迹12处. 〔2〕自然节点:共3处,包括罗浮山风景名胜区、象头山森林公园、西湖核心景区等。 | 以东江文化、罗浮山宗教文化为主线,结合东江古水道沿线的古村、古城、古镇和自然景区,组织户外徒步、古镇古村游览、生态观光等活动。 |
万绿湖发展区 | 〔1〕东江古驿道(古竹镇-苏家围段),约52公里; 〔2〕新丰古驿道(桥头圩古道-源城区-紫金老城〕约94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3处,包括东江古水道、桥头圩古道、李田村古道、黄花古道等古驿道遗存4处;古竹镇、义和镇、苏家围、李田村、桥头圩村、下屯村、南园古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7处;龟峰塔、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等主要文物古迹2处; 〔2〕自然节点:共2处,包括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等。 | 依托万绿湖、白溪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和东江两岸优美景观,组织水上运动、户外徒步、古镇古村游览等活动。 | |
龙川发展区 | 1〕东江古驿道(龙川-枫树坝水库),约70公里. (2)东江古驿道(佗城镇-通衢镇〕,约32公里; 〔3〕和平古驿道(大坝村-林寨村,大湖镇-青州镇-热水镇〕,约1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7处,包括东江古水道、壮坑龙潭古道、葛藤石径古道、黄石古盐道、五合径古道等古驿道遗存5处;佗城古城、老隆镇、通衢镇、黄岭村、大坝村、林寨村、黄石镇、枫树坝镇等历史文化城镇村8处;正相塔、龙川考棚、龙川学宫、老隆福建会馆等主要文物古迹4处; 〔2〕自然节点:共1处,为枫树坝自然保护区。 | 以古道、古城和赵佗历史故事为主线,结合人文和自然资源,组织古道观光、古迹游览、水上运动、户外徒步等活动。 | |
梅州-饶平发展区 | 〔1〕韩汀梅古驿道,约130公里,; 〔2〕梅州-潮州古驿道(梅州城区-三河镇--茶阳镇〕,约88公里. 〔3〕大埔-饶平古驿道(大埔县城-上饶镇、三饶镇-柏松关段〕,约80公里;〔4〕梅州-蕉岭古驿道(松口镇-横岗山明月古道、〕,约3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79处,包括梅江古水道、松洪古道、锦山古道、西片古道、麒麟岭古道、横岗山明月古道、龙上口驿道遗址、西门桥驿道遗址等古驿道遗存8处;梅州古城、松口镇、玉水村、红杏坊、东郊村、详坑村、金星村、桃源村、南下村、大黄村、梅教村、铜琶村、小黄村、雁下村、松坪村、桥溪村、石楼村、仙花村、万山村、侨乡村、响塘村、星耀村、茶山村、三河镇、茶阳镇、百侯镇、坑尾村、汇城村、群丰村、北塘村、车龙村、莒村村、古城村、龙岗村、茅坪村、双坑村、侯南村、坪山村、南山村、坎下村、联丰村、三饶镇、上饶镇、西片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44处;张民达故居、元魁塔、宋湘故居、叶剑英故居、群丰大夫第、双龙村大夫第、灵光寺、林凤眠故居、邹鲁故居、“丝纶世美”牌坊、三河中山纪念堂、一斗堂、节烈坊、延庆堂、肇庆堂、丘逢甲故居、赖寿官夫妇墓、桂岭书院、谢晋元故居、林修明故居、韵楼、五全楼、泰华楼、晋荣楼、柏松关、饶平土楼、三善潮源楼等主要文物古迹27处; ⑵自然节点:共4处,包括镇山国家森林公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王寿山风景区、关那山风景区。 | 以梅江、汀江等主要古水道为轴带,侨乡文化、客家文化、海丝商贸文化为主线,结合众多古村、古镇、古迹,组织古镇古村游览、水上运动、户外徒步等活动。 | |
| 潮汕揭发展区 | (1)韩江古水道(潮州古城-南港古港段〕,约80公里;(2)潮惠古驿道(潮阳古城-潮州古城-樟林古港〕约83公里;(3)丰顺-揭阳-潮州古驿道(樟林古港-蓬州所城-揭阳古城),约7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66处,包括猷巷古道、九规岭古官路遗址、北炮台古港、先生路、婆姐岭古道遗址、樟林古港、八街六社、东里古港、沙汕头古港、南港古港、东湖古巷道、坑仔村古道、苏州街、东湖岭古道、赤港石狮巷道等古驿道遗存11处;潮州历史文化名城、意溪镇、龙湖镇、李工坑村、象埔寨、孚中寨、古巷一村、高义村、井里村、龙湖古寨、坻头村、桂林村、八角楼村、汕头达濠古城、尚书村、龙美村、樟林村、程洋岗村、揭阳历史文化名城、朱里洋村、雷浦村、长美村、槎桥村、西岐村、牌边村、车田村、钟厝洋村、广美村、塘埔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7处;许驸马府、韩文公祠、广济桥、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开元寺、丁允元墓、孙默斋墓、林大钦墓、从熙公祠、秦牧故居、陈慈黉故居、龟山建筑遗址、大莱芜炮台、腾辉塔、西堤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崎碌炮台、妈屿岛古妈屿庙、达濠古城墙、郑大进府、锡场林氏宗祠、揭阳县署围墙、城隍庙等主要文物古迹22处; (2)自然节点:共7处,包括莲花山风景区、红树林公园、紫陌山风景区、牛田洋湿地、碧石风景区、双坑自然保护区、黄岐山森林公园等。 | 依托韩江古水道沿线众多的人文和自然节点,突出潮汕文化、古瓷贸易文化、海丝商贸文化、侨乡文化等文化内涵,组织古城古港观光、古镇古村游览、水上运动等活动。 |
西江古驿道线路 | 封开、怀集发展区 | (1)贺江古驿道(封川古城墙-龙湾贺江拉纤遗址〕,约98公里 ⑵怀封古驿道(封开石街-怀集古县城〕,约80公里。 | (1)人文节点:共31处,包括封川石街、泰新桥、龙湾贺江拉纤遗址、岩旺鼎建岐岭路记碑、百步梯古道、梁村燕岭古道遗址等古驿道遗存6处;封川古城、杨池村、汶塘村、大旺村、孔村、南丰镇、大岗村、鸡塘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8处;河儿口古人类遗址、封川古城墙遗址、开建古城墙遗址、塘角嘴古人类遗址、大岗村李氏宗祠、大梁宫大殿、罗沙岩遗址、垌中岩遗址、黄岩洞洞穴遗址、华光寺遗址、古洊水县遗址、六祖岩遗址、何屋古村、威州府遗址、扶溪古村、怀城文阁、陶然亭等主要文物古迹17处; (2)自然节点:共9处,包括麒麟山森林公园、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龙山风景名胜区、西江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花石洞天、燕岩景区、状元湖森林公园、大坑山森林公园、燕都国家湿地公园等。 | 以古水道、古人类遗址和西江、贺江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特色,发展古人类遗址观光、户外徒步等活动。 |
肇庆端州发展区 | (1)西江古驿道(七星岩景区-后沥码头〕,约30公里;(之)肇庆古驿道(七星岩景区-鼎湖山景区〕,约32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4处,包括羚羊峡古道、后沥古码头等古驿道遗存2处;肇庆古城、白石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处;崇禧塔、高要学宫、石洞古庙、梅庵、七星岩摩崖石刻、肇庆古城墙、文明塔、端石老坑洞遗址、荣睿纪念碑、蚬壳洲遗址等主要文物古迹10处; (2)自然节点:共4处,包括星湖风景名胜区、龟顶山森林公园、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等。 | 以端砚文化、 广府文化为主线,结合肇庆古城、七星岩景区、鼎湖山景区等特色资源,组织古城观光、西江水上运动、户外徒步等活动。
| |
潮惠古驿道线路 | 海陆丰发展区 | 1〕潮惠古驿道(平政村-陆丰历史城区-碣石镇〕,约112公里. (2)“通平古驿道(海丰历史城区-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约17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4处,包括羊蹄岭古道、通平古道、观音岭官道等古驿道遗存3处;平政村、范和村、瑶埠村、千秋塘古寨、新昔林村、洋坑古寨、海丰历史城区、陆丰历史城区、官田村、大楼村、白沙村、大塘村、碣石镇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3处;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彭湃烈士故居、赤山约农会旧址、方饭亭、马路顶林氏宗祠、广德禅院、元山寺等主要文物古迹8处; 〔2〕自然节点:共3处,包括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玄武山风景名胜区等。 | 以古寨、古村、古城、古道为特色,结合独特的滨海人文自然景观,组织滨海骑行、户外徒步、古道古寨游览、水上运动等活动。 |
肇雷古驿道线路 | 郁南罗定发展区 | 〔1〕南江古驿道(南江古码头-罗镜镇〕,约82公里; 〔2〕南江口-高州古驿道〔三圣宫-罗镜镇〕,约9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47处,包括南江口码头、古蓬码头、普葛村古码头、河口码头、六竹古码头、牛岗桥、陂勒桥、金山迳古道遗址、罗镜官渡头遗址、鸡梯岭古道等古驿道遗存10处;连滩镇、兰寨村、普葛村、大湾寨、五星村、罗定古城、倒流榜、凤阳村、六竹村、平南村、陀埔村、梁家庄园、普濮村、丰盛张屋村、赤坎村、金滩村、良官村、隋唐永熙、永宁、建水县古城、罗镜分州城、开阳县城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2处;三圣宫、玉虚宫、磨刀山遗址、文塔、菁莪书院、罗定学宫、梁家庄园、平南村古建筑群、长岗坡渡槽、蔡廷锴故居、潭白故城址、古榄旧墟、三罗抗日指挥部旧址、龙龛岩摩崖石刻、白庙等主要文物古迹15处;〔2〕自然节点:共9处,包括大历山森林公园、连滩古建文化景区、天池庵生态旅游区、骆驼山风景区、龙湾森林公园、三叉顶森林公园、八排山森林公园、蒲洞风景区、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等。 | 以南江文化、海丝商贸文化为主线,重点以南江古水道及沿线古镇、古村为核心资源要素,组织水上运动、古镇古村游览、滨水骑行等活动。 |
新兴发展区 | 〔1〕新兴-恩平古驿道(水东村-洛洞古道遗址段〕约50公里;〔2〕肇高廉古驿道(新兴县-独鹤山景区段约3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2处,包括水东古驿道、白鹿台遗址、洛洞古道遗址等古驿道遗存3处;新兴县城、水东村、腰古镇、布乾村、水湄村、高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6处;水东村古建筑群、国恩寺、六祖阁等主要文物古迹3处; 〔2〕自然节点:共8处,包括崖楼山森林公园、佛手岭森林公园、龙山旅游区、新兴飞天蚕景区、龙山森林公园、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合河水库森林公园、独鹤山景区等。 | 以六祖禅宗文化为主线,围绕水东古驿道、洛洞古道及沿线资源,组织宗教文化体验、古镇古村游览、定向越野等活动。 | |
阳江发展区 | 〔1〕肇高廉古驿道(水寨村-东湖森林公园〕,约70公里。〔2〕阳江-台山古驿道(阳西月亮湾海洋公园-大澳渔村),约140公里 〔3〕阳江-电白海上古驿道 | 〔1〕人文节点:共13处,包括莲塘驿城遗址、那旦圩等古驿道遗存2处;水寨村、西园村十八座、鸥村、大澳渔村、大洲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5处;石觉寺、阳江学宫、灵谷庙、太傅墓、海上丝路博物馆、“南海1号”水下文物保护区等主要文物古迹6处; 〔2〕自然节点:共21处,包括东湖森林公园、阳江温泉度假村、蛤山水库、阳江森林公园、金山公园、鸳鸯湖公园、金朗岛、银田水库、海投浴场、平冈镇廉村森林公园、西湖公园、大坎岭森林公园、龙高山森林公园、草王山水库、海陵岛风景名胜区、闸坡旅游度假区、阳西月亮湾海洋公园、阳江滨海公园、东平珍珠湾海洋公园等、双水银滩旅游度假区、东平湾森林公园。 | 以海丝文化为主线,组织海丝文化体验、滨海观光、休闲度假等活动。 | |
高州发展区 | 〔1〕鉴江古驿道(约80公里〕; 〔2〕鉴江古驿道(梅岗森林公园-高州-化州〕,约78公里;〔3〕鉴江古驿道(高州-玉湖风景区),约2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5处,包括佛子岭古石径、文兴桥、丽山村官桥遗址、黄坡村猪脚碌桥遗址、州门铺等古驿道遗存5处;高州古城、镇隆镇、潭头镇、大井镇、八坊村、文明村、安良堡村、祥坡村、丽山村、旺罗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0处;大洪国王宫旧址、起凤书院、电白郡县城旧址、高州中山纪念堂、高州冼太庙、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宝光塔、广南医院旧址、化州学宫、灵慧寺等主要文物古迹10处; (2)自然节点:共5处,包括梅岗森林公园、笔架山森林公园、尖岗岭森林公园、玉湖风景区、浮山岭风景名胜区等。 | 以高州雕刻文化、冼夫人文化、年例文化、骑楼文化为主要特色,结合鉴江古驿道及沿线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组织特色民俗与传统手工技艺展示、户外徒步、古村古镇游览等活动。 | |
湛江霞山发展区 | 阳江一遂溪古驿道(吴阳镇-湖光岩风景名胜区〕,约5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7处,包括芷寮古港古驿道遗存1处;吴阳镇、霞街村、黄坡镇、岭头村、旧县村、东山圩村、村内村、樟山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8处;水潭吴氏大宗祠、李汉魂故居、陈兰彬故居、湛江人民抗法斗争旧址、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海头炮台新坡村广济桥、彭清斋夫妇墓、硇州灯塔等主要文物古迹8处; (2)自然节点:共9处,包括吴阳金海岸旅游度假区、坡头森林公园、三岭山森林公园、湖光岩风景名胜区、南三岛旅游度假区、东山森林公园、龙水岭森林公园、东海岛森林公园、东南森林公园等。 | 以古港、古村、海岸为特色,充分利用优越的滨海景观资源,突出滨海度假、海上游览、古港历史体验等功能,组织滨海骑行、定向越野等活动。 | |
雷州发展区 | 调丰古驿道(七星岭公园-新村),约6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40处,包括流牛滩古道遗址、夏江港、南渡口、墨亭古官道、雷城大新街遗址、双溪港等古驿道遗存6处;雷州古城、调丰村、卜巢村、苏二村、庄家村、韶山村、东林村、和家村、东岭村、北劳村、邦塘村、新村、横山村、洋上村、双村村、关新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6处;遂溪笛州窑窑址群、鲤鱼墩贝丘遗址、雷州窑址群、唐宋古窑、雷祖古庙碑刻、南山石桥、水闸、天妃庙碑刻、三元启秀塔、真武堂、伏波祠碑刻、医灵堂、超海宫、雷祖祠、莫氏宗祠、唐氏墓群、赤豆碉堡、乐民所城等主要文物古迹18处; (2)自然节点:共2处,包括七星岭郊野公园、坡正湾鹭鸟家园等。 | 以雷州文化为主要特色,围绕雷州古城、雷祖祠、雷城大新街遗址、墨亭古官道、夏江港、南渡口等发展节点,组织古镇古村游览、城郊休闲等活动。 | |
徐闻发展区 | 徐闻古驿道(下桥镇-海安所城),约2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5处,包括徐闻贵生书院与门前古道、云张墟古道遗址、徐闻二桥遗址、三墩古港、徐闻古港胺尾湾、沓磊古港等古驿道遗存6处;下桥镇、五里乡二桥村、海安镇等历史文化城镇村3处;广府会馆、登云塔、邓邦鉴夫妇墓、华丰岭汉墓群、博涨炮台、海安所城等主要文物古迹6处; (2)自然节点:共2处,包括龙泉森林公园、徐闻候鸟保护区等。 | 以海丝文化为核心,重点围绕徐闻二桥遗址、海安所城、博涨炮台、徐闻贵生书院与门前古道、云张墟古道遗址等古驿道和海丝文化代表遗迹,组织古镇古村游览、定向越野、水上运动等活动。 |
第四章保护规划
第二十条古驿道遗存保护与修复原则
古驿道的保护与修复应遵循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生态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充分体现古驿道的历史和人文特色。
第二十一条古驿道遗存分类保护与修复
1.古驿道本体的保护修复,包括线路设计、附属设施修复、水工设施修复、材质选择、标识设计和安全防护六大要素。
2.依据古驿道遗存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分为山地型驿道、平原型驿道、滨水型驿道、村镇型驿道和古水道五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古驿道划定不同的保护区划。
3.古驿道附属设施的保护:附属设施分为四级,一级为关隘、门楼,二级为驿站、驿铺、驿庵,三级为驿亭,四级为指路石、石碑、古树名木等其它设施。
4.水工设施的保护:古码头、古桥的本体范围以码头、桥头的外边界(包括水下部分)向四周外扩不小于10米保护范围,以本体范围的外边界向外扩一定距离。
第二十二条古驿道遗存分级保护与修复
1.对于保存完好的通道,以现状修整为主,清理路面,清除杂草,并定期维护。
2.对于轻度残损的通道,应采取必要修缮措施,归安修正松动、移位的石板,补砌路面缺失部分,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平整路面并定期维护。路面的保护与修缮应在材质、施工技术等方面尽可能的与现有道路遗址保持一致。
3.对于重度残损的驿道,应采取必要修缮和保护措施,有安全隐患的应设置绕行线路和防护绿化带,并设置路障,严禁各类机动交通工具通行。可在破损严重或有安全隐患等不适于行走的古驿道旁边建设观赏步道,或者古驿道沿线合适的位置增设观景平台。
4.对于消失和城乡建设覆盖的驿道,应在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上进行标记,设置信息标识予以说明,保证古驿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二十三条古驿道遗存保护范围的划定
为防止古驿道继续遭受自然侵蚀或人工损毁,应界定古道的本体范围和保护范围(详见《南粵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本体范围应确保驿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护范围应确保古道环境的完整性和协调性,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按照文物保护及紫线控制要求执行。
第二十四条古驿道遗存的保护要求
古驿道的本体范围内禁止取土、采石、拦河截溪、排放污水等损毁、破坏保护主体的行为;禁止擅自使用现代风格材料修缮、装饰、装修保护主体,明显改变保护主体原状;禁止现状位于本体范围内的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擅自改建和扩建;禁止违章搭建和其他有碍观瞻、破坏环境风貌的活动;应清理乱堆乱放的生产生活垃圾。
古驿道的本体范围内允许对保护主体进行维护、修缮、配套(交通衔接设施、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标识系统)而进行的建设工程,但必须经专家论证和市文物、规划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应严格控制配套设施的建设规模、密度、高度等,配套设施的设计应体现人性化要求。
保护范围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加强对原生环境的恢复、维护和保育,不宜进行大规模的绿化改造;禁止建设易燃、易爆等危及保护主体安全的设施;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的,应当在使用性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传统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古道的整体环境风貌;允许并鼓励在限定条件下进行与古道功能不相冲突的低强度开发建设,如旅游设施、露营地、体育赛事活动设施与场馆、节庆民俗活动场所与设施等。
第二十五条古驿道线路沿线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妥善保护古驿道线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及传说典故、古音古乐、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广东省文物保护条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
第五章设施系统规划
第二十六条根据古驿道线路总体布局和线路类型,结合沿线的历史文化城镇村、历史文化资源、风景区、森林公园等发展节点,规划建设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和交通衔接系统,为古驿道线路使用者提供通勤、休憩、旅游、指示、停车、交通换乘、卫生、安全等服务。
第一节服务设施系统
第二十七条服务设施系统建设内容
服务设施系统主要包括区域服务中心和驿站。根据线路功能设置和管理维护的需求,配套建设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文化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境卫生设施,以及为保障古驿道正常使用而必须配置的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等。
第二十八条服务设施系统布局
1.区域服务中心:是为提升古驿道的旅游功能而设置的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区域古驿道管理、文化展示、线路资讯、旅游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以重点城镇、重要景区为依托,结合古驿道文化、旅游等功能利用,设置59处区域服务中心。区域服务中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绿道户外活动中心等各种资源,配备完善的服务设施,提供交通集散、游客服务、商业服务、住宿和游憩活动的场所。
表5-1南粤古驿道线路区域服务中心建设指引表
线路 | 城市 | 区域服务中心 | |
空间布局 | 建设内容 | ||
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 | 韶关 | 乳源县城、乐昌市区、老坪石镇区、丹霞山风景名胜区 | (1)游客服务中心:设 置游客接待厅、公共休 息室、广播处、信息咨 询处、导游服务点、地 图及旅游宣传册领取 点、物品寄存处、更衣 室、饮水点、吸烟点、 电话亭、宽带接入及上 网服务点、金融邮电服 务点〈邮递、自动取款、 外币兑换服务书报 销售点、电子信息显示 设施等。 (2)文化设施:包括古 驿道线路解说中心、古驿道文化展览馆等。 (3)商业服务设施:设 置售卖点、餐饮点、自 行车租赁点、野坎点等。 (4)交通换乘设施:设 置轨道站点、客运站、 公交车站、客运码头等。 (5)住宿设施:设置酒 店、青年旅舍、民俗度 假村、汽车营地、野营 区等。 (6)游憩设施:设置文 体活动场地、康体游乐 设施、休闲运动中心、 运动俱乐部等。 |
清远 | 连州市区、洽洸镇区、广东第一峰景区、贤令山景区 | ||
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 | 韶关 | 韶关市区、南雄市区、新丰县城 | |
清远 | 飞来峡景区 | ||
广州 | 越秀区、从化区街口街道 | ||
佛山 | 三水西南街道 | ||
江门 | 新会区、开平赤坎镇、台山台城街道 | ||
中山 | 中山城区 | ||
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 | 广州 | 增城荔城街道 | |
东莞 | 莞城区 | ||
惠州 | 惠城区、博罗罗阳镇、龙门县龙城街道 | ||
河源 | 源城区、佗城镇、和平县城、紫金县城 | ||
梅州 | 梅江区、大埔县城 | ||
潮州 | 湘桥区 | ||
揭阳 | 榕城区 | ||
汕头 | 汕头西堤侨批纪念地 | ||
西江古驿道线路 | 肇庆 | 端州区、封开江口镇、德庆德城街道、四会东城街道、广宁南街镇、怀集怀城镇 | |
潮惠古驿道线路 | 惠州 | 平海镇 | |
汕尾 | 海丰海城镇、陆河河田镇、陆丰东海镇 | ||
揭阳 | 普宁流沙北街道、惠来惠城镇 | ||
肇雷古驿道线路 | 云浮 | 连滩镇、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罗城街道、罗镜镇 | |
阳江 | 江城区、春城街道 | ||
江门 | 恩平恩城街道 | ||
茂名 | 高州潘州街道、化州河西街道、电白区电城镇 | ||
湛江 | 遂溪遂城镇、雷州雷城街道办、徐闻徐城街道、吴川吴阳镇 | ||
合计 | 59个 | —— | —— |
2.驿站:是古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根据驿站的规模和服务范围分为一级驿站和二级驿站两个层级。
(1)结合沿线主要发展节点、历史城镇和特色村,共设置255个一级驿站,主要承担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文化展示等功能,设置间距为10-20公里;二级驿站由各县市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依托沿线古村落、特色村、古驿铺遗址、古茶亭等进行设置,主要承担售卖、休憩和交通换乘等功能。
(2)驿站的建设应优先利用古建筑、绿道驿站、景区服务点等现有设施,严格控制新建设施的数量和规模,禁止建设破坏古驿道风貌和生态环境的设施。
(3)根据驿站的区位将驿站分为城镇型和郊野型两类,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为城镇型驿站,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外的为郊野型驿站,并提出分类建设指引。
表5-2南粤古驿道线路一级驿站建设指引表
线路 | 城市 | 一级驿站 |
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 | 韶关 | 云岩镇驿站、大桥村驿站、南水森林公园驿站、凤田镇驿站、罗坑镇驿站、黄圃镇驿站、九峰镇驿站、九泷十八滩景区驿站、城口镇驿站、仁化丹霞街道驿站 |
清远 | 顺头岭景区驿站、星子镇驿站、麻步镇驿站、沙坪镇驿站、丰阳镇驿站、东陂镇驿站、西岸镇驿站、龙潭镇驿站、秤架乡驿站、芙蓉村驿站、青莲镇驿站、小江镇驿站、天门沟景区驿站、大湾镇驿站 | |
北江-珠江口 古驿道线路 | 韶关 | 太平镇驿站、周田镇驿站、南华寺驿站、大坑口镇驿站(濛浬驿)、乌迳镇新田村驿站、深渡水村驿站、隘子镇满堂围驿站、南塘村湖心坝驿站、翁城镇驿站、珠玑古巷驿站、梅关古道驿站 |
清远 | 浈阳峡驿站、清溪村驿站、英城镇驿站、清城区驿站、迴岐村驿站、迳头镇驿站 | |
广州 | 从化良口森林公园驿站、碰湖村驿站、沙湾镇驿站、番禺莲花山景区驿站 | |
佛山 | 芦苞镇驿站、佛山祖庙驿站、九江镇驿站、明城镇驿站 | |
江门 | 崖门镇驿站、广海镇驿站、鹤山沙坪街道驿站 | |
中山 | 五桂山区驿站 | |
珠海 | 前山驿站 | |
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 | 广州 | 黄埔古港景观区驿站、东华村驿站 |
东莞 | 铁冈村驿站、黄家山村驿站 | |
惠州 | 苏村驿站、横沥镇驿站、芦洲镇驿站、罗浮山风景区驿站、旭日村驿站、象头山森林公园驿站、沐村驿站、皇思杨村驿站、莲花山森林公园驿站、合口村驿站、功武村驿站、南昆山森林公园驿站 | |
河源 | 古竹镇驿站、仙塘镇驿站、义合苏家围驿站、蓝口镇驿站、老隆镇驿站、通衢镇驿站、大坝村驿站、林寨村驿站、上凌镇驿站、桥头圩村驿站、福兴桥驿、风门垇驿、猁源驿、枫树坝森林公园驿站、青云村驿站、小三村驿站 | |
梅州 | 华城镇驿站、水寨镇驿站、小立村驿站、阴那山景区驿站、松口镇驿站、三河镇驿站、茶阳镇驿站、潭江镇驿站、留隍镇驿站、大柘镇驿站、盐布潭村驿站、兴城镇驿站、甘村驿站、附城镇驿站、猴子岽景区驿站、丰良镇驿站、蕉城镇驿镇、松洪镇驿站、长潭水库驿站、湍溪村驿站、百候镇驿站 | |
潮州 | 凤凰山景区驿站、意溪镇驿站、龙湖古寨驿站、西片村驿站、三饶镇驿站、黄冈镇驿站 | |
汕头 | 澄海区南门驿站、樟林古港驿站 | |
揭阳 | 桃山村驿站 | |
深圳 | 南头古城驿站、大鹏所城驿站 | |
西江古驿道线路 | 肇庆 | 长岗镇驿站、悦城镇驿站、禄步镇驿站、鼎湖山景区驿站、贞山景区驿站、汶塘村驿站、扶溪村驿站、岩旺村驿站、莲都镇驿站、河儿口镇驿站、孔村驿站、何屋村驿站、大浪村驿站、古水镇驿站、大屋村驿站、黄田镇驿站 |
潮惠古驿道线路 | 惠州 | 平潭镇驿站、平山镇驿站、平政村驿站 |
汕尾 | 鲘门镇驿站、平东镇驿站、新田镇驿站、可塘镇驿站、碣石镇驿站、博美镇驿站、南塘镇驿站 | |
揭阳 | 葵潭镇驿站、隆江镇驿站、武宁村驿站、云落镇驿站、洪阳镇驿站、大径山驿站 | |
汕头 | 田心镇驿站、潮阳区驿站、西胪镇驿站、谷饶镇驿站 | |
潮州 | 大埕所城驿站、白石岭水库驿站 | |
肇雷古驿道线路 | 肇庆 | 高要新桥镇驿站 |
云浮 | 罗旁镇驿站、鸡林村驿站、大全村驿站、南江口驿站、古蓬村驿站、兰寨村驿站、大湾五星村驿站、罗定文塔公园驿站、杜鹃山景区驿站、蟠龙洞景区驿站、卧龙湖景区驿站、腰古镇驿站、新城镇驿站、佛手岭景区驿站、六袓镇驿站、洛洞村驿站、河头镇驿站、罗平镇驿站、罗镜镇驿站、分界镇驿站、高村驿站 | |
江门 | 大沙镇驿站、大田镇驿站、苍城镇驿站、歇马村驿站、大槐镇驿站、横陂镇驿站、北陡镇驿站 | |
阳江 | 那乌景区驿站、合水镇驿站、水寨村驿站、那旦村驿站、潭水镇驿站、乔连村驿站、双滘镇驿站、八甲镇驿站、乐安村驿站、白沙镇驿站、合山镇驿站、东湖景区驿站、新洲镇那笃驿站、北津村驿站、南津村驿站、丰头村驿站、双水银滩驿站、大树岛驿站、月亮湾驿站、儒洞镇驿站 | |
湛江 | 长岐镇驿站、吴川梅箓街道驿站、苏村驿站、石角镇驿站、廉江石城镇驿站、龙湾镇驿站、墩湖村驿站、青平镇驿站、高桥镇驿站、马头岭驿站、遂溪遂城镇驿站、七星岭公园驿站、调丰村驿站、城月镇驿站、庄家村驿站、湖光岩景区驿站、三岭山公园驿站、坡头区驿站、通明村驿站、坡正湾村驿站、和家村驿站、南兴镇驿站、英利镇驿站、下桥镇驿站、二桥村驿站、海安镇驿站、福田村驿站、曲界镇驿站、锦和镇城内村驿站、沓磊湾驿站 | |
茂名 | 茂南区驿站、茶山镇驿站、怀乡镇驿站、梅岗公园驿站、镇隆镇驿站、大井镇驿站、黄坡镇驿站、新安镇驿站、安良堡村驿站、玉湖景区驿站、大坡镇驿站、六符顶景区驿站、那霍镇驿站、鹤地水库驿站、林头镇驿站、沙院镇驿站、陈村镇驿站、那笈村驿站、石古湾村驿站、佛子楼村驿站 | |
合计 |
| 255个 |
表5-3南粤古驿道线路驿站设施建设指引表
第二十九条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服务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实际需求和当地经济条件,并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充分利用绿道和周边现有设施,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体现生态环保的建设要求。
1.管理设施:包括管理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应结合区域服务中心和一级驿站设置。
2.商业服务设施:包括售卖点、自行车租赁点、餐饮点等,应结合区域服务中心和驿站设置,其规模应与游客容量相适应。
3.游憩设施:包括文体活动场地、休憩点等,可结合区域服务中心、驿站和沿线景点设置。
4.文化设施:包括文化宣教、解说、展览、展示等设施,应设置在区域服务中心、驿站、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需要解说、展示的区域。文化设施的设置尤其应注重与历史文献、游记、碑记所记载古驿道相关的遗存与地点相结合,建立能生动展示地方文化、历史渊源的古驿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5.安全保障设施:包括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安全防护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应与古驿道线路同时设计、施工、投入使用。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等设施应结合区域服务中心和驿站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应结合古驿道线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6.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垃圾箱、公共厕所、污水收集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生态环保措施处理废弃物。垃圾箱应在古驿道线路沿线设置,并纳入附近城镇的垃圾收集系统,设置垃圾分类指示标志;公共厕所应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和线路区位设置生态环保厕所或流动厕所;城镇型古驿道服务设施的污水应直接纳入城镇污水管道系统,郊野型古驿道服务设施的污水应采用生态化的处理方式,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其它市政公用设施:包括照明、通讯、给水、排水、供电设施等。(1)照明设施:在沿线重要发展节点上设置,并确保照明的范围和强度不干扰周边居民生活和野生动物生存、繁殖、迀徙等行为。(2)通讯设施:应完善沿线的通讯网络,消除手机信号盲点,保障通讯畅通,并结合道路报警系统,配备完善的通讯及应急呼叫系统。宜每隔2-3公里设立一处安全报警电话。给排水设施:给水设施可就近连接城镇给水管网,有条件的节点地区可设置规范化的净水设施,提供饮用水;排水设施应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分流或合流系统进行布设。“)供电设施:结合区域服务中心和驿站等设置,做到安全适用,维护方便。
第二节标识系统
第三十条标识系统建设目的
南粵古驿道线路标识系统是在“广东省绿道网标识系统”基础上,从古驿道出发,以挖掘古驿道文化内涵、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视角,在空间布局上实现人们从城市到古驿道、镇村的连接,在空间使用上引导人们采用徒步、自行车、机动车,从城市到古驿道、历史遗迹、古镇古村的行进路线清晰化和秩序化的信息化设施。
第三十一条标识系统建设内容
标识系统由视觉信息传达和信息载体装置两部分组成,分为记名类标识、定位类标识、引导类标识、解说类标识和禁止、警告、规制类标识等5大类。
1.记名类标识是表示道路名、区域名、人文历史景点名、设施名的标识。
2.定位类标识是通过区域地图等信息,让来访者了解现处位置周边状况的标识。
3.引导类标识是采用箭头加文字、图形引导来访者到达目的地的标识。
4.解说类标识是通过文字、图片、图形等形式,对特定事物进行讲解和说明的标识。
5.禁止、警告、规制类标识是通过文字、图形等形式,对来访者行为进行规范的标识。
第三十二条标识系统建设要求
南粵古驿道线路标识系统应结合古驿道线路、沿线发展节点、服务设施、交通节点、连接线等对象进行设置。线路服务设施中利用绿道网户外活动中心、驿站的,应在原有绿道标识系统上增设南粵古驿道线路标识。
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须按照《南粵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指引》执行,统一采用“南粵古驿道”标志。标识的文字、图案、规格和色彩为强制性内容,标识的材质、内容设置等各地可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第三节交通衔接系统
第三十三条交通衔接系统建设内容
交通衔接系统主要包括古驿道线路与区域交通系统、城镇交通系统和绿道系统的衔接。通过建设交通连接线、设置交通换乘点、完善停车配套设施、加强与绿道网衔接等措施,提高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可达性。
第三十四条交通衔接系统建设要求
1.与区域交通系统的衔接:加强古驿道线路与轨道站点、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运码头等区域交通节点的衔接,结合标识系统的建设,按照就近原则建设公路、绿道等交通连接线。
表5-4南粤古驿道线路与区域交通系统衔接指引表
2.与城镇公共交通系统的接驳:在以风景道为路径载体的古驿道线路开设古驿道公交专线;结合古驿道线路附近的城镇公交线路停靠站或地铁站点设置换乘点,提供自行车租赁与停车服务,实现古驿道与城镇公交系统有效接驳。优化改造公共交通设施,提供自行车停放空间或搭乘设备,方便乘客携带自行车在目的地站点进行换乘。
3.与绿道系统的衔接:已规划或建设的绿道与南粵古驿道线路走向基本一致的,应依托绿道布局古驿道线路,并在绿道设施、绿道标识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南粵古驿道线路标识,避免重复建设。在绿道系统和南粵古驿道线路相交处,设置驿站或休憩亭,设置转换标识,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实现无缝对接。
4设置交通转换节点:针对不同路径载体的古驿道交叉口,设置交通转换节点,实现各类型古驿道线路的有效衔接。与风景道交汇,可设置公交站点、公共停车场、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与绿道交汇,可设置休憩点、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与步道、古道交汇,可设置休憩点;与水道及其辅线交汇,可设置人行桥、摆渡码头、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
第六章功能利用策略
第一节古驿道产业发展
第三十五条古驿道产业带
加快推进古驿道与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现代农业、特色制造业等关联产业的融合,培育“南粵古驿道”综合品牌效益,优化整合沿线的“食、行、住、游、购、娱”等资源要素,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交通接驳和运营管理,带动文化旅游、体育运动、科普教育、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发展。
1.建设古驿道特色文化廊道。在古驿道沿线积极开展古驿道遗存、历史文化古城、古镇、古村的保护与利用,打造古驿道沿线的古道文化特色乡镇节点,同时结合各种民俗节庆及庙会等大型文化节事,开展古驿道历史文化体验、古道遗存观光、古驿道摄影、文艺创作、民俗展示等文化活动,带动雕刻艺术品、草编织品等地方特色工艺品的营销,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强化古驿道旅游产业带。通过古驿道线路把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景点、沿线镇村和农业生产基地串联起来,发展人文体验、自然观光、生态休闲、运动探险等类型旅游产业。通过步道、绿道、风景道、水上游线的建设,串联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构建古驿道沿线的徒步游、骑行游、自驾游和水上游等多种游览方式。引导沿线乡村发展休闲民宿、农家乐、休闲农场等配套服务,带动农民就业和创业,促进沿线镇村经济的发展。
3.发展古驿道户外体育运动产业带。以古驿道线路及其沿线发展节点为依托,有效整合古驿道沿线休闲步道、登山道、绿道、古村、公园、景区等路径及体育场地,积极开发康体健身、生态休闲、户外运动等类型的体育活动,组织城乡居民开展徒步、慢跑、定向运动、绿道骑行、野外穿越、划船等为主题的古驿道品牌赛事,着力构建集体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古驿道体育带,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发展。
4.构建古驿道科普长廊。通过展示原生人文及自然场景、设置教育信息讲解牌、建立展示场馆、教育培训场地、周期性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等措施,建设集知识普及、环境教育、文化传承、科技宣传于一体的古驿道科普长廊,推动科普旅游业的发展。
5.引导形成古驿道特色制造业走廊。积极引导地方在古驿道沿线发展特色产品制造产业,结合古驿道旅游开发,形成生产、参观、购物、科普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通过构建生产、服务一体化的特色制造业走廊,更好发挥古驿道对当地经济的全面带动和促进作用。
第三十六条古驿道主题文化遗产线路
整理和挖掘古驿道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事件、人物及与驿道往来联系紧密而富有吸引力的人文素材,策划9条特定主题的文化遗产线路,促进古驿道的活化利用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1.南北通融文化遗产线路。是我省历史最悠久、古驿道遗存保存最完整的线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古驿道成为武力和政治确保统一的基础交通条件和纽带,也为南北通融创造了交通条件。线路结合古道、古关、海防卫所、古遗址等军事设施和文化遗产,开展户外徒步、骑行和文化展览等活动,体验感知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版图的演变历史,提升文化自信。
2.葛洪与中医药文化遗产线路。以葛洪的炼丹和研宄中草药为主题,深入挖掘葛洪的典故传说,结合利用罗浮山、南海西樵山和广州越岗院(即今三元宫〉等历史文化遗产,策划中医药健康旅游、非遗展示、中草药种植与博览等活动。
3.汤显祖岭南行文化遗产线路。该线路反映了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岭南远谪之行所发生的历史轶事。他在岭南的韶关、广州、湛江徐闻、惠州罗浮山、深圳南头、端州、徐闻、澳门等地均留下过足迹与众多不朽诗篇。结合徐闻贵生书院、深圳南头参里山等重要节点,策划戏剧节、文化论坛、参禅访道等活动。
4.驿道古酒文化遗产线路。岭南美酒凝聚着岭南人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韶关石塘村的“堆花米酒”、广州的“石湾米酒”、佛山的“九江双蒸”以及梅州、河源和潮汕等地的糯米酒等。结合沿线村落丰富的古酒品种、酿造工艺和酒器皿等内容,打造驿道古酒文化之旅,体验先民生活的智慧之道。
5.西学东渐文化遗产线路。岭南地区自古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南粵古驿道也随之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通道。智药三藏、菩提达摩、沙勿略、利玛窦和马国贤等重要历史人物均在岭南留下足迹。结合光孝寺、南华寺、西来庵、台山上川岛教堂、澳门圣母圣诞主教堂等文物古迹,开展宗教游览、文化远足等活动,体验历史地理场景,感受中西文化的交融。。
6.瓷器文化遗产线路。对外贸易的航海航线是南粵古驿道系统对外的拓展,用于古代丝绸、瓷器和茶叶运输的古驿道是体现南粵对外贸易历史记忆价值的重要载体。在南粵古驿道上至今仍保留有许多知名的窑址,如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宋窑、惠州东平窑、新会官冲窑等。结合南粵古驿道沿线的古码头、古窑址、古商行、古瓷器等文化遗产,形成体验岭南瓷器文化的遗产线路。
7.香山古道群英故里文化遗产线路。这是一条改变近代中国命运,英才汇聚的线路。沿线群英荟萃,涌现出了孙中山、郑观应、张文湛、容闳、唐绍仪、唐国安、肖友梅、苏兆征、古元、马应彪、唐翘卿、徐润、郭乐、唐廷枢、黄宽等名人,是南粵古驿道中最具有中国现代国家记忆历史意义的线路。活化利用沿线名人故居、古村古镇,策划徒步、骑行和文化展览等活动。
8.《世界记忆》侨批和银信文化遗产线路。银信和侨批是海外华侨与国内眷属亲人情感联系的精神纽带与经济纽带。“侨批之旅”可以从汕头历史城区开始通过驿道一直延伸到梅州,串联樟林古港、西堤公园、汕头小公园、饶宗颐纪念馆、潮州古城、茂芝会议旧址、三河坝纪念馆、梅州松口移民纪念地、大埔侨批博物馆等重要节点。“银信之旅”将教堂、学校等公共建筑、碉楼群、近现代工业遗产、华侨名人故里和银信银号等串联起来,打造成为体验海内外华人的集体记忆情感空间的主题文化之旅。
红色之旅文化线路。古驿道曾书写众多革命先烈们的不朽传奇。如毛泽东飞舟险渡韶关乐昌九泷十八滩、朱德主持召开“茂芝会议”、陈毅在梅岭写下著名诗篇《梅岭三章》、梅州大埔三河坝战役”、红七军“血战梅花,强渡武江”等。该线路将结合主题载体和节点形成红色主题文化之旅。
古驿道特色镇村发展规划
第三十七条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
结合南粵古驿道线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及部分古驿道历史节点,建设251个融合文化、旅游、产业、生活等功能的南粵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通过挖掘、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驿道文化资源,带动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产业发展,激活沿线古驿道特色乡镇的产业活力,促进小镇的经济发展。
第三十八条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
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是指历史上因古驿道而兴,传统风貌建筑数量较多、保存较好,或反映一定时期的古驿道历史文化的村落。
以古驿道线路为载体,串联沿线419个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结合广东省绿道建设、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形成以线串点的古驿道文化乡村带,为沿线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沿线村落经济的发展。
第三十九条古驿道特色镇村发展指引
1.与古驿道直接相关,尚有部分古驿道遗存或遗址,如古驿道线路穿越或驿铺所在的镇村。该类特色镇村应做好古驿道遗存或遗址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并通过古驿道、驿站的建设,串联沿线的文化节点,发展成为古驿道文化旅游特色镇村。
2.位于古驿道周边,与古驿道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联系,如与古驿道军事、邮驿、商贸、迀徙、宦游等历史事件相关的镇村。该类型镇村应注重对古驿道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展示,通过建设古驿道、名人、历史事件等主题展览馆,发展成为古驿道沿线的重要文化节点镇村。
3.位于古驿道线路内,传统风貌保存良好的村落,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古镇古村等。该类型特色镇村应结合镇村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充分融入古驿道文化内涵,注重镇区、村落内部的传统建筑的保护,游径系统、标识系统、交通衔接、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表6-1南粤古驿道线路特色乡镇、特色村落一览表
第三节古驿道精准扶贫规划
第四十条古驿道沿线贫困村分布
借助南粵古驿道线路带动粵东西北地区沿线贫困村的发展,是古驿道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职能。结合广东省关于印发新时期相对贫困村定点扶贫工作方案》的通知》〈粵扶组〔2016〕4号)中确定的贫困村名录,通过筛选,古驿道线路两侧各5公里范围覆盖的贫困村数量约为1320个,约占全省2277个贫困村总数的约60%。
表6-2南粤古驿道线路沿线贫困村一览表
第四十一条贫困村分类发展指引
根据古驿道线路沿线贫困村自身及周边资源特点、县域产业发展思路与扶贫计划、古驿道沿线功能需求,按照扶贫措施划分为旅游观光型、农林发展型、城郊服务型和生态改善型四类扶贫村。
1.旅游观光型扶贫村。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古村落及与古驿道相关的人文、自然资源较为丰富集中的村落。该类型村庄可结合资源进行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产业开发,改善人居环境,结合历史遗迹的保护与文化内涵的挖掘,优化服务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古驿道连接线、古村建筑修复、古村标识系统、精品民宿、村庄环境整治、村庄景观优化、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等。
2.农林发展型扶贫村。地处农产品资源、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的贫困村。该类型村庄通过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林)场和种养大户,增加就业,探索农产品电商平台、观光农业、林下经济等发展内容。同时,通过古驿道带入人流,进行农业观光、农家乐体验等活动。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古驿道连接线、现代农业生态园、农田景观、农家乐、乡村绿道、停车场、农田水利设施等。
3.城郊服务型扶贫村。是指自身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不是特别突出,但位于城郊古驿道沿线、重点发展区域或发展节点周边的贫困村。该类型村庄结合古驿道沿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如住宿、餐饮、商业、休憩、通讯等内容。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古驿道连接线、休闲民宿、农家餐厅、农家商业街、运动广场、休闲茶馆、自行车驿站、停车场等。
4.生态改善型扶贫村。主要指人口规模少、交通可达性差、位于生态敏感区内的贫困村。该类型村庄结合古驿道开发,以生态保护为目标,分类实行生态补偿、环境整治、异地安置等措施,同时加大村庄的危房改造、交通可达性、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力度,提升留村村民的生活质量。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古驿道连接线、生态民宿、环卫基础设施、徒步栈道等。
第四节古驿道户外运动发展规划
第四十二条古驿道户外运动项目
利用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水道等古驿道线路载体和历史文化城镇村、水文地貌等特色资源,开展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南粵古驿道”体育产业带。
表6-3南粤古驿道线路户外运动项目指引表
结合古驿道线路主要选取徒步运动、骑行运动、定向运动、水上运动等适合大众的项目类型,规划古驿道户外运动典型段落长度约1800公里。
表6-4南粤古驿道线路户外运动典型段落线路一览表
第四十三条古驿道户外运动活动组织
加大“南粵古驿道”户外运动品牌赛事的组织和宣传,应充分利用各地市现有体育赛事,将古驿道和徒步、定向越野等赛事相结合,将户外休闲、健康运动等理念融入古驿道线路,为公众提供主题多样、类型丰富、长期性的户外公共产品。户外运动项目的组织和开展需考虑安全性,开展低危险级别以下的活动,以保障人身安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应在项目地点或附近建设医疗急救点、安全防护设施,满足大众户外运动的各项需求。对于线性、区域性、长距离的户外运动项目,应配套完善的标识系统,帮助人们快速识别位置。
古驿道旅游发展规划
第四十四条多样化的主题游径
结合古驿道沿线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条件,策划多样化的古驿道主题游径,并配套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
1.历史文化径:是沿线现存古道、历史文化古城、古镇、古村等历史遗存集中,具有历史意义或游憩价值,以历史文化体验与展示为核心主题的游径。结合保护与活化利用,可开展古驿道历史展览、民俗体验、古城采风、古迹探寻、古建考察、主题摄影等活动。
2.地理探险径:是沿线分布有山区、峡谷、河流、森林等典型地貌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地理探险为核心主题的游径。可开展徒步旅行、森林探险、野外生存体验、山地穿越、定向越野等活动。
3.自然观光径:是依托古驿道途经的乡村田园、风景名胜、山水风光等景观优美的地区,以自然观光为主题的游径。可开展古村游览、自然观光、湿地体验、近海休闲等活动。
4.近郊休闲径:是位于城市近郊,依托古驿道沿途主要历史古迹、郊野公园、田园湖泊、水岸岛屿等资源,以郊游休闲为主题的游径。可开展徒步骑行、滨海观光、田间垂钓、林果采摘等活动。
第四十五条多元的古驿道旅游产品
以古驿道为依托,整合沿线的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开发多样化的古驿道旅游产品,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引、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的产品体系。
1.古驿道文化体验产品。加大对古驿道遗存、古驿道相关的历史城镇村、以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通过修复、复原、展示、演绎等方式,提供古驿道遗存主题公园、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古驿道文化展览馆、古驿道历史民俗表演等文化产品。
2.古驿道游览观光产品。通过古驿道线路和连接线串联沿线发展节点,结合资源整合、改造提升、文化注入、场景再现等手段,提供古驿道文化探寻之旅、古驿道古风摄影之旅、古驿道游船之旅、古驿道骡马之旅、古驿站民宿体验之旅等旅游产品。
3.古驿道户外运动产品。结合古驿道在历史上人类行走、运动以及亲近自然的特征,加大对古驿道线路及沿线资源的户外体育运动开发,通过完善运动场地、提供运动配套设施、加大体育活动组织力度等方式,提供包括“奔向广东第一峰铁人三项挑战赛”、“南粵古驿道定向大赛”、“穿越丹霞”、“古驿道骑行赛”、“古水道划船赛”等“南粵古驿道”户外运动品牌赛事和活动。
4.古驿道生态休闲产品。结合古驿道深入郊野山川、森林、湖泊等环境特征,串联沿线生态资源,积极开发参与性强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产品,融入休闲观光、科学考察、科普教育、亲子娱乐等项目,增加古驿道的趣味性。
第七章规划建设指引
第四十六条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
粵北秦汉古驿道线路包括3条主线和3条支线,总长约951公里,其中陆路长约668公里,水路长约283公里,途经韶关、清远2个地级市及境内的乐昌市、乳源县、仁化县、连州市、阳山县与英德市等6个县市。主线包括西京古驿道(西线)西京古驿道(东线)和茶亭古驿道,长约580公里;支线包括宜乐古驿道、城口湘粵古驿道、阳山秤架乡古驿道等,长约371公里。
表7-1西京古驿道(西线〕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西京古驿道(西线〕经过清远市连州市、阳山县与英德市,以顺头岭古道为首为最初的秦朝南下线路,北连湖南省宜章县,经连州市顺头岭古道(南天门古道〕经星子镇等汇入连江线路,溯连江而下经连州市区、阳山县至英德市。 |
线路类型 | 陆路:83公里;水路:172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连州北发展区、清远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主要发展节点:南天门古道、慧光塔、连州古城、龙潭古道、湟川三峡、广东贤令山森林公园、洽洸古镇、英德草原天门沟景区、湟溪关、铺头街古道遗址等; 次要发展节点:山洲村北门楼、黎水村古堡、星子镇峰园村、火山峰森林公园、龙坪镇元璧村、燕喜山摩崖石刻、大云洞摩崖石刻、广东天湖森林公园、巾峰山摩崖石刻、惠爱医院旧址、同冠峡、青莲镇、石牯塘村、蓬莱寺塔、英西峰林、功垂捍御牌坊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7个,包括星子镇、大路边镇、连州镇、龙潭古镇、青莲镇、大湾镇、洽洸镇等; (2)特色村落:11个,包括卿罡村、星子黄村、沙坊村、元璧村、顺头岭村、峰园村、山洲村、黎水村、百土脚村、南天门村、石牯塘村等。 |
|
|
主题游径 | 顺头岭历史文化径、星子河自然观光径、连州历史文化径、连江自然观光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古道、古堡、古关遗址开展古道探秘、商旅文化体验、军事文化体验,结合燕喜山石亥刘禹锡、韩愈相关遗址、诗文石刻寻迹发展宦游文化寻迹、城郊休闲、生态观光活动,结合古城遗址发展古城观光与文化体验等活动,结合连江、贤令山公园、天门沟公园等开展骑行运动、自然观光、徒步旅行等活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3个,连州镇、阳山阳城镇、洽洸镇等; (2)一级驿站:9个,顺头岭景区驿站、星子镇驿站、麻步镇驿站、龙潭古镇度假区驿站、小江镇驿站、大湾镇驿站、青莲镇驿站、秤架乡驿站、芙蓉村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武广铁路英德西站、京广铁路英德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连州汽车站、阳山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清连高速的衔接。 (2)加强与连南千年瑶寨、乳源大峡谷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2西京古驿道(东线〉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北至老坪石镇往湖南宜章方向,南下经梅花镇、云岩镇、大桥镇、乳源、凤田、江湾、罗坑至洽洸。 |
线路类型 | 陆路:194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乳源-乐昌发展区、南岭发展区、清远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老坪石宜乐古道与码头、金鸡岭风景名胜区、梅花岗隘、下开封桥宜乐古道、猴子岭西京古道、观澜书院、必背瑶寨、腊岭西京古道、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云门寺等; (2)次要发展节点:武阳司宜乐古道、黄金洞古道、万古金城、火烧隘、黄金隘、高车岭隘、朱家紫阳书院、五汪谭氏宗祠、红豆杉森林公园、通天箩、通济桥、朱德元帅祖居朱家陇遗址、大富桥、镇溪祠古戏台、正觉寺遗址、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大峡谷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10个,包括坪石镇、梅花镇、云岩镇、大桥镇、必背镇、乳城镇、桂头镇、罗坑镇、凤田镇、江湾镇等; 〔2〕特色村落:6个,包括武阳司村、罗家渡村、黄金洞村、红云村、梯下村、杨溪乡罗坑村等。 |
主题游径 | 西京古道历史文径、乳源近郊休闲径、船底顶地理探险径、天门沟自然观光径。 |
功能指引 | 沿西京古道沿线结合丰富古道与相关遗址资源发展邮驿文化体验、宦游文化寻迹,结合乳源瑶族特色历史村落与镇村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体验,结合南水水库、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温泉度假区、罗坑水库等发展生态探险、水库氧吧、古村体验、漂流探险、城郊休闲活动,结合船底顶、天门沟等发展山地探险、徒步运动、自然观光等户外运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3个,老坪石镇、乳源乳城镇、洽洸镇等; 〔2〕一级驿站:6个,云岩镇驿站、大桥村驿站、南水森林公园驿站、凤田镇驿站、罗坑镇驿站、天门沟景区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武广高铁韶关站、京广铁路坪石站、韶关东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乳源汽车站、罗坑汽车站、洽洸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京珠高速、乐广高速等高速公路的衔接。 〔2〕加强与必背瑶寨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3茶亭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北跨南风坳至湖南省蓝山县,南下经三水瑶族乡、丰阳镇、东陂镇、西岸镇至连州古城;支线自西岸镇经石马往广西江华县。 |
线路类型 | 陆路,长度131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连州北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东陂古道、茶亭古道、丰阳古道、石马径古道、连州地下河等; 〔2〕次要发展节点:丰阳镇丰阳村、冯达飞故居、西岸镇石兰寨、星子黄村古堡、保安镇卿罡村、沙坊村、西岸镇马带村、西岸镇冲口村、龙坪镇元璧村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6个,包括三水瑶族乡、丰阳镇、东陂镇、西岸镇、星子镇、大路边镇等. 〔2〕特色村落:8个,包括丰阳村、茶亭村、白家城村、东陂村、石马村、冲头村、石兰寨、马带村等。 |
主题游径 | 连州历史文化段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丰富的丰阳、东陂等古道、白家城村等古村、东陂古镇等资源开展古道骑行、民俗体验、徒步运动、古村体验、生态观光等体验活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1个,连州镇; 〔2〕一级驿站:4个,沙坪镇驿站、丰阳镇驿站、东陂镇驿站、西岸镇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连州汽车站的衔接;加强与二广高速的衔接。 〔2〕加强与连州地下河等周边自然资源的交通衔接。 |
第四十七条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
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分为北江段和珠江口段,包括4条主线和15条支线,总长约3009公里,主线长约1511公里;支线长约1498公里。其中陆路长约1427公里,水路长约1582公里。
北江段包括2条主线和9条支线,总长约1773公里,其中陆路长约919公里,水路长约854公里。线路顺北江而下,经过韶关、清远、佛山、广州等4个地级市及境内的南雄市、始兴县、翁源县、南海区、从化区、花都区等20个区县。主线包括北江古驿道和南雄-广州古驿道,长约948公里;支线包括流溪河古驿道、滃江古驿道、乌迳古驿道、水口-南亩古驿道、始兴清化古驿道、翁源桂花-龙马古道、翁源古驿道、佛冈古驿道、花县古驿道等,长约825公里。
珠江口段包括2条主线和6条支线,总长约1236公里,其中陆路长约508公里,水路长约728公里。线路沿珠江口水系,水陆联运,南至澳门,西抵恩平,途径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5个地级市及境内的16个区县。主线包括广佛中古驿道和香山古驿道,长约563公里;支线包括台山古驿道、台恩古驿道、明鹤古驿道、肇鹤古驿道、崖门古驿道、潭江古驿道等,长约673公里。
表7-4北江古驿道、南雄-广州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北江古驿道是从南雄经北江上游浈江到韶关市区,再顺北江而下,经清远至佛山三水思贤滘,最终到达广州黄埔古港。 南雄-广州古驿道是从南雄经北江上游浈江到韶关市区,再顺北江而下,经清远至佛山三水思贤滘,最终到达广州黄埔古港。 |
线路类型 | 北江古驿道:水路,长度580公里; 南雄-广州古驿道:陆路,长度368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南雄发展区、丹霞山发展区、清远发展区、广佛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梅关关楼与古城、乌迳新田村、回龙寺塔、珠玑古镇、广州会馆、三影城、南雄府城、打锣寨上京古道、韶关古城(芙蓉驿)、南华寺、犁市当铺、韶州府学宫大成殿、莲花山古道遗址、猪头岭古道、余靖墓、广东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张九龄家族墓地、东京古道遗址、牛栏洞遗址、广东英德国家森林公园、英德古城、宝晶宫风景名胜区、湟溪关、浈阳峡栈道、藏霞古洞、飞霞风景名胜区、鳌头塔、政江塔、胥江祖庙、魁岗文塔等; 〔2〕次要发展节点:钟鼓岩摩崖石刻、里东戏台、南雄梅关森林公园、黄坑溪塘村、帽子峰森林公园、南雄苍石寨森林公园、南雄竹嵩坑森林公园、青嶂山、百顺黄屋城村、马市镇黄塘村、大安坪、罗围城堡遗址、始兴南山、石下村、东湖坪村、周田镇张屋村、丹霞山、走马岗遗址、北江农军学校旧址、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仙人塔、石峡遗址和马坝人遗址、韶关南华森林公园、拱桥岭遗址、白土镇大村、滑水山、英城街道下寮村、观音岩摩崖石刻、功垂捍御牌坊、峡山石刻、龙牙峡、太和洞、大旗头村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36个,包括乌迳镇、南亩镇、水口镇、珠玑镇、帽子峰镇、马市镇、太平镇、罗坝镇、隘子镇、司前镇、周田镇、小坑镇、沙溪镇、大坑口镇、犁市镇、英城镇、横石水镇、连江口镇、高桥镇、飞来峡镇、石角镇、乐平镇、白坭镇、芦苞镇、西南镇、河口镇、大塘镇、太平镇、良口镇、温泉镇、鳌头镇、棋杆镇、龙潭镇、神岗镇、钟落潭镇、人和镇等; 〔2〕特色村落:42个,包括梅岭村、梅关村、新田古村、溪塘村、篛过村、黄屋城村、黄塘村、廖屋村、白围村、石下村、东湖坪村、深渡水村、夏富村、黄洞、大村、曹角湾村、下寮村、黎洞村、石梨村、社岗村、井岭村、牛岗地村、旧岭村、迴岐村、大旗头村、长岐村、古灶村、连塘村、街口村、米埗村、钟楼古村、钱岗古村、缠岗村、乌石村、麻村、龙角村、隔塘、碰湖村、梅田村、鸦湖村、江村、鸦岗村等。 |
主题游径 | 梅关历史文化径、南雄近郊休闲径、始兴自然观光径、韶关历史文化径、英德近郊休闲径、清远历史文化径、佛山自然观光径、广州历史文化径、白云近郊休闲径、佛冈自然观光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梅关古道、珠玑古道等开展古关古道文化体验,结合周边帽子峰、梅岭森林公园等开展银杏游览、生态旅游,结合南雄古城、韶关古城、广州会馆、犁市当铺等开展商贸文化体验、古城游,结合始兴满堂围等围楼、翁源湖光坝、八卦围等开展围屋文化观光、古村游览等活动,结合北江及其周边自然资源开展北江文化体验、军事文化体验、渡口观光体验、畳民文化体验、近郊骑行、温泉度假、生态观光等活动,结合古塔、南华寺等古寺、摩崖石刻等开展宗教朝拜、石刻文化观光等活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5个,南雄珠玑镇、韶关浈江区、飞来峡景区、三水西南镇、从化区街口街道等; 〔2〕一级驿站:11个,江口镇驿站、平埔村驿站、南华寺驿站、大坑口镇驿站、清溪村驿站、英城镇驿站、清城区驿站、迴岐村驿站、芦苞镇驿站、东高桥驿站、碰湖村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赣韶铁路南雄站、始兴站、丹霞站、韶关站,京广铁路韶关东站、英德站、连江口站、飞来峡站、源潭站、广州北站、广州站,武广铁路韶关站、英德西站、清远站、广州北站,广茂铁路三水站、广州站,广珠轻轨广州南站,广深铁路广州东站,厦深高铁广州南站等火车站的衔接;加强与乌迳汽车站、珠玑汽车站、南雄汽车站、古市汽车站、马市汽车站、始兴汽车站、深渡水汽车站、韶关汽车站、曲江汽车站、白土汽车站、沙溪汽车站、乌石汽车站、清远新城汽车站、英德汽车站、三水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加强与赣韶高速、乐广高速等高速公路的衔接。 (2)加强与帽子峰等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5广佛中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广佛中古驿道是北江水道往珠江口几大城市出海的水道,包括广佛重要水道汾江、东平水道、横门水道、洪奇沥水道、蕉门水道等。经佛山市三水区、南海区、佛山市区、顺德区,广州市区、番禺区、黄埔区、南沙区,中山市等市区。 |
线路类型 | 水路:467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广佛发展区、中山-珠海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佛山古城、佛山祖庙、南风古灶、黄埔古港、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琶洲塔、广州古城、深井村、珠村、小洲村、黄埔军校旧址、南越王墓、怀圣寺、光孝寺、圣心大教堂、黄埔军校旧址、沙面、陈家祠、十三行、沙湾镇、留耕堂、余荫山房、石楼镇大岭村、黄圃古码头遗址及鳌山村古石径、中山黄圃镇等; (2)次要发展节点:东华里古建筑群、北滘镇碧江村、清晖园、金楼及古建筑群、西山庙、青云塔、明远桥、真武庙、聚奎阁、冰玉堂、清真先贤古墓、三元里平英团遗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紫坭村、三善村、西村、化龙镇潭山村、莲花城、塘坑村、南汉二陵、莲花山古采石场、金锁排灯塔、舢舨洲灯塔、广州滴水岩森林公园、广州滨海红树林森林公园、广州大夫山森林公园、莲花山风景名胜区、黄阁镇莲溪村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12个,包括西樵镇、九江镇、北滘镇、南朗镇、三乡镇、太平镇、良口镇、温泉镇、鳌头镇、棋杆镇、龙潭镇、神岗镇等; (2)特色村落:18个,大旗头村、长岐村、古灶村、塱头村、蓝田村、藏书院村、茶塘村、高溪村、连塘村、街口村、米埗村、钟楼古村、钱岗古村、缠岗村、乌石村、麻村、龙角村、隔塘等。 |
主题游径 | 广佛历史文化径、南沙水道自然观光径、广佛近郊休闲径、中山水道自然观光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广州古城、佛山古城、佛山祖庙、梁园、北京路等打造广府文化、古道文化、骑楼文化、岭南园林文化、古城文化和军事文化体验,结合松塘村、小洲村等岭南古村落打造古村落文化体验,结合珠江、汾江、出海口、灯塔、古桥等打造水道文化、海丝文化、军事文化体验与近郊生态休闲旅游活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1个,广州越秀区; (2)级驿站:4个,佛山祖庙驿站、番禺莲花山景区驿站、沙湾镇驿站、五桂山区驿站。 |
交通衔接 | 重点加强与广茂铁路佛山站、三水站,广珠轻轨广州南站、顺德站,贵广高铁广州南站、佛山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顺德汽车站、佛山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广明高速的衔接。 加强与周边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6香山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香山古驿道是从中山往澳门的古道,经过中山市、珠海市。 |
线路类型 | 陆路:96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中山-珠海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南朗镇、中山历史城区、五桂山区、孙中山故居、翠亨村、三乡镇古鹤村、唐家湾镇、陈芳家宅、前山寨城、凤凰山古道遗址、长南迳古道遗址、凤凰山、斗门镇、东澳铳城等; (2)次要发展节点:南塘村、左步村、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烟洲书院、烟墩山塔、马公纪念堂、桂南村、雍陌村、南桥村、金钟水库、中山三乡小琅环森林公园、中山长江水库、淇澳村、会同村、前山寨城、南屏镇北山村、排山村、后沙湾沙丘遗址、赤沙湾沙丘遗址、唐家三庙、万山海战遗址、唐绍仪故居、淇澳-担杆岛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5个,包括三乡镇、南朗镇、南屏镇、唐家湾镇、斗门镇等; 〔2〕特色村落:9个,包括南塘村、左步村、翠亨村、桂南村、石鼓村、南桥村、三乡镇古鹤村、淇澳村、会同村等。 |
主题游径 | 香山古驿道历史文化径、香山古驿道近郊休闲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古道遗址、凤凰山风景区等打造徒步旅行、登山运动、生态休闲活动,结合古村落、孙中山故居、中山历史城区等打造文化游览、古城体验、古村休闲活动,结合淇澳岛等打造户外休闲、生态观光项目。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1个,中山历史城区;〔2〕一级驿站:1个,前山驿站。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广珠城轨中山站、中山北站、珠海北站、珠海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中山汽车站、唐家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广澳高速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周边景区的交通衔接。 |
第四十八条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
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分为东江段和韩江段,包括2条主线和15条支线,总长约3179公里。主线长约1285公里,支线长约1894公里。其中陆路长约1797公里,水路长约1382公里。
东江段包括1条主线和8条支线,总长约1464公里,其中陆路长约940公里,水路长约524公里。线路从广州出发,沿东江经东莞、惠州至河源龙川,向北至江西赣州,向东转陆路接梅江、韩江。途经广州、东莞、惠州、深圳、河源5个地级市及境内的莞城区、博罗县、龙门县、龙岗区、东源县、龙川市等14个区县。主线为东江古驿道,长约476公里;支线包括广州-惠州古驿道、惠州-龙川古驿道、西枝江古驿道、增城-龙门古驿道、和平古驿道、新丰古驿道和紫金古驿道,长约988公里。
韩江段包括1条主线和7条支线,总长约1715公里,其中陆路长约857公里,水路长约858公里。线路顺梅江、韩江而下,经梅州、潮州到达韩江出海口;溯韩江而上,可接汀江,达福建长汀县。途经梅州、潮州、汕头、揭阳4个地级市及境内的梅县、松口、大埔、饶平、潮安、澄海等30个区县。主线为韩江-汀江-梅江古驿道,长约809公里;支线包括梅州-平远古驿道、梅州-兴宁古驿道、梅州-潮州古驿道、丰顺-揭阳-潮州古驿道、梅州-蕉岭古驿道、石窟河古驿道、大埔-饶平古驿道,长约906公里。
表7-7东江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东江古驿道途径东莞、惠州、河源、龙川等县市,以东江古水道为主要线路,该线路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岭南地区历史上重要的民系迁徙和海丝商贸的重要通道。线路西达广州,东接韩江古驿道。 |
线路类型 | 水路:435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惠州发展区、万绿湖发展区、龙川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东莞莞城、石龙古镇、江边古村、苏村、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罗阳老街历史城区、惠州古城、白面石自然保护区、墨园古村、黄沙洞自然保护区、越王山自然保护区、梧桐山森林公园、源城历史城区、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东江画廊景区、苏家围古村、塘心古村、佗城古城、龙川老隆镇、大坝古村、黄石古盐道遗址、五合径古道遗址、枫树坝自然保护区等; (2)次要发展节点:可园、下坝古村、黄家山村、塘尾古村、南社古村、苏屋岗遗址、明月古寺、泊头古码头遗址、梅花墩窑址、银岗窑址、铁岗村、泗州塔、东坡井、包公巷古码头遗址、东新桥古码头遗址、西枝江古码头遗址、岚派古村、南坑村古码头遗址、龟峰塔、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龙川学宫、壮坑龙潭古道遗址、欧江村、葛藤石径古道、增寨坑古栈道遗址、南园古村等。 |
特色镇村 | ⑴特色乡镇:12个,包括石龙古镇、园洲镇、龙溪镇、罗阳镇、横沥镇、芦洲镇、古竹镇、义合镇、蓝口镇、佗城镇、老隆镇、通衢镇等。 ⑵特色村落:11个,包括黄家山村、南社村、塘尾村、江边村、铁岗村、墨园村、沐村、岚派村、李田村、苏家围村、塘心村等。 |
主题游径 | 东莞石龙-惠州古城历史文化径、白面石自然保护区-古竹镇自然观光径、河源源城区-苏家围古村历史文化径、苏家围古村-塘心古村自然观光径、龙川佗城-老隆镇历史文化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旭日古村等开展生态观光、道教文化主题旅游活动;结合惠州历史城区、罗阳老街历史街区等景点,开展古城文化体验旅游;结合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河源历史城区、东江画廊景区等,开展生态观光、体育运动、文化旅游等功能;结合佗城历史城区、龙川老隆镇、塘心古村等节点,开展古城、古镇、古村文化体验游。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5个,东莞莞城区、罗阳镇、惠州惠城区、河源义合镇、龙川佗城镇等; (2)一级驿站:11个,铁同村驿站、黄家山村驿站、苏村驿站、横沥镇驿站、芦洲镇驿站、古竹镇驿站、仙塘镇驿站、义合苏家围驿站、蓝口镇驿站、老隆镇驿站、通衢镇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京九铁路惠州西站、惠州站、河源站、龙川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东莞市汽车站、惠州市汽车站、河源市汽车站、龙川市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广惠高速、长深高速、汕湛高速、龙河高速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罗浮山自然保护区、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惠州古城、佗城古城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8韩江-汀江-梅江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韩江-汀江-梅江古驿道经过五华县、兴宁市、梅州市、丰顺县、潮州市与汕头市,以韩江为主要通道的航道,从唐宋开始就承担潮汕地区往中原的沟通商贸作用,经三河镇之后,沿汀江往福建,沿梅江往梅州、惠州,过五华接陆路,往广州。 |
线路类型 | 水路:777公里;陆路:32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梅州发展区、潮汕揭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蓝关古驿道遗址、华城镇、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水寨镇、梅州古城、阴那山风景区、松口古镇、三河古镇、留隍镇、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潮州古城、龙湖古寨、澄海老城、蓬州所城、大莱芜炮台、锦山古道遗址、茶阳古镇等; (2)次要发展节点:意溪镇、凤凰村、塔岗村、雄狮山塔、长乐学宫、大布村、顶巷村、上坝村、水口镇、杉里村、洋坑旅游风景区、详坑村、红杏坊、东郊村、客家公园、仙花村、万山村、松坪村、雁下村、灵光寺、小黄村、铜琶村、元魁塔、“丝纶世美”牌坊、汇城村、群丰村、邹鲁故居、银滩村、党溪村、婆姐岭古道遗址、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开元寺、龙美村、陈慈黉故居、凤岭古港(程洋岗村)、龟山建筑遗址、鳌头村、南港古港、腾辉塔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10个,包括华城镇、水寨镇、水口镇、雁洋镇、松口镇、三河镇、潭江镇、留隍镇、龙湖镇、意溪镇等; (2)特色村落:19个,包括凤凰村、塔岗村、大布村、大坝村、杉里村、详坑村、东郊村、仙花村、松坪村、雁下村、小黄村、铜琶村、汇城村、银滩村、党西村、象埔寨、高义村、龙湖古寨、鳌头村等。 |
主题游径 | 龙川-五华古驿道历史文化段、梅江自然观光段、梅州古城-三河古镇历史文化段、韩江自然观光段、潮州城区近郊休闲段、潮州古城历史文化段。 |
功能指引 | 结合蓝关古驿道遗址、华城镇等节点,开展古道观光、客家文化体验等功能;结合梅州古城、龙上口驿道遗址、西门桥驿道遗址等景点,开展古城古道游等功能;结合松口古镇、三河古镇、锦山古道遗址等节点,发展古镇古道体验功能;结合潮州古城、龙湖古寨等节点,发展潮州文化体验、古镇观光等功能。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3个,梅州梅江区、潮州湘桥区、汕头老城区等; 〔2〕一级驿站:12个,华城镇驿站、水寨镇驿站、小立村驿站、阴那山景区驿站、松口镇驿站、三河镇驿站、茶阳镇驿站、潭江镇驿站、留隍镇驿站、凤凰山景区驿站、龙湖古寨驿站、澄海区南门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厦深高铁潮汕站、广梅汕铁路梅州站、大埔站、潮州站、汕头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汕头汽车站、金石汽车站、潮州汽车站、潮州汽车站、大埔高陂汽车站、三河汽车站、梅县区松口汽车站、梅县丙雁汽车站、梅州粤运江南汽车站、五华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沈海高速、汕湛高速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梅州古城、潮州古城、龙湖古寨、樟林古港、汕头西堤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第四十九条西江古驿道线路
西江古驿道线路包括1条主线和5条支线,总长约988公里,其中陆路长约493公里,水路长约495公里。线路从湖南永州经灵渠南下,经漓江达广西梧州进入西江,顺西江而下,经肇庆封开县、德庆县、高要县、端州区、鼎湖区等区县,最后到达佛山三水思贤窖。向东可经东平水道到达广州。途经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高要区、端州区、四会市、广宁县、怀集县等7个区县。主线为西江古驿道,长约192公里;支线包括肇庆古驿道、贺江古驿道、怀封古驿道、绥江古驿道、怀四古驿道等,长约796公里。
表7-9西江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沿西江水道由西向东,沿线经封开县城、长岗镇;德庆新墟镇、县城、悦城镇;高要禄步镇、小湘镇;端州区;鼎湖区等。 |
线路类型 | 水路:长度192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肇庆端州发展区、封开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封川石街、杨池古村、德庆学宫、金林古村、罗洪古村、悦城龙母祖庙、七星岩景区、肇庆古城墙、崇禧塔、白石古村、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燕岩景区等; 〔2〕次要发展节点:封川古城墙遗址、开建古城墙遗址、泰新桥、华表石摩崖石刻、三元塔、龙山宫、盘龙峡景区、牧野茶亭、三洲岩摩崖石刻、河六岗茶亭、武垄古村、古蓬古村、龟顶山森林公园、文明塔、坑尾古村、蚬壳洲遗址、鼎湖山摩崖石刻、九龙湖森林公园、黄金谷森林公园、蚬岗村、茅岗建筑遗址、华光寺遗址、古洊水县遗址、六祖岩遗址、威州府遗址、花石洞天、状元湖森林公园、大坑山森林公园、燕都国家湿地公园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6个,包括江口镇、新墟镇、悦城镇、禄步镇、小湘镇、端砚文化小镇等; 〔2〕特色村落:7个,包括下典口村、大旺村、杨池古村、金林古村、罗洪古村、白石古村、蚬岗村等。 |
主题游径 | 封川古城历史文化径、西江华表石自然观光径、德庆古城历史文化径、肇庆城区近郊休闲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封开封川古城墙遗址、封川石街等开展古道探秘、广信文化体验等活动;结合德庆学宫、三元塔等景点,开展孔庙文化体验旅游;结合悦城龙母祖庙、罗洪古村,开展龙母文化体验旅游;结合肇庆古城、白石古村、七星岩风景区等景点,开展古城观光、端砚文化体验、城郊休闲等活动;结合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等景点,开展生态观光、城郊休闲等活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3个,包括封开江口镇、德庆德城街道、肇庆端州区等; 〔2〕一级驿站:4个,包括长岗镇驿站、悦城镇驿站、禄步镇驿站、鼎湖山景区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南广高铁郁南站、南江口站、肇庆东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封开汽车站、德庆汽车站、肇庆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广梧高速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七星岩景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肇庆古城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第五十条潮惠古驿道线路
潮惠古驿道线路包括1条主线和6条支线,总长约757公里,均为陆路。线路从广州沿海岸线向东,经惠州、海陆丰、惠来、潮阳,最终到达潮州,向东可达福建。途径惠州、汕尾、潮州、汕头4个地级市及境内惠东、海丰、陆丰、惠来、潮南等13个区县。主线为潮惠古驿道,长约428公里;支线包括海丰-陆河古驿道、观音岭古驿道、陆丰-揭阳古驿道、潮阳-普宁古驿道、潮阳-揭阳古驿道和风吹岭古驿道等,长约329公里。
表7-10潮惠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主要沿324国道,由西向东沿线经过惠州市惠城区、惠东县,汕尾市海丰县、陆丰市,揭阳市惠来县,汕头市潮南区、潮阳区,抵潮州。 |
线路类型 | 陆路,长度428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潮汕揭发展区、海陆丰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惠州历史城区、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惠东历史城区、长坑古道、范和古村、平政古村、羊蹄峻岭古道、海丰历史城区、莲花山省级森林公园、陆丰历史城区、甲子镇、惠来县城、靖海镇、潮阳古城、达濠古城、桃山村、龙湖古镇、潮州古城、饶平县城、柘林镇等; (2)次要发展节点:惠州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坡井、泗洲塔、黄氏书室、归善学堂、邓演达故居、瓦窑岭窑址、霞角村、黄沙塘高桥、谭公村大夫第、田坑村、溪美村、平海古城、大星山炮台旧址、瑶埠村、千秋塘(方城〉古寨、新昔林村、洋坑(方城〉古寨、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彭湃烈士故居、赤山约农会旧址、方饭亭、坎下城城墙、官田村、大楼村、马路顶林氏宗祠、石寨村、广德禅院、元山寺、玄武山风景名胜区、白沙村、大塘村、新林村、新李村、赤山古院、堡内古寨、澳角炮台、京陇村、靖海风吹门关驿站遗址、靖海古城墙、东里寨、莲瑞流馨民居、沈所塔、东仙村、赤港石狮巷道、四序堂石刻、文光塔、莲花峰摩崖石刻、东湖岭古道、达濠古城墙、东湖古巷道、碧石风景区、潮海关旧址、崎碌炮台、揭东桑浦山-双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紫陌山风景区、梅岗书院、林大钦墓、孙默斋墓、郑大进府、朱里洋村、丁允元墓、九规岭古官路遗址、猷巷古道、象埔寨、潮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开元寺、广济桥、广东红山省级森林公园、韩文公祠、己略黄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许驸马府、石坻头村、龙美村、八角楼村、桂林村、尚书村、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洋东瓦窑遗址等。 |
特色镇村 | “特色乡镇:12个,包括平潭镇、稔山镇、悦城镇、吉隆镇、鹅埠镇、梅陇镇、可塘镇、甲子镇、隆江镇、靖海镇、炮台镇、钱东镇等; 特色村落:17个,包括霞角村、范和村、窑埠村、平政村、千秋塘古寨、洋坑古寨、大楼村、新林村、新李村、京陇村、下底村、桃山村、朱里洋村、井里村、高义村、古巷一村、八角楼村等。 |
主题游径 | 惠东古驿道历史文化段、羊蹄峻岭古道地理探险段、海陆丰历史文化段、陆丰近郊休闲段、惠来古驿道历史文化段、惠来近郊休闲段、靖海滨海自然观光段、潮州汕头历史文化段、潮州城区近郊休闲段。 |
功能指引 | 结合惠州古城等开展东坡文化、古城文化体验等活动;结合羊蹄峻岭古道遗址,开展古道体验旅游;结合海陆丰历史城区,开展古城文化旅游;结合靖海古镇、汕头老城等节点,开展海防文化、侨批文化体验游;结合大埕所城、风吹岭古道,开展海防文化体验、滨海观光等功能。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7个,惠州惠城区、平海镇、海丰海城镇、陆河河田镇、惠来惠城镇、汕头老城区、潮州湘桥区等; 〔2〕一级驿站:15个,平潭镇驿站、平山镇驿站、范和村驿站、平政村驿站、鲘门镇驿站、可塘镇驿站、博美镇驿站、南塘镇驿站、隆江镇驿站、武宁村驿站、田心镇驿站、潮阳区驿站、西胪镇驿站、桃山村驿站、白石岭水库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京九线惠州站、惠州西站,厦深高铁鲘门站、潮阳站、潮汕站、饶平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惠州城北汽车站、惠州汽车站、惠东汽车站、海丰汽车站、陆丰汽车站、惠来汽车站、潮阳汽车站、龙湖汽车站、古巷汽车站、潮州汽车站、意溪汽车站、饶平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沈海高速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惠州历史城区、潮州古城、大埕所城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第五十一条肇雷古驿道线路
肇雷古驿道线路包括3条主线和12条支线,总长约2350公里,其中陆路长约1761公里,水路长约589公里。线路分东西两路,东路从肇庆端州出发,途经新兴、恩平、阳江、高州、雷州、徐闻,越琼州海峡直抵海南岛;西路从肇庆德庆出发,经罗定、信宜,再到高州与东路汇合,直达徐闻、海南,途径云浮、阳江、茂名、湛江、江门5个地级市及境内郁南、信宜、高州、雷州、阳春、恩平等25个区县。主线包括肇高廉古驿道、南江口-高州古驿道和梧雷琼古驿道等,长约874公里;支线包括南江古驿道、云城古驿道、新兴-恩平古驿道、新兴-阳江古驿道、阳江-茂名古驿道、阳江-遂溪古驿道、阳江-台山古驿道、鉴江古驿道、吴川-化州古驿道、调丰古驿道、南渡河古驿道和徐闻古驿道等,长约1476公里。
表7-11肇高廉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自肇庆高要区西江南岸向南,经马安镇、新桥镇、白诸镇达云浮市新兴县腰古镇与新兴县城,自新兴县城向东南方向,经布乾村、高村折南,经独鹤山至开平市苍城镇,向西南经歇马村至恩平市区,经大槐镇、合水镇至阳江市区,经白沙镇至乐安村折北,经茶水村、水寨村、潭水镇、三甲镇、乔连村、八甲镇、那霍镇、六符顶、石龙镇、安良堡村至高州市区,向西南经祥山镇、分界村至化州市区,向西经石湾镇、新安村、分界村至廉州市区,向西经龙湾镇、雅塘镇、青平镇、高桥镇、山口镇达广东、广西交界。 |
线路类型 | 陆路:460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新兴发展区、阳江发展区、高州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水东古驿道、歇马村、莲塘驿城遗址、阳江森林公园、水寨村、平云山旅游区、高州历史文化城区、化州学宫、新安村等; 〔2〕次要发展节点:水东村、布乾村、石河村、崖楼山森林公园、独鹤山、冯如故居、鳌峰公园、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旧址、东湖森林公园、阳江温泉度假村、金山公园、鸳鸯湖公园、阳江学宫、那旦圩、蛤山水库、落马墩拱石砖桥、仙家垌森林公园、那霍镇、电白郡、县城旧址、玉湖风景区、安良堡村、高州冼太庙、高州水库、宝光塔、笔架山森林公园、竹界村古径、中火嶂森林公园、墩湖古径、那霍镇、石龙镇、分界村(化州〕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6个,包括合山镇、潭水镇、三甲镇、八甲镇、那霍镇、石龙镇等; 〔2〕特色村落:7个,包括水东村、布乾村、石河村、水寨村、安良堡村、新安村、分界村(化州)等。 |
主题游径 | 新兴县近郊休闲径、独鹤山自然观光径、恩平-台山近郊休闲径、阳江-恩平自然观光径、阳江历史文化径、阳江-茂名自然观光径、飞龙山地理探险径、高州古城历史文化径、高州-化州自然观光径、茂名近郊休闲径、廉江自然观光径。 |
功能指引 | 新兴县结合水东村古驿道资源开展古道探秘、民俗体验、户外运动等活动,阳东县与阳江市区结合东湖森林公园、阳江温泉度假村、莲塘驿城遗址、阳江森林公园、阳江学宫开展古迹探寻、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等活动;阳春市结合漠阳江及沿岸水寨村、黄村温泉、蛤山水库、仙家垌森林公园等资源开展民俗风情体验、休闲度假、徒步旅行等活动;高州市结合玉湖风景区、电白郡、县城旧址、安良堡村、高州历史文化名城、宝光塔、笔架山森林公园等人文自然景点,开展古城采风、户外休闲、主题摄影等人文旅游活动;化州、廉州段结合化州学宫、竹界村古径、新安村、罗州故城遗址等资源,开展古城采风、古迹探寻、郊野踏青、城郊休闲等活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4个,恩平城区、阳江城区、高州古城、化州城区等 (2)一级驿站:26个,包括新桥镇驿站、腰古镇驿站、新城镇驿站、高村驿站、苍城镇驿站、歇马村驿站、大槐镇驿站、东湖景区驿站、白沙镇驿站、乐安村驿站、那旦村驿站、水寨村驿站、潭水镇驿站、乔连村驿站、八甲镇驿站、那霍镇驿站、六符顶景区驿站、玉湖景区驿站、安良堡村驿站、黄坡镇驿站、新安镇驿站、廉江石城镇驿站、龙湾镇驿站、墩湖村驿站、青平镇驿站、髙桥镇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广茂铁路阳江站、茂名站、化州站、廉江站,洛湛铁路高州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高要汽车站、新兴汽车客运站、恩平汽车站、阳春粤运汽车站、阳东汽车站、阳江城南汽车站、高州汽车站、化州汽车站、廉江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2)与广昆高速、深罗高速、深岑高速、沈海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罗阳高速、汕湛高速、包茂高速、兰海高速等高速公路的交通衔接。^加强与中火嶂森林公园、罗州故城遗址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12南江口-髙州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自南江口向南经兰寨村、连滩镇、大湾寨达罗定市区,经罗平镇、罗镜镇、分界镇、茶山镇、怀乡镇达信宜市区,经镇隆镇、潭头镇、大井镇达高州市区。 |
线路类型 | 陆路:215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郁南发展区、高州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兰寨村、连滩古建文化景区、罗定历史文化城区、金山迳古道遗址、镇隆镇、高州历史文化城区等; (2)次要发展节点:三圣宫、南江口码头、古蓬码头、河口码头、天池庵生态旅游区、磨刀山遗址、普葛村、大湾寨、五星村、文塔、菁莪书院、罗定学宫、平南村古建筑群、倒流榜、凤阳村、陀埔古村、长岗坡渡槽、罗镜官渡头遗址、潭白故城址、三叉顶森林公园、蔡廷锴故居、龙湾森林公园、梅岗森林公园、八坊村、大洪国王宫旧址、文明村、高州冼太庙、大井镇、佛子岭古石径、宝光塔等。 |
特色镇村 | 特色乡镇:4个,包括连滩镇、罗镜镇、镇隆镇、大井镇等; 特色村落:9个,包括兰寨村、普葛村、大湾寨、五星村、倒流榜、凤阳村、陀埔古村、八坊村、文明村等。 |
主题游径 | 南江-罗定历史文化径、罗定近郊休闲径、信宜北分界地理探险径、高州古城历史文化径。 |
功能指引 | 南江沿岸结合连滩镇、兰寨村、普葛村、大湾寨、五星村、古码头等历史村落、古建筑群、古码头群开展南江古水道寻踪、南江文化体验活动,充分展现南江流域丰富的人文魅力;罗定市结合罗定历史文化名城及周边倒流榜、平南村古建筑群、凤阳村、陀埔古村、潭白故城址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开展古城采风、古迹探寻、古建考察等活动,展现罗定深厚的历史沉淀;高州至信宜结合沿线崇山峻岭开展山地越野、林地徒步、生态观光等户外运动;高州市结合高州历史文化名城、高州冼太庙、宝光塔等丰富的人文遗迹,开展古城采风、近郊休闲等活动。 |
服务设施 | 区域服务中心:2个,连滩古镇、高州古城等; —级驿站:13个,包括南江口驿站、古蓬村驿站、兰寨村驿站、大湾五星村驿站、罗定文塔公园驿站、罗平镇驿站、罗镜镇驿站、分界镇驿站、茶山镇驿站、怀乡镇驿站、梅岗公园驿站、镇隆镇驿站、大井镇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广茂铁路罗定站、洛湛铁路高州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信宜汽车站、高州汽车站、罗定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广昆高速、罗阳高速、深罗高速、包茂高速、汕湛高速等高速公路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骆驼山风景区、天池庵生态旅游区、潭白故城址、三叉顶森林公园、龙湾森林公园、天马山风景区、西江温泉度假村、荷花温泉、大洪国王宫旧址、佛子岭古石径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13梧雷琼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自广西梧州向南经陆川进入广东省境内,经兰山镇、鹤地水库、苏村、黄竹山村达廉江市区,经老鸦塘、头铺塘达遂溪县,经岭北镇、城月镇、客路镇达雷州市,经南兴镇、龙门镇、英利镇、下桥镇、徐闻县、海安镇达徐闻古港,渡海至海南岛。 |
线路类型 | 陆路:207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雷州发展区、徐闻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罗州故城遗址、遂溪森林公园、客路镇、雷州历史文化城区、三元启秀塔、雷祖祠、夏江港、南渡口、徐闻贵生书院与门前古道、海安所城、博涨炮台、英利镇、徐闻候鸟保护区等; 〔2〕次要发展节点:三合水库、鹤地水库、马头岭森林公园、麻章森林公园、七星岭郊野公园、城月镇、雷州窑址群、坡正湾鹭鸟家园、邦塘村、雷城大新街遗址、墨亭古官道、关新村、新村、昌竹园村、登云塔、广府会馆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4个,包括城月镇、客路镇、英利镇、海安镇等;〔2〕特色村落:4个,包括邦塘村、关新村、新村、昌竹园村等。 |
主题游径 | 化州-廉江-遂溪自然观光径、遂溪-雷州近郊休闲径、雷州古城历史文化径、雷州-徐闻近郊休闲径、海安历史文化径。 |
功能指引 | 化州、廉江、遂溪结合三合水库、鹤地水库、罗州故城遗址、马头岭森林公园、七星岭郊野公园等沿线资源,发展自然观光、生态休闲、城郊休闲、户外运动等活动;雷州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及周边多个历史文化镇村与历史文化遗存,开展古城采风、古迹探寻、古建考察活动,全面展示雷州历史人文内涵及古驿道的商旅文化、宦游文化及军事文化;徐闻结合海安所城、博涨炮台、徐闻二桥遗址、广府会馆、登云塔等古驿道相关遗迹,开展古港探寻、海丝寻踪、古城采风、摄影比赛等活动,展示徐闻作为海丝始发港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内涵。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3个,遂溪县城、雷州古城、徐闻老城等; 〔2〕一级驿站:12个,包括石角镇驿站、鹤地水库驿站、苏村驿站、廉江石城镇驿站、马头岭驿站、七星岭公园驿站、城月镇驿站、坡正湾村驿站、南兴镇驿站、英利镇驿站、下桥镇驿站、沓嘉湾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黎湛铁路廉江站、遂溪站,湛海铁路湛江西站、雷州站、徐闻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廉江汽车站、遂溪汽车站、雷州汽车站、徐闻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沈海高速、兰海高速、汕湛高速等高速公路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白鸽水寨〔通明村〕、乐民所城、解元巷古道遗址、禄切村、石狗巷遗址、海康所城及炮台、雷州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乌石旅游区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第八章建设时序与行动计划
第一节建设时序
第五十二条行动计划包括三个时间周期,近期至2017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25年。
第二节行动计划
第五十三条行动一:试点先行,典型示范
规划根据“逐步推进”的原则,近期至2017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驿道段落进行建设。依据古驿道遗存的保存情况、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沿线资源丰富度、地理地貌特征等条件,在全省范围内选取19处古驿道示范段,作为广东省古驿道线路的建设试点,推进古驿道线路的建设工作。包括乳源西京古道、北江古驿道梅关古道-珠玑古巷示范段等19处,长度约364公里。
表8-1近期(至2017年)行动计划一览表
第五十四条行动二:勾勒雏形,成线联片
中期至2020年,选取23条重点古驿道线路及18个重点发展区域,形成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古驿道线路及古驿道发展区域,构建古驿道“重点线路―重点发展区域”的雏形。至2020年末,古驿道线路长度约4900公里。
表8-2中期(至2020年)行动计划一览表
第五十五条行动三:全面建设,构建系统
远期至2025年,全省古驿道网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建成14条古驿道主线、56条古驿道支线,古驿道线路长度约11230公里。同时,建成24个重点发展区域,1200多处人文和自然发展节点,59个区域服务中心,255个一级驿站;带动251个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419个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1320个贫困村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全面打造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
第九章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第五十六条针对全省各地古驿道线路的建设经验、技术、资金等相对欠缺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包括组织管理、法规保障、技术支持、政策措施、管理运营、实施监督、公众参与和宣传推广等。
第一节组织管理
第五十七条明确管理部门及责任分工
按照“省统筹指导、地方政府建设为主”的原则,建立省市联动机制。由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省直其他有关部门联合开展配套政策研宄、资金扶持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明确南粵古驿道工作牵头单位,确定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本行政辖区内的南粵古驿道工作。发改、规划、住建、文体、交通、旅游、环保、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共同做好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工作。
第二节法规保障
第五十八条完善南粤古驿道线路法规体系
1.在《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补充制定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的管理规定。明确南粵古驿道线路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主体、程序、标准、权利、义务等,并对南粵古驿道的保护、功能利用、奖励与处罚、公众参与等问题作出规定,保障南粵古驿道线路的规划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各市结合实际,在制订本地绿道建设实施细则或配套文件时,增加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的内容。
第五十九条将南粤古驿道线路纳入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将南粵古驿道线路总体布局规划内容纳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各地城乡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将南粵古驿道的保护和修复纳入城市紫线、绿线、蓝线等城乡规划的空间管制体系。
第三节技术支持
第六十条开展南粤古驿道线路技术培训
对南粵古驿道的保护与修复应当注重科学性和专业性,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建设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全省古驿道线路建设的管理水平。
第六十一条建立南粤古驿道线路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联合省相关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导建设南粵古驿道线路门户网站,结合互联网、手机客户端、云平台等技术手段,构建包含政府、企业、商家、公众、学者关系链的南粵古驿道线路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二维码扫描为链接方式的古驿道标识系统,与门户网站无缝对接。提供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历史、文化、交通、配套、旅游、体育、活动等全方位信息。
第四节政策措施
第六十二条多渠道筹措资金
1.建立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资金保障机制。〔1〕省财政按“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粵东西北地区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工作予以一定补助。〔2〕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南粵古驿道线路规划、建设、管理、宣传推广等工作经费的保障,保障古驿道工作的正常开展。属于基本建设投资的,应纳入政府建设投资计划。〔3〕各地政府可通过贴息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进行信贷投放。
2.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各界采用无偿捐助、认建、认捐、认养、认管、出资命名、服务外包等方式参与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工作;鼓励沿线居民参与南粵古驿道及其周边产品的管理经营,利用经营收益补充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和维护资金。
第六十三条保障土地供给
线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优先安排南粵古驿道线路涉及的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大力支持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
第六十四条简化行政审批
省、市有关部门应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等环节为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建设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建设立项、规划、报建等相关程序,提高建设效率。
第六十五条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非盈利组织和个人参与南粵古驿道线路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在建设阶段通过建设项目事前公示、事后公告制度,提供南粵古驿道建设情况的查询服务。
第五节管理运营
第六十六条管理模式
南粵古驿道线路的管理维护以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实行属地管理模式。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明确牵头部门并建立多部门联合、分级管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管理维护机制。
第六十七条管理维护
1.根据南粵古驿道所处的位置、使用率和设施配备情况,实施差异化的管理维护模式。重点发展区域推行高频率、高标准的维护方案,其他地区可按照合理的维护标准,适当降低维护频率。
2.政府监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管理维护方式。各县市可将南粵古驿道委托给原产权单位养护,也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养护单位。
第六十八条运营管理
1.采取多元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推进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市场化、多元化经营。
(1)结合绿道的管理模式,由绿道属地的建设部门或绿道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南粵古驿道线路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2)将南粵古驿道线路范围内除古驿道历史遗存、文物保护单位、广告标识、绿化养护、商业、餐饮业以外的景点、设施以及其他经营性资产,以特别授权的形式委托企业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
2.南粵古驿道线路内经营项目应符合相关管理规定,适当开展售卖、租赁、餐饮等对古驿道环境影响小的经营项目,为古驿道使用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3.南粵古驿道线路范围内的服务设施经营可向社会公开招标,由专业管理公司负责餐饮、零售、车辆租赁及沿线休闲游憩项目的整体策划、包装、宣传、推介。
第六十九条安全管理
1.各地应建立南粵古驿道线路设施定期安全检查和巡查制度,对古驿道线路进行安全评估,划定安全等级,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防雷、防风、防汛、防山体滑坡、防火和安全用电等工作。
2.各地应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紧急救援体系,提高古驿道运营安全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节假日游览的安全管理,在南粵古驿道线路组织大型群众活动,应当按有关规定落实防范和应急措施,保障游客安全。
第六节监督检查
第七十条明确监管主体与责任
根据分期工作进度安排,由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古驿道线路各期建设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检查结果,同时向社会公布。
第七十一条建立公众监管机制
各地应建立有效的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管理公众意见收集和反馈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古驿道保护、维护管理和活化利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七十二条建立古驿道工作考评机制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对各县市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工作进行考评,对工作绩效突出的地区报请省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对不履行职责、工作不力的地区,报请省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第七节宣传推广
第七十三条各地南粵古驿道线路管理部门应会同体育、旅游、宣传等部门联合制定古驿道线路宣传方案,积极向社会和公众宣传推广南粵古驿道。
第七十四条鼓励各地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移动传媒等渠道,组织开展问卷调查、现场咨询、公众论坛等公众咨询活动,增进公众对南粵古驿道的认识;通过策划与南粵古驿道相关的主题活动、大型赛事,扩大古驿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东省文化厅广东省体育局广东省旅游局关于印发《广东省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
粤建规〔2017〕233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广东省南粤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径向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文化厅、体育局、旅游局反映。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广东省文化厅
广东省体育局
广东省旅游局
2017年11月10日
目录
前言
总则
第二章目标与原则
第一节规划目标
第二节规划原则
第三章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空间结构
第二节线路布局
第三节线路重点发展区域
第四章保护规划
第五章设施系统规划
第一节服务设施系统
第二节标识系统
第三节交通衔接系统
第六章功能利用策略
第一节古驿道产业发展
第二节古驿道特色镇村发展规划
第三节古驿道精准扶贫规划
第四节古驿道户外运动发展规划
第五节古驿道旅游发展规划
第七章规划建设指引
第八章建设时序与行动计划
第一节建设时序
第二节行动计划
第九章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第一节组织管理
第二节法规保障
第三节技术支持
第四节政策措施
第五节管理运营
第六节监督检查
第七节宣传推广
前言
南粵古驿道,是指古代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我省迄今发现的古驿道及附属遗存202处,是历史上岭南地区对外经济往来、文化交流的通道。它们是军事之路、商旅之路,也是民族迀徙、融合之路,更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
以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将古驿道的保护利用与旅游业相结合,进一步促进南粵古驿道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让陈列在南粵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在提升广东历史文化遗产在“一带一路”的影响力、展示岭南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实现“精准扶贫”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指示的具体举措。
为响应和贯彻2016年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及省政府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修复南粵古驿道,提升绿道网管理和利用水平”要求,结合我省绿道提升工作,将古驿道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融入绿道建设中,形成“驿道网+绿道网”两张网,共建幸福广东的健康之路,为公众提供新的户外运动场所,满足日益增长的健康休闲需求,同时带动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体育产业的发展。
为了推动全省古驿道线路的建设工作,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由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牵头组织编制了《广东省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发展目标、空间结构、线路布局、设施配套、功能引导、实施机制等方面做出了规划安排。《规划》是开展南粵古驿道线路规划建设的重要依据,各地应以《规划》为指导,制定本地区古驿道线路示范段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切实推动本地区的古驿道线路建设工作。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战略要求,提升广东省文化“软实力”,以南粵古驿道为纽带,整合串联沿线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岭南优秀文化,促进粵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制定本规划。
第二条南粤古驿道的历史文化内涵
南粵古驿道,是指1913年以前广东境内用于传递文书、运输物资、人员往来的通路,包括水路和陆路,官道和民间古道,是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通道。
南粵古驿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资源丰富、意义重大,为不同时期岭南地区对外联系的通道,于古是军事、商旅之路,民族迀徙、文化融合之路,于今是广东历史发展的重要缩影和文化脉络的延续,是一种历史人文景观。存在了2100多年的南粵古驿道不仅是古代岭南地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载体,且对维护中国历史版图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南粵古驿道不仅是广东省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璀璨明珠。
第三条南粤古驿道线路的定义
南粵古驿道线路是指以广东省古驿道历史文化遗产(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为核心,通过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水道等多元的线性载体,串联沿线的古驿道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文物古迹以及自然景观资源等节点,挖掘和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公众创造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线性文化空间。
第四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4)《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
(5)《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2011年)
(6)《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2013年)
(7)《“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及《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
(8)《山地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
(9)《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
(10)《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11)《广东省农村人居生态环境“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12)中共广东省委办公厅、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2277个省定贫困村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粵府办〔2017〕55号)
(13)《广东省农村环境保护行动计划(2014-2017年)》
(14)《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6月)
(15)《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送审稿)
(16)《关于印发《新时期相对贫困村定点扶贫工作方案》的通知》(粵扶组〔2016〕4号)
(17)《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2年)
(18)《广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12—2020年)》
(19)《广东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20)《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
(21)《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16年调整)》
(22)《广东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04—2030年)》
(23)《关于印发广东省高速公路2015年至2017年建设计划及中远期规划的通知》(粵办函〔2015〕581号)
(24)国家、省有关规划建设的标准及规范
第五条规划范围为广东省行政范围,包括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的全部行政区域,面积约17.98万平方公里。本次规划的重点为粵东、粵西和粵北地区。
第六条规划期限为2016-2025年,远景规划至2030年。
第七条本规划对象为广东省南粵古驿道线路。各市可参照本规划及《广东省南粵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广东省南粵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指引》等相关要求,组织编制各县市古驿道线路专项规划和示范段详细规划,明确本市古驿道线路的规划目标、线路布局、设施配套、交通衔接、功能利用、实施保障等内容,并与本规划充分衔接。
第二章目标与原则
第一节规划目标
第八条总体目标
以线性古驿道历史遗产空间的再利用为载体,弘扬岭南优秀文化,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与广东“文化强省”战略,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公众创造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线性文化空间,为欠发达的小城镇和乡村发展注入新动能,促进古驿道沿线经济发展,实现驿道文化复兴。总体目标:
1.展现岭南历史文化和地域风貌的华夏文明传承之路。系统整理和挖掘具有广东传统文化内涵和地理风貌特征的驿道文化,古为今用,推陈出新,让陈列在南粵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成为广东省响亮的文化品牌。同时,对接周边省市及全国古驿道网络,为申报国家遗产线路及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基础。
2.推动广东户外体育、乡村旅游的健康之路。响应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利用南粵古驿道线路及其沿线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户外运动,满足全省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休闲需求,带动沿线户外运动产业的发展。
3.促进粤东西北城乡经济互动发展、实现精准扶贫的经济之路。结合国家建设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精准扶贫等政策契机,推动古驿道线路沿线特色镇村和扶贫村的建设,促进粵东西北贫困地区和全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第九条阶段目标
1.至2017年底:两年试点,形成示范效应。完成“南粵古驿道典型线段及示范地区”建设,重点围绕示范地区的设施提升、遗产活化利用、村镇产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等方面统筹规划,初步建立“南粵古驿道”品牌。
2.至2020年底:五年成形,突出重点区域。初步完成“南粵古驿道重点线路及重点发展区域”建设,沿线文化、体育、服务、标识等设施逐步配套完善,古驿道综合功能和社会效益日益显现,使“南粵古驿道”在全国形成品牌效应。
3.至2025年底:十年成网,塑造文化品牌。基本完成全省6条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古驿道线路、发展节点、特色镇村互通互联,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
4.至2030年:全省南粵古驿道线路的维护和管理规范化,保护与利用常态化和品牌化。不断完善和提升线路设施水平,形成多功能、网络化的南粵古驿道线路系统,实现遗产保护、健康休闲和村镇发展和谐共赢,最终成为世界知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第二节规划原则
第十条统筹规划,逐步推进的原则
南粵古驿道线路按照“重点优先、兼顾周边”的建设时序,优先保护和建设古驿道遗存及文化资源丰富、历史价值高的古驿道重点发展区域,在此基础上建设重点发展区域之间的古驿道线路,以点连线带面逐步推进全省古驿道线路的建设。
第十一条尊重历史,保护文化遗产完整性和真实性的原则
古驿道沿线的文化遗产是线路的核心资源,保护其历史价值和原真性,是线路利用的重要原则和基础。尊重历史,全面保护体现古驿道线路的价值要素,包括古道、附属设施、水工设施、赋存环境、相关的物质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等。
第十二条古为今用,突出活化利用的原则
以古驿道文化为脉络,串联和整合沿线的古道历史遗存、历史文化城镇村、文物古迹等人文资源和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旅游景区等自然资源,深入发掘并展示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多元文化特色,探索灵活多样的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方式,发挥南粵古驿道线路的时代新价值。
第十三条以人为本,改善镇村配套设施和交通可达性的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采用低成本、高效率的方式开展古驿道线路的规划建设工作。主要依托沿线村镇设置服务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品质,满足城乡居民文化体验、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等多种需求。强化古驿道与各类交通设施及绿道网系统的衔接,引导公众便捷到达、使用古驿道。
第十四条市场参与、强化运营管理的原则
在线路资源活化利用、活动组织策划等方面,由政府出台扶持政策,引导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的积极参与。积极推进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历史保护、文化展示、特色旅游、康体健身、惠民致富等功能,实现古驿道综合效益最大化。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建立多部门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古驿道管理维护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探索市场化、产业化的运营模式。
第三章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空间结构
第十五条空间结构
基于历史研宄和综合调查,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延伸的南粵古驿道线路网络。结合资源分布、交通组织、城镇发展和精准扶贫等要素,南粵古驿道线路的空间结构为六条古驿道线路和四个重要节点。
1.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是秦汉时期开辟的岭南与中原沟通的重要通道,也是广东省最早的古驿道之一,以“古村、古道、古关、古洞、古陂”为主要特色,突出反映军事文化、邮驿文化、民系迀徙文化、宦游文化、瑶族文化的秦汉南拓之路。
2.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是岭南地区自唐代以来最重要的古驿道线路,分为北江段和珠江口段。北江段是以海丝文化、中原文化、广府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为特色的古瓷贸易之路和中原南迀之路。珠江口段是以广府文化、近代革命文化和侨乡文化为特色的南迀出洋之路。
3.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是唐代之后粵、赣、闽三省商贸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分为东江段和韩江段。东江段是以广府文化、客家文化、宦游文化、红色文化等为特色的客家迀徙之路。韩江段是以客家文化、潮汕文化、侨批文化、海洋贸易文化、宗教文化等为特色的潮客贸易之路、粵闽赣盐运之路。
4.西江古驿道线路:以“古城、古村、古渡、古人类遗址”为主要特色,是突出反映广信文化、端砚文化、海丝文化、古人类文化、石刻文化等文化内涵的广府发源之路。
5.潮惠古驿道线路:以“古港、古庵、所城、卫城”为主要特色,是突出反映海防文化、海洋贸易文化、潮汕文化等文化内涵的海防文化体验之路。
6.肇雷古驿道线路:以海洋贸易文化、雷州原生文化、南江文化、六祖禅宗文化、宦游文化等为特色的海丝起源之路。
7.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出海口纪念地:广州黄埔古港、汕头樟林古港、台山海口埠和徐闻海丝始发港。
第二节线路布局
第十六条线网布局
六条南粵古驿道线路包含14条主线,56条支线,贯穿全省21个地级市、103个区县,串联1200个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全长约11230公里,其中陆路古驿道线路长约6900公里、水路古驿道线路长约4330公里。
表3-1南粤古驿道线路规划一览表
线路 | 主线/支线 | 城市 | 长度 (公里) | 线路类型 | ||
陆路(公里) | 水路(公里) | |||||
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
总长:951公里 | 主线580公里 | 西京古驿道(东线〕 | 韶关 清远 | 194 | 668 | 283 |
西京古驿道(西线〕 | 255 | |||||
茶亭古驿道 | 131 | |||||
支线371公里 | 宜乐古驿道 | 231 | ||||
阳山秤架古驿道 | 76 | |||||
城口湘粵古驿道 | 64 | |||||
北江一珠江口古驿道线路
总长:3009公里 | 主线1511公里 | 北江古驿道 | 韶关 清远 广州 佛山 中山 珠海 江门 | 580 | 1427 | 1582 |
南雄-广州古驿道 | 368 | |||||
广佛中古驿道 | 467 | |||||
香山古驿道 | 96 | |||||
支线1498公里 | 滃江古驿道 | 132 | ||||
流溪河古驿道 | 142 | |||||
乌迳古驿道 | 11 | |||||
水口-南亩古驿道 | 69 | |||||
始兴-清化古驿道 | 142 | |||||
翁源桂花-龙马古驿道 | 41 | |||||
翁源古驿道 | 123 | |||||
佛冈古驿道 | 69 | |||||
花县古驿道 | 96 | |||||
崖门古驿道 | 120 | |||||
潭江古驿道 | 141 | |||||
台山古驿道 | 215 | |||||
台恩古驿道 | 40 | |||||
明鹤古驿道 | 129 | |||||
肇鹤古驿道 | 28 | |||||
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
总长:3179公里 | 主线1285公里 | 东江古驿道 | 广州 东莞 惠州 河源 梅州 潮州 汕头 汕尾 深圳 揭阳 | 476 | 1797 | 1382 |
韩江-汀江-梅江古驿道 | 809 | |||||
支线 1894公里 | 广州-惠州古驿道 | 133 | ||||
惠州-龙川古驿道 | 153 | |||||
西枝江古驿道 | 132 | |||||
增城-龙门古驿道 | 80 | |||||
和平古驿道 | 209 | |||||
新丰古驿道 | 65 | |||||
紫金古驿道 | 90 | |||||
枫树坝古驿道 | 126 | |||||
梅州-平远古驿道 | 79 | |||||
梅州-兴宁古驿道 | 92 | |||||
梅州-潮州古驿道 | 302 | |||||
丰顺-揭阳-潮州古驿道 | 142 | |||||
梅州-蕉岭古驿道 | 57 | |||||
石窟河古驿道 | 81 | |||||
大埔-铙平古驿道 | 153 | |||||
西江古驿道线路
总长:988公里 | 主线 192公里 | 西江古驿道 | 肇庆 云浮 佛山 | 192 | 493 | 495 |
支线 796公里 | 肇庆古驿道 | 203 | ||||
贺江古驿道 | 108 | |||||
怀封古驿道 | 130 | |||||
绥江古驿道 | 195 | |||||
怀四古驿道 | 160 | |||||
潮惠古驿道线路
总长:757公里 | 主线428公里 | 潮惠古驿道 | 惠州 汕尾 揭阳 汕头 潮州
| 428 | 757 | —— |
支线 329公里 | 海丰-陆河古驿道 | 58 | ||||
观音岭古驿道 | 29 | |||||
陆丰-揭阳古驿道 | 104 | |||||
潮阳-普宁古驿道 | 76 | |||||
潮阳-揭阳古驿道 | 32 | |||||
风吹岭古驿道 | 30 | |||||
肇雷古驿道线路
总长:2350公里 | 主线 874公里 | 肇高廉古驿道 | 云浮 茂名 江门 阳江 湛江 | 460 | 1761 | 589 |
南江口-高州古驿道 | 207 | |||||
梧雷琼古驿道 | 207 | |||||
支线 329公里 | 南江古驿道 | 200 | ||||
新兴-恩平古驿道 | 71 | |||||
新兴-阳江古驿道 | 185 | |||||
阳江-茂名古驿道 | 185 | |||||
阳江-遂溪古驿道 | 263 | |||||
阳江-台山古驿道 | 143 | |||||
鉴江古驿道 | 172 | |||||
吴川-化州古驿道 | 32 | |||||
云城古驿道 | 51 | |||||
调丰古驿道 | 37 | |||||
南渡河古驿道 | 85 | |||||
徐闻古驿道 | 52 | |||||
合计 | 主线:4870公里,支线:6364公里 | 11234 | 6903 | 4331 |
第十七条路径载体
为保证线路的连贯性,路径载体由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和水道五部分组成,走向大致沿历史线位规划布局。线路规划应尽可能避让自然保护区,确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的,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等制度。
1.古道:指现存的古(驿)道遗址,包括官道和民道。根据古道的保存情况进行分类与评价,对于保存良好、适合参观、游览的古道,可沿用其通道;对于历史价值高、破损严重或有安全隐患等不适于行走的古道,可在旁边建设观赏步道。
2.步道:指位于山岳、水岸或郊野地区,穿越并连接具有代表性的人文与生态资源,具有文化体验、休闲游憩等功能的步行道路。
步道主要运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穿越城镇、村庄内部的高密度、用地条件紧张的建成区,可结合步行街、人行道、巷道等形式设置;(2)途经山岳、水岸等地形地貌复杂的自然生态区域,可结合登山径、溯溪径、滨水栈道等形式设置;(3)途经景区、公园等区域,可结合景区、公园内部的步径系统进行设置。
3.绿道:指走向与古驿道线路基本一致且已建设或已规划的省立绿道和城市绿道。
绿道是古驿道线路路径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古驿道线路的规划应尽量结合绿道进行设置,主要应用于走向与古驿道线路基本一致的线路。
4.风景道:指走向与古驿道线路基本一致的交通与观光游览功能相结合的景观公路。
在风景优美的乡村及郊野地区,将非干线、低等级或者废弃公路升级改造为风景道,建设集机动交通出行和观光游览于一体的景观廊道,配套建设观景平台、汽车露营地、汽车旅馆等设施,在提升古驿道通达能力的同时,满足自驾车出游需求。
古驿道线路在公共交通可达性较差、沿线自然景观资源优美的生态郊野区域,可结合走向与古驿道线路基本一致的低等级或废弃公路、山林巡逻道等道路进行设置,并结合自行车、马拉松等体育赛事场地的要求、以及自驾旅行的需求等进行建设。
5.水道:古水道保存基本完整,以现有河、江、海为载体。为了加强水道的展示和游憩等功能,可根据实际建设条件采用滨水栈道、绿道、堤顶路等形式增设水路古驿道辅线。
第十八条线路发展节点
南粵古驿道线路共规划1200多处发展节点,其中人文节点959处,包括202处古驿及相关遗存,388处历史文化城镇村,369处其它文物古迹;248处自然节点,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以及旅游景区等。
1.古驿道遗存:是指与古(驿)道直接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包括古驿道、古驿铺、古驿亭、古关隘、指路石、古碑刻、古码头、古渡口、古栈道和其它古驿道遗迹等。
古驿道遗存是南粵古驿道线路的核心资源,应以保护其原真性为主。通过评估,确定古驿道遗存的等级,并制定各级别的保护措施和要求。对于较重要的古驿道线路,要整体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并划定保护范围进行保护;对于古驿道相关的历史文化遗存,应做好遗存标志树立和范围划定,对于未纳入文物保护范畴的遗存,应做好预保护工作。为充分展示和利用古驿道遗存资源,可适当发展古道观光、考古科研、徒步穿越等活动。
2.历史文化城镇村:指古驿道沿线保存文物丰富且具有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能反映一定历史时期古驿道文化内涵的村镇,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传统风貌古城古镇古村等。
古驿道沿线的历史文化城镇村应做好各级名镇、名村、传统村落的认定工作,并做好保护规划,尽量纳入各级镇村保护体系。针对范围内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应划定保护范围,做好保护工作;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建立档案,并提供展示空间载体,做好传承工作。在开发利用方面,适宜发展古镇古村游览、特色民俗与传统手工技艺展示、定向运动等活动。
3.其他文物古迹:指人类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古代建构筑物、古遗址、古墓,古塔、石刻、古人类遗址等。针对其他文化古迹,应划定保护范围,提出保护要求。通过古驿道线路进行串联和整合,形成有机整体,适宜开展古迹游览、考古科研等活动。
4.自然节点:指沿线以自然风光为主的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旅游景区等,适宜开展户外运动、体育休闲、科普考察、生态观光等活动。
第三节线路重点发展区域
第十九条线路重点发展区域
全省规划24处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区域作为南粵古驿道线路的重点发展区域,包括18处重点人文发展区和6处重点自然发展区。主要发展文化旅游、生态观光、户外运动、都市休闲等功能。
表3-2南粤古驿道线路重点发展区域一览表
文化线路 | 重点发展区域 | 线路及长度(公里) | 发展节点(处) | 发展方向 |
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 | 乳源-乐昌发展区 | (1)西京古驿道(东 线老坪石镇-大 桥镇段〕,约45公 里. (2)西京古道东线 (罗家渡-乐昌城 区〕,约200公里。 | 〔1〕人文节点:共34处,包括老坪石宜乐古 道与码头、武阳司宜乐古道、火烧隘、黄金隘、 黄金洞古道、梅花岗隘、高车岭隘、下开封桥 村宜乐古道、猴子岭西京古道、腊岭西京古道、 罗家渡西京古道和码头、庆云镇榴下村驿站遗 址、蔚岭关等古驿道遗存13处;乐昌乐城、老 坪石镇、罗家渡镇、梅花镇、云岩镇、红云村、 大桥镇、应山村、户昌山村、榴下村、永乐村、 廊田村、必背瑶寨村、九峰镇等历史文化城镇 村14处;通济桥、心韩亭、仰止亭、观澜书院、 杨东山十二渡、五汪谭氏宗祠、朱家紫阳书院 等主要文物古迹7处; ⑵自然节点:共4处,包括金鸡岭风景名胜 区、九泷十八滩风景名胜区、红豆杉森林公园、 通天箩景区等。
| 以西京古道遗 迹及历史典故 为主线,重点 挖掘古代军事 文化、邮驿文 化、宦游文化、 瑶族文化等内 涵,结合人文 和资源点,组 织古道观光、 徒步穿越、古 迹游览、水上 运动等活动。 |
连州北发展区 | 〔1〕茶亭古驿道(丰阳古道-连州古城-阳山关段〕约75公里;〔2〕西京古驿道(西线)(连州古城-南天门古道〕约42公里。 | 〔1〕人文节点:共40处,包括丰阳古道、茶亭古道、石马径古道、东陂古道、龙潭古道、阳山关、南天门古道、顺头岭古道等古驿道遗存8处;沙坪村、丰阳村、白家城村、冲口村、石兰寨、马带村、沙坊村、楼村、连州古城、三排村、油岭村、南岗村、洽洸镇、企江村、星子黄村古堡、保安镇卿罡村、龙坪镇元璧村、星子镇峰园村、黎水村古堡、山洲村、顺头岭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1处;冯达飞故居、燕喜山摩崖石刻、大云洞摩崖石刻、慧光塔、巾峰山摩崖石刻、惠爱医院旧址、额眉亭、广荫亭、怀清亭、峰园门楼、山洲村北门楼等主要文物古迹11处; 〔2〕自然节点:共3处,包括广东天湖森林公园、火山峰森林公园、贤令山森林公园等。 | 结合丰阳古道、南天门古道、阳山关等古道遗迹,以秦汉古道历史体验为核心主题,结合优美山水资源和人文景点,组织古道观光、地理探险、古迹游览、水上运动等活动 | |
南岭发展区 | 阳山秤架乡古驿道(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秤架瑶族乡),约50公里。 | 〔1〕人文节点:共3处,包括秤架古道古驿道遗存1处;瑶族乡、杜菜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处; 〔2〕自然节点:共3处,包括广东第一峰景区、天井山森林公园、南岭秤架森林公园等。 | 以户外运动和生态观光为核心主题,组织地理探险、户外徒步、生态观光、科普考察等活动 | |
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 | 南雄发展区 | 〔1〕南雄-广州古驿道(梅关古道-珠玑古镇段〕,约21公里;〔2〕北江古驿道(南雄县城-乌迳新田村),约63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2处,包括梅关古道、珠玑古巷、乌迳古道等古驿道遗存3处;南雄府城、珠玑古镇、乌迳镇、南亩镇、水口镇、珠玑镇、帽子峰镇、梅岭村、梅关村、新田古村、溪塘村、篛过村、黄屋城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3处;钟鼓岩摩崖石刻、梅关关楼与古城、里东戏台、回龙寺塔、三影城、广州会馆等主要文物古迹6处. 〔2〕自然节点:共2处,包括南雄梅关森林公园、帽子峰森林公园等。 | 以梅关古道、珠玑巷等古道遗迹及历史人文轶事、名人典故为主线,重点挖掘民系迁徙文化、邮驿文化、军事文化、名人文化等内涵,组织古道观光、古镇古村游览等活动 |
丹霞山发展区 | (1)北江古驿道(始兴南山-白土镇大村段),约77公里;宜乐古驿道(犁市当铺-北江农军学校段〕,约17公里; (2)南雄-广州古驿道(罗围城堡遗址-韶关南华森林公园段),约75公里;城口湘粤古驿道(文峰塔-曲江区曹角湾村),约114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7处,包括莲花山古道遗址、猪头岭古道、打锣寨上京古道等古驿道遗存3处;周田镇、犁市镇、小坑镇、沙溪镇、大坑口镇、周田镇张屋村、丹霞街道夏富村、曲江区黄洞、大村、曹角湾村、白土镇大村、始兴南山、东湖坪村、石下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4处;南华寺、文峰塔、仙人塔、石峡遗址和马坝人遗址、余靖墓、北江农军学校旧址、韶州府学宫大成殿、张九龄家族墓地、犁市当铺、罗围城堡遗址等主要文物古迹10处; (2)自然节点:共3处,包括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小坑国家森林公园、韶关南华森林公园等。 | 以丹霞山的独特地貌特色为主线,结合南华寺、上京古道等人文景点,重点发展户外运动、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功能,组织户外徒步、地理探险、生态观光、科普考察等活动 | |
清远发展区 | (1)西京古驿道西线(洽洸古镇-湟溪关段〕,约46公里;(2)北江古驿道(广东英德国家森林公园-政江塔段〕,约88公里; (3)南雄-广州古驿道(广东英德国家森林公园-羊角山森林公园段)约47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0处,包括浈阳峡栈道、大庙峡状元路遗址、湟溪关等古驿道遗存3处;英城镇、横石水镇、连江口镇、飞来峡镇、石角镇、英城街道下寮村、黎洞村、社岗下村上岳古围村、大塘村、石牯塘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0处;政江塔、鳌头塔、仙人塔、峡山石刻、藏霞古洞、功垂捍御牌坊、蓬莱寺塔等主要文物古迹7处; (2)自然节点:共9处,包括英德草原天门沟景区、船底顶群山草原、峡谷湿地、广东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宝晶宫风景名胜区、羊角山森林公园、飞霞风景名胜区、龙牙峡、英西峰林等。 | 结合浈江古水道、洽洸古镇、大庙峡状元路遗址等古道遗存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组织古道观光、地理探险、古镇古村游览等活动。 | |
广佛发展区 | (1)“南雄-广州古驿道(钱岗古道遗址-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段〕,约41公里;(2)流溪河古驿道(钱岗古道遗址-五羊水驿段〕,约75公里; (3)北江古驿道(思贤窖-佛山古城,佛山古城-黄埔古港-莲花山古米石场-龙江镇-佛山古城段约183公里。 (4)广州-惠州古驿道(荔城街-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段〕,约7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64处,包括北京路千年古道遗址、钱岗古道遗址、影古古道、莲麻古道、东坑古道、黄埔古港、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等古驿道遗存7处;西樵镇、石湾镇、九江镇、龙江镇、沙湾镇、烟桥村、深井村、珠村、小洲村、紫坭村、三善村、西村、潭山村、大岭村、塘坑村、莲溪村、松塘村、烟桥村、汤南村、孔村西社、正果镇、东境村、新围村、荔城、蒙花布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5处;清真先贤古墓、光孝寺、十三行、陈家祠、佛山奇石窑、大岗山窑址、康有为故居、灵龟塔、南越王墓、秦代造船遗址、广裕祠、九江吴家大院、莲花山古采石场、留耕堂、清晖园、青云塔、西山庙、九江吴家大院、金楼及古建筑群、东华里古建筑群、琶洲塔、南汉二陵、余荫山房、黄埔军校旧址、圣心大教堂、尤列故居、佛山祖庙、正果寺、增龙博中心县委旧址、长寿寺、飞泉洞摩崖石刻、南山古胜等主要文物古迹32处; (2)自然节点:共6处,包括广州大夫山森林公园、广州滨海红树林森林公园、广州滴水岩森林公园、湖心岛景区、太寺坑森林公园、增江画廊景区等。 | 结合广州、佛山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丰富历史资源,组织古城观光、古迹游览、都市休闲、水上运动等活动。 | |
台山-开平发展区 | (1)台山古驿道(开平水口镇-台山广海卫城段〕约82公里;(2)潭江古驿道(开平水口镇-马降龙碉楼群段〕约33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0处,包括海口埠、广海卫城等古驿道遗存2处;开平古城、三门里村、赤坎镇、自力村、台城、广海卫城、深井镇、端芬镇东宁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8处;开平碉楼、风采堂、赤坎旧镇近代建筑群、司徒美堂故居、自力村碉楼群与村落、翁家楼、陈宜禧故居、梅家大院、浮月碉楼、汀江圩华侨近代建筑群等主要文物古迹10处; (2)自然节点:共4处,包括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上川岛猕猴保护区、乌猪岛、中国农业公园等。 | 结合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古镇、古村、侨墟、码头等节点资源,组织侨墟游览、滨海观光、田园体验等活动。 | |
中山-珠海发展区 | 香山古驿道(中山历史城区-前山寨城段),约9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30处,包括岐澳古道、长南径古道遗址、凤凰山古道遗址等古驿道遗存3处;南朗镇、南塘村、左步村、翠亨村、三乡镇古鹤村、中山历史城区、桂南村、雍陌村、南桥村、石鼓村、淇澳村、会同村、前山寨城、南屏镇北山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4处;云迳寺遗址、云迳寺茶亭遗址、孙中山故居、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烟洲书院、烟墩山塔、马公纪念堂、后沙湾沙丘遗址、唐家三庙、万山海战遗址、东澳铳城、陈芳家宅、唐绍仪故居等主要文物古迹13处; 〔2〕自然节点:共2处,包括凤凰山、淇澳-担杆岛等。 | 结合香山古道遗址及孙中山先生历史遗迹等节点资源,组织古道观光、近现代革命文化体验、近郊休闲等活动。 | |
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 | 惠州发展区 | 〔1〕东江古驿道(石龙镇-惠州历史城区〕,约70公里;〔2〕广州-惠州古驿道(罗浮山-旭日古村-惠州历史城区〕,约5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38处,包括东江古水道、东新桥古码头遗址、包公巷古码头遗址、西枝江淡水古码头、泊头古码头遗址、南坑村古码头遗址、宁济桥、保宁桥等古驿道遗存8处;石龙镇、塘尾村、南社村、超朗村、江边村、铁冈村、赤岗村、五村、林屋村、湖镇围村、旭日古村、大田村、苏村、罗阳老街历史文化街区、北门直街历史文化街区、金带街历史文化街区、水东街历史文化街区、铁炉湖历史文化街区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8处;苏屋岗遗址、明月寺遗址、罗浮山摩崖石刻、茶山观、宝积寺、冲虚观、银岗古窑址遗址、梅花墩窑址、合江楼、泗州塔、东坡井、东坡亭粮仓旧址等主要文物古迹12处. 〔2〕自然节点:共3处,包括罗浮山风景名胜区、象头山森林公园、西湖核心景区等。 | 以东江文化、罗浮山宗教文化为主线,结合东江古水道沿线的古村、古城、古镇和自然景区,组织户外徒步、古镇古村游览、生态观光等活动。 |
万绿湖发展区 | 〔1〕东江古驿道(古竹镇-苏家围段),约52公里; 〔2〕新丰古驿道(桥头圩古道-源城区-紫金老城〕约94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3处,包括东江古水道、桥头圩古道、李田村古道、黄花古道等古驿道遗存4处;古竹镇、义和镇、苏家围、李田村、桥头圩村、下屯村、南园古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7处;龟峰塔、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等主要文物古迹2处; 〔2〕自然节点:共2处,包括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等。 | 依托万绿湖、白溪自然保护区等自然资源和东江两岸优美景观,组织水上运动、户外徒步、古镇古村游览等活动。 | |
龙川发展区 | 1〕东江古驿道(龙川-枫树坝水库),约70公里. (2)东江古驿道(佗城镇-通衢镇〕,约32公里; 〔3〕和平古驿道(大坝村-林寨村,大湖镇-青州镇-热水镇〕,约1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7处,包括东江古水道、壮坑龙潭古道、葛藤石径古道、黄石古盐道、五合径古道等古驿道遗存5处;佗城古城、老隆镇、通衢镇、黄岭村、大坝村、林寨村、黄石镇、枫树坝镇等历史文化城镇村8处;正相塔、龙川考棚、龙川学宫、老隆福建会馆等主要文物古迹4处; 〔2〕自然节点:共1处,为枫树坝自然保护区。 | 以古道、古城和赵佗历史故事为主线,结合人文和自然资源,组织古道观光、古迹游览、水上运动、户外徒步等活动。 | |
梅州-饶平发展区 | 〔1〕韩汀梅古驿道,约130公里,; 〔2〕梅州-潮州古驿道(梅州城区-三河镇--茶阳镇〕,约88公里. 〔3〕大埔-饶平古驿道(大埔县城-上饶镇、三饶镇-柏松关段〕,约80公里;〔4〕梅州-蕉岭古驿道(松口镇-横岗山明月古道、〕,约3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79处,包括梅江古水道、松洪古道、锦山古道、西片古道、麒麟岭古道、横岗山明月古道、龙上口驿道遗址、西门桥驿道遗址等古驿道遗存8处;梅州古城、松口镇、玉水村、红杏坊、东郊村、详坑村、金星村、桃源村、南下村、大黄村、梅教村、铜琶村、小黄村、雁下村、松坪村、桥溪村、石楼村、仙花村、万山村、侨乡村、响塘村、星耀村、茶山村、三河镇、茶阳镇、百侯镇、坑尾村、汇城村、群丰村、北塘村、车龙村、莒村村、古城村、龙岗村、茅坪村、双坑村、侯南村、坪山村、南山村、坎下村、联丰村、三饶镇、上饶镇、西片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44处;张民达故居、元魁塔、宋湘故居、叶剑英故居、群丰大夫第、双龙村大夫第、灵光寺、林凤眠故居、邹鲁故居、“丝纶世美”牌坊、三河中山纪念堂、一斗堂、节烈坊、延庆堂、肇庆堂、丘逢甲故居、赖寿官夫妇墓、桂岭书院、谢晋元故居、林修明故居、韵楼、五全楼、泰华楼、晋荣楼、柏松关、饶平土楼、三善潮源楼等主要文物古迹27处; ⑵自然节点:共4处,包括镇山国家森林公园、长潭省级自然保护区、王寿山风景区、关那山风景区。 | 以梅江、汀江等主要古水道为轴带,侨乡文化、客家文化、海丝商贸文化为主线,结合众多古村、古镇、古迹,组织古镇古村游览、水上运动、户外徒步等活动。 | |
| 潮汕揭发展区 | (1)韩江古水道(潮州古城-南港古港段〕,约80公里;(2)潮惠古驿道(潮阳古城-潮州古城-樟林古港〕约83公里;(3)丰顺-揭阳-潮州古驿道(樟林古港-蓬州所城-揭阳古城),约7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66处,包括猷巷古道、九规岭古官路遗址、北炮台古港、先生路、婆姐岭古道遗址、樟林古港、八街六社、东里古港、沙汕头古港、南港古港、东湖古巷道、坑仔村古道、苏州街、东湖岭古道、赤港石狮巷道等古驿道遗存11处;潮州历史文化名城、意溪镇、龙湖镇、李工坑村、象埔寨、孚中寨、古巷一村、高义村、井里村、龙湖古寨、坻头村、桂林村、八角楼村、汕头达濠古城、尚书村、龙美村、樟林村、程洋岗村、揭阳历史文化名城、朱里洋村、雷浦村、长美村、槎桥村、西岐村、牌边村、车田村、钟厝洋村、广美村、塘埔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7处;许驸马府、韩文公祠、广济桥、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开元寺、丁允元墓、孙默斋墓、林大钦墓、从熙公祠、秦牧故居、陈慈黉故居、龟山建筑遗址、大莱芜炮台、腾辉塔、西堤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崎碌炮台、妈屿岛古妈屿庙、达濠古城墙、郑大进府、锡场林氏宗祠、揭阳县署围墙、城隍庙等主要文物古迹22处; (2)自然节点:共7处,包括莲花山风景区、红树林公园、紫陌山风景区、牛田洋湿地、碧石风景区、双坑自然保护区、黄岐山森林公园等。 | 依托韩江古水道沿线众多的人文和自然节点,突出潮汕文化、古瓷贸易文化、海丝商贸文化、侨乡文化等文化内涵,组织古城古港观光、古镇古村游览、水上运动等活动。 |
西江古驿道线路 | 封开、怀集发展区 | (1)贺江古驿道(封川古城墙-龙湾贺江拉纤遗址〕,约98公里 ⑵怀封古驿道(封开石街-怀集古县城〕,约80公里。 | (1)人文节点:共31处,包括封川石街、泰新桥、龙湾贺江拉纤遗址、岩旺鼎建岐岭路记碑、百步梯古道、梁村燕岭古道遗址等古驿道遗存6处;封川古城、杨池村、汶塘村、大旺村、孔村、南丰镇、大岗村、鸡塘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8处;河儿口古人类遗址、封川古城墙遗址、开建古城墙遗址、塘角嘴古人类遗址、大岗村李氏宗祠、大梁宫大殿、罗沙岩遗址、垌中岩遗址、黄岩洞洞穴遗址、华光寺遗址、古洊水县遗址、六祖岩遗址、何屋古村、威州府遗址、扶溪古村、怀城文阁、陶然亭等主要文物古迹17处; (2)自然节点:共9处,包括麒麟山森林公园、黑石顶自然保护区、龙山风景名胜区、西江珍稀鱼类自然保护区、花石洞天、燕岩景区、状元湖森林公园、大坑山森林公园、燕都国家湿地公园等。 | 以古水道、古人类遗址和西江、贺江两岸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特色,发展古人类遗址观光、户外徒步等活动。 |
肇庆端州发展区 | (1)西江古驿道(七星岩景区-后沥码头〕,约30公里;(之)肇庆古驿道(七星岩景区-鼎湖山景区〕,约32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4处,包括羚羊峡古道、后沥古码头等古驿道遗存2处;肇庆古城、白石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处;崇禧塔、高要学宫、石洞古庙、梅庵、七星岩摩崖石刻、肇庆古城墙、文明塔、端石老坑洞遗址、荣睿纪念碑、蚬壳洲遗址等主要文物古迹10处; (2)自然节点:共4处,包括星湖风景名胜区、龟顶山森林公园、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等。 | 以端砚文化、 广府文化为主线,结合肇庆古城、七星岩景区、鼎湖山景区等特色资源,组织古城观光、西江水上运动、户外徒步等活动。
| |
潮惠古驿道线路 | 海陆丰发展区 | 1〕潮惠古驿道(平政村-陆丰历史城区-碣石镇〕,约112公里. (2)“通平古驿道(海丰历史城区-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约17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4处,包括羊蹄岭古道、通平古道、观音岭官道等古驿道遗存3处;平政村、范和村、瑶埠村、千秋塘古寨、新昔林村、洋坑古寨、海丰历史城区、陆丰历史城区、官田村、大楼村、白沙村、大塘村、碣石镇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3处;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彭湃烈士故居、赤山约农会旧址、方饭亭、马路顶林氏宗祠、广德禅院、元山寺等主要文物古迹8处; 〔2〕自然节点:共3处,包括莲花山白盆珠省级自然保护区、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玄武山风景名胜区等。 | 以古寨、古村、古城、古道为特色,结合独特的滨海人文自然景观,组织滨海骑行、户外徒步、古道古寨游览、水上运动等活动。 |
肇雷古驿道线路 | 郁南罗定发展区 | 〔1〕南江古驿道(南江古码头-罗镜镇〕,约82公里; 〔2〕南江口-高州古驿道〔三圣宫-罗镜镇〕,约9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47处,包括南江口码头、古蓬码头、普葛村古码头、河口码头、六竹古码头、牛岗桥、陂勒桥、金山迳古道遗址、罗镜官渡头遗址、鸡梯岭古道等古驿道遗存10处;连滩镇、兰寨村、普葛村、大湾寨、五星村、罗定古城、倒流榜、凤阳村、六竹村、平南村、陀埔村、梁家庄园、普濮村、丰盛张屋村、赤坎村、金滩村、良官村、隋唐永熙、永宁、建水县古城、罗镜分州城、开阳县城等历史文化城镇村22处;三圣宫、玉虚宫、磨刀山遗址、文塔、菁莪书院、罗定学宫、梁家庄园、平南村古建筑群、长岗坡渡槽、蔡廷锴故居、潭白故城址、古榄旧墟、三罗抗日指挥部旧址、龙龛岩摩崖石刻、白庙等主要文物古迹15处;〔2〕自然节点:共9处,包括大历山森林公园、连滩古建文化景区、天池庵生态旅游区、骆驼山风景区、龙湾森林公园、三叉顶森林公园、八排山森林公园、蒲洞风景区、金银湖国家湿地公园等。 | 以南江文化、海丝商贸文化为主线,重点以南江古水道及沿线古镇、古村为核心资源要素,组织水上运动、古镇古村游览、滨水骑行等活动。 |
新兴发展区 | 〔1〕新兴-恩平古驿道(水东村-洛洞古道遗址段〕约50公里;〔2〕肇高廉古驿道(新兴县-独鹤山景区段约3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2处,包括水东古驿道、白鹿台遗址、洛洞古道遗址等古驿道遗存3处;新兴县城、水东村、腰古镇、布乾村、水湄村、高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6处;水东村古建筑群、国恩寺、六祖阁等主要文物古迹3处; 〔2〕自然节点:共8处,包括崖楼山森林公园、佛手岭森林公园、龙山旅游区、新兴飞天蚕景区、龙山森林公园、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合河水库森林公园、独鹤山景区等。 | 以六祖禅宗文化为主线,围绕水东古驿道、洛洞古道及沿线资源,组织宗教文化体验、古镇古村游览、定向越野等活动。 | |
阳江发展区 | 〔1〕肇高廉古驿道(水寨村-东湖森林公园〕,约70公里。〔2〕阳江-台山古驿道(阳西月亮湾海洋公园-大澳渔村),约140公里 〔3〕阳江-电白海上古驿道 | 〔1〕人文节点:共13处,包括莲塘驿城遗址、那旦圩等古驿道遗存2处;水寨村、西园村十八座、鸥村、大澳渔村、大洲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5处;石觉寺、阳江学宫、灵谷庙、太傅墓、海上丝路博物馆、“南海1号”水下文物保护区等主要文物古迹6处; 〔2〕自然节点:共21处,包括东湖森林公园、阳江温泉度假村、蛤山水库、阳江森林公园、金山公园、鸳鸯湖公园、金朗岛、银田水库、海投浴场、平冈镇廉村森林公园、西湖公园、大坎岭森林公园、龙高山森林公园、草王山水库、海陵岛风景名胜区、闸坡旅游度假区、阳西月亮湾海洋公园、阳江滨海公园、东平珍珠湾海洋公园等、双水银滩旅游度假区、东平湾森林公园。 | 以海丝文化为主线,组织海丝文化体验、滨海观光、休闲度假等活动。 | |
高州发展区 | 〔1〕鉴江古驿道(约80公里〕; 〔2〕鉴江古驿道(梅岗森林公园-高州-化州〕,约78公里;〔3〕鉴江古驿道(高州-玉湖风景区),约2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25处,包括佛子岭古石径、文兴桥、丽山村官桥遗址、黄坡村猪脚碌桥遗址、州门铺等古驿道遗存5处;高州古城、镇隆镇、潭头镇、大井镇、八坊村、文明村、安良堡村、祥坡村、丽山村、旺罗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0处;大洪国王宫旧址、起凤书院、电白郡县城旧址、高州中山纪念堂、高州冼太庙、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旧址、宝光塔、广南医院旧址、化州学宫、灵慧寺等主要文物古迹10处; (2)自然节点:共5处,包括梅岗森林公园、笔架山森林公园、尖岗岭森林公园、玉湖风景区、浮山岭风景名胜区等。 | 以高州雕刻文化、冼夫人文化、年例文化、骑楼文化为主要特色,结合鉴江古驿道及沿线的历史人文和自然资源,组织特色民俗与传统手工技艺展示、户外徒步、古村古镇游览等活动。 | |
湛江霞山发展区 | 阳江一遂溪古驿道(吴阳镇-湖光岩风景名胜区〕,约5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7处,包括芷寮古港古驿道遗存1处;吴阳镇、霞街村、黄坡镇、岭头村、旧县村、东山圩村、村内村、樟山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8处;水潭吴氏大宗祠、李汉魂故居、陈兰彬故居、湛江人民抗法斗争旧址、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海头炮台新坡村广济桥、彭清斋夫妇墓、硇州灯塔等主要文物古迹8处; (2)自然节点:共9处,包括吴阳金海岸旅游度假区、坡头森林公园、三岭山森林公园、湖光岩风景名胜区、南三岛旅游度假区、东山森林公园、龙水岭森林公园、东海岛森林公园、东南森林公园等。 | 以古港、古村、海岸为特色,充分利用优越的滨海景观资源,突出滨海度假、海上游览、古港历史体验等功能,组织滨海骑行、定向越野等活动。 | |
雷州发展区 | 调丰古驿道(七星岭公园-新村),约66公里。 | (1)人文节点:共40处,包括流牛滩古道遗址、夏江港、南渡口、墨亭古官道、雷城大新街遗址、双溪港等古驿道遗存6处;雷州古城、调丰村、卜巢村、苏二村、庄家村、韶山村、东林村、和家村、东岭村、北劳村、邦塘村、新村、横山村、洋上村、双村村、关新村等历史文化城镇村16处;遂溪笛州窑窑址群、鲤鱼墩贝丘遗址、雷州窑址群、唐宋古窑、雷祖古庙碑刻、南山石桥、水闸、天妃庙碑刻、三元启秀塔、真武堂、伏波祠碑刻、医灵堂、超海宫、雷祖祠、莫氏宗祠、唐氏墓群、赤豆碉堡、乐民所城等主要文物古迹18处; (2)自然节点:共2处,包括七星岭郊野公园、坡正湾鹭鸟家园等。 | 以雷州文化为主要特色,围绕雷州古城、雷祖祠、雷城大新街遗址、墨亭古官道、夏江港、南渡口等发展节点,组织古镇古村游览、城郊休闲等活动。 | |
徐闻发展区 | 徐闻古驿道(下桥镇-海安所城),约25公里 | (1)人文节点:共15处,包括徐闻贵生书院与门前古道、云张墟古道遗址、徐闻二桥遗址、三墩古港、徐闻古港胺尾湾、沓磊古港等古驿道遗存6处;下桥镇、五里乡二桥村、海安镇等历史文化城镇村3处;广府会馆、登云塔、邓邦鉴夫妇墓、华丰岭汉墓群、博涨炮台、海安所城等主要文物古迹6处; (2)自然节点:共2处,包括龙泉森林公园、徐闻候鸟保护区等。 | 以海丝文化为核心,重点围绕徐闻二桥遗址、海安所城、博涨炮台、徐闻贵生书院与门前古道、云张墟古道遗址等古驿道和海丝文化代表遗迹,组织古镇古村游览、定向越野、水上运动等活动。 |
第四章保护规划
第二十条古驿道遗存保护与修复原则
古驿道的保护与修复应遵循完整性、真实性、安全性、生态性、可持续性的原则,充分体现古驿道的历史和人文特色。
第二十一条古驿道遗存分类保护与修复
1.古驿道本体的保护修复,包括线路设计、附属设施修复、水工设施修复、材质选择、标识设计和安全防护六大要素。
2.依据古驿道遗存所在区域自然环境特点分为山地型驿道、平原型驿道、滨水型驿道、村镇型驿道和古水道五种类型。根据不同类型的古驿道划定不同的保护区划。
3.古驿道附属设施的保护:附属设施分为四级,一级为关隘、门楼,二级为驿站、驿铺、驿庵,三级为驿亭,四级为指路石、石碑、古树名木等其它设施。
4.水工设施的保护:古码头、古桥的本体范围以码头、桥头的外边界(包括水下部分)向四周外扩不小于10米保护范围,以本体范围的外边界向外扩一定距离。
第二十二条古驿道遗存分级保护与修复
1.对于保存完好的通道,以现状修整为主,清理路面,清除杂草,并定期维护。
2.对于轻度残损的通道,应采取必要修缮措施,归安修正松动、移位的石板,补砌路面缺失部分,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平整路面并定期维护。路面的保护与修缮应在材质、施工技术等方面尽可能的与现有道路遗址保持一致。
3.对于重度残损的驿道,应采取必要修缮和保护措施,有安全隐患的应设置绕行线路和防护绿化带,并设置路障,严禁各类机动交通工具通行。可在破损严重或有安全隐患等不适于行走的古驿道旁边建设观赏步道,或者古驿道沿线合适的位置增设观景平台。
4.对于消失和城乡建设覆盖的驿道,应在建筑物、构筑物和道路上进行标记,设置信息标识予以说明,保证古驿道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第二十三条古驿道遗存保护范围的划定
为防止古驿道继续遭受自然侵蚀或人工损毁,应界定古道的本体范围和保护范围(详见《南粵古驿道保护与修复指引》)。本体范围应确保驿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护范围应确保古道环境的完整性和协调性,涉及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按照文物保护及紫线控制要求执行。
第二十四条古驿道遗存的保护要求
古驿道的本体范围内禁止取土、采石、拦河截溪、排放污水等损毁、破坏保护主体的行为;禁止擅自使用现代风格材料修缮、装饰、装修保护主体,明显改变保护主体原状;禁止现状位于本体范围内的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擅自改建和扩建;禁止违章搭建和其他有碍观瞻、破坏环境风貌的活动;应清理乱堆乱放的生产生活垃圾。
古驿道的本体范围内允许对保护主体进行维护、修缮、配套(交通衔接设施、服务设施、基础设施、标识系统)而进行的建设工程,但必须经专家论证和市文物、规划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才能进行;应严格控制配套设施的建设规模、密度、高度等,配套设施的设计应体现人性化要求。
保护范围应最大限度地保留原有植被,加强对原生环境的恢复、维护和保育,不宜进行大规模的绿化改造;禁止建设易燃、易爆等危及保护主体安全的设施;新建、扩建、改建建筑的,应当在使用性质、高度体量、立面材料、色彩等方面与传统风貌相协调不得破坏古道的整体环境风貌;允许并鼓励在限定条件下进行与古道功能不相冲突的低强度开发建设,如旅游设施、露营地、体育赛事活动设施与场馆、节庆民俗活动场所与设施等。
第二十五条古驿道线路沿线其他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妥善保护古驿道线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各级文保单位和历史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及传说典故、古音古乐、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2008^、《广东省文物保护条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
第五章设施系统规划
第二十六条根据古驿道线路总体布局和线路类型,结合沿线的历史文化城镇村、历史文化资源、风景区、森林公园等发展节点,规划建设服务设施系统、标识系统和交通衔接系统,为古驿道线路使用者提供通勤、休憩、旅游、指示、停车、交通换乘、卫生、安全等服务。
第一节服务设施系统
第二十七条服务设施系统建设内容
服务设施系统主要包括区域服务中心和驿站。根据线路功能设置和管理维护的需求,配套建设管理设施、商业服务设施、游憩设施、文化设施、科普教育设施、安全保障设施、环境卫生设施,以及为保障古驿道正常使用而必须配置的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等。
第二十八条服务设施系统布局
1.区域服务中心:是为提升古驿道的旅游功能而设置的综合服务中心,提供区域古驿道管理、文化展示、线路资讯、旅游服务等综合服务功能。以重点城镇、重要景区为依托,结合古驿道文化、旅游等功能利用,设置59处区域服务中心。区域服务中心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绿道户外活动中心等各种资源,配备完善的服务设施,提供交通集散、游客服务、商业服务、住宿和游憩活动的场所。
表5-1南粤古驿道线路区域服务中心建设指引表
线路 | 城市 | 区域服务中心 | |
空间布局 | 建设内容 | ||
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 | 韶关 | 乳源县城、乐昌市区、老坪石镇区、丹霞山风景名胜区 | (1)游客服务中心:设 置游客接待厅、公共休 息室、广播处、信息咨 询处、导游服务点、地 图及旅游宣传册领取 点、物品寄存处、更衣 室、饮水点、吸烟点、 电话亭、宽带接入及上 网服务点、金融邮电服 务点〈邮递、自动取款、 外币兑换服务书报 销售点、电子信息显示 设施等。 (2)文化设施:包括古 驿道线路解说中心、古驿道文化展览馆等。 (3)商业服务设施:设 置售卖点、餐饮点、自 行车租赁点、野坎点等。 (4)交通换乘设施:设 置轨道站点、客运站、 公交车站、客运码头等。 (5)住宿设施:设置酒 店、青年旅舍、民俗度 假村、汽车营地、野营 区等。 (6)游憩设施:设置文 体活动场地、康体游乐 设施、休闲运动中心、 运动俱乐部等。 |
清远 | 连州市区、洽洸镇区、广东第一峰景区、贤令山景区 | ||
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 | 韶关 | 韶关市区、南雄市区、新丰县城 | |
清远 | 飞来峡景区 | ||
广州 | 越秀区、从化区街口街道 | ||
佛山 | 三水西南街道 | ||
江门 | 新会区、开平赤坎镇、台山台城街道 | ||
中山 | 中山城区 | ||
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 | 广州 | 增城荔城街道 | |
东莞 | 莞城区 | ||
惠州 | 惠城区、博罗罗阳镇、龙门县龙城街道 | ||
河源 | 源城区、佗城镇、和平县城、紫金县城 | ||
梅州 | 梅江区、大埔县城 | ||
潮州 | 湘桥区 | ||
揭阳 | 榕城区 | ||
汕头 | 汕头西堤侨批纪念地 | ||
西江古驿道线路 | 肇庆 | 端州区、封开江口镇、德庆德城街道、四会东城街道、广宁南街镇、怀集怀城镇 | |
潮惠古驿道线路 | 惠州 | 平海镇 | |
汕尾 | 海丰海城镇、陆河河田镇、陆丰东海镇 | ||
揭阳 | 普宁流沙北街道、惠来惠城镇 | ||
肇雷古驿道线路 | 云浮 | 连滩镇、六祖故里旅游度假区、罗城街道、罗镜镇 | |
阳江 | 江城区、春城街道 | ||
江门 | 恩平恩城街道 | ||
茂名 | 高州潘州街道、化州河西街道、电白区电城镇 | ||
湛江 | 遂溪遂城镇、雷州雷城街道办、徐闻徐城街道、吴川吴阳镇 | ||
合计 | 59个 | —— | —— |
2.驿站:是古驿道使用者途中休憩、交通换乘的场所。根据驿站的规模和服务范围分为一级驿站和二级驿站两个层级。
(1)结合沿线主要发展节点、历史城镇和特色村,共设置255个一级驿站,主要承担驿道管理、综合服务、交通换乘、文化展示等功能,设置间距为10-20公里;二级驿站由各县市根据实际使用需求,依托沿线古村落、特色村、古驿铺遗址、古茶亭等进行设置,主要承担售卖、休憩和交通换乘等功能。
(2)驿站的建设应优先利用古建筑、绿道驿站、景区服务点等现有设施,严格控制新建设施的数量和规模,禁止建设破坏古驿道风貌和生态环境的设施。
(3)根据驿站的区位将驿站分为城镇型和郊野型两类,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为城镇型驿站,位于城镇规划区范围外的为郊野型驿站,并提出分类建设指引。
表5-2南粤古驿道线路一级驿站建设指引表
线路 | 城市 | 一级驿站 |
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 | 韶关 | 云岩镇驿站、大桥村驿站、南水森林公园驿站、凤田镇驿站、罗坑镇驿站、黄圃镇驿站、九峰镇驿站、九泷十八滩景区驿站、城口镇驿站、仁化丹霞街道驿站 |
清远 | 顺头岭景区驿站、星子镇驿站、麻步镇驿站、沙坪镇驿站、丰阳镇驿站、东陂镇驿站、西岸镇驿站、龙潭镇驿站、秤架乡驿站、芙蓉村驿站、青莲镇驿站、小江镇驿站、天门沟景区驿站、大湾镇驿站 | |
北江-珠江口 古驿道线路 | 韶关 | 太平镇驿站、周田镇驿站、南华寺驿站、大坑口镇驿站(濛浬驿)、乌迳镇新田村驿站、深渡水村驿站、隘子镇满堂围驿站、南塘村湖心坝驿站、翁城镇驿站、珠玑古巷驿站、梅关古道驿站 |
清远 | 浈阳峡驿站、清溪村驿站、英城镇驿站、清城区驿站、迴岐村驿站、迳头镇驿站 | |
广州 | 从化良口森林公园驿站、碰湖村驿站、沙湾镇驿站、番禺莲花山景区驿站 | |
佛山 | 芦苞镇驿站、佛山祖庙驿站、九江镇驿站、明城镇驿站 | |
江门 | 崖门镇驿站、广海镇驿站、鹤山沙坪街道驿站 | |
中山 | 五桂山区驿站 | |
珠海 | 前山驿站 | |
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 | 广州 | 黄埔古港景观区驿站、东华村驿站 |
东莞 | 铁冈村驿站、黄家山村驿站 | |
惠州 | 苏村驿站、横沥镇驿站、芦洲镇驿站、罗浮山风景区驿站、旭日村驿站、象头山森林公园驿站、沐村驿站、皇思杨村驿站、莲花山森林公园驿站、合口村驿站、功武村驿站、南昆山森林公园驿站 | |
河源 | 古竹镇驿站、仙塘镇驿站、义合苏家围驿站、蓝口镇驿站、老隆镇驿站、通衢镇驿站、大坝村驿站、林寨村驿站、上凌镇驿站、桥头圩村驿站、福兴桥驿、风门垇驿、猁源驿、枫树坝森林公园驿站、青云村驿站、小三村驿站 | |
梅州 | 华城镇驿站、水寨镇驿站、小立村驿站、阴那山景区驿站、松口镇驿站、三河镇驿站、茶阳镇驿站、潭江镇驿站、留隍镇驿站、大柘镇驿站、盐布潭村驿站、兴城镇驿站、甘村驿站、附城镇驿站、猴子岽景区驿站、丰良镇驿站、蕉城镇驿镇、松洪镇驿站、长潭水库驿站、湍溪村驿站、百候镇驿站 | |
潮州 | 凤凰山景区驿站、意溪镇驿站、龙湖古寨驿站、西片村驿站、三饶镇驿站、黄冈镇驿站 | |
汕头 | 澄海区南门驿站、樟林古港驿站 | |
揭阳 | 桃山村驿站 | |
深圳 | 南头古城驿站、大鹏所城驿站 | |
西江古驿道线路 | 肇庆 | 长岗镇驿站、悦城镇驿站、禄步镇驿站、鼎湖山景区驿站、贞山景区驿站、汶塘村驿站、扶溪村驿站、岩旺村驿站、莲都镇驿站、河儿口镇驿站、孔村驿站、何屋村驿站、大浪村驿站、古水镇驿站、大屋村驿站、黄田镇驿站 |
潮惠古驿道线路 | 惠州 | 平潭镇驿站、平山镇驿站、平政村驿站 |
汕尾 | 鲘门镇驿站、平东镇驿站、新田镇驿站、可塘镇驿站、碣石镇驿站、博美镇驿站、南塘镇驿站 | |
揭阳 | 葵潭镇驿站、隆江镇驿站、武宁村驿站、云落镇驿站、洪阳镇驿站、大径山驿站 | |
汕头 | 田心镇驿站、潮阳区驿站、西胪镇驿站、谷饶镇驿站 | |
潮州 | 大埕所城驿站、白石岭水库驿站 | |
肇雷古驿道线路 | 肇庆 | 高要新桥镇驿站 |
云浮 | 罗旁镇驿站、鸡林村驿站、大全村驿站、南江口驿站、古蓬村驿站、兰寨村驿站、大湾五星村驿站、罗定文塔公园驿站、杜鹃山景区驿站、蟠龙洞景区驿站、卧龙湖景区驿站、腰古镇驿站、新城镇驿站、佛手岭景区驿站、六袓镇驿站、洛洞村驿站、河头镇驿站、罗平镇驿站、罗镜镇驿站、分界镇驿站、高村驿站 | |
江门 | 大沙镇驿站、大田镇驿站、苍城镇驿站、歇马村驿站、大槐镇驿站、横陂镇驿站、北陡镇驿站 | |
阳江 | 那乌景区驿站、合水镇驿站、水寨村驿站、那旦村驿站、潭水镇驿站、乔连村驿站、双滘镇驿站、八甲镇驿站、乐安村驿站、白沙镇驿站、合山镇驿站、东湖景区驿站、新洲镇那笃驿站、北津村驿站、南津村驿站、丰头村驿站、双水银滩驿站、大树岛驿站、月亮湾驿站、儒洞镇驿站 | |
湛江 | 长岐镇驿站、吴川梅箓街道驿站、苏村驿站、石角镇驿站、廉江石城镇驿站、龙湾镇驿站、墩湖村驿站、青平镇驿站、高桥镇驿站、马头岭驿站、遂溪遂城镇驿站、七星岭公园驿站、调丰村驿站、城月镇驿站、庄家村驿站、湖光岩景区驿站、三岭山公园驿站、坡头区驿站、通明村驿站、坡正湾村驿站、和家村驿站、南兴镇驿站、英利镇驿站、下桥镇驿站、二桥村驿站、海安镇驿站、福田村驿站、曲界镇驿站、锦和镇城内村驿站、沓磊湾驿站 | |
茂名 | 茂南区驿站、茶山镇驿站、怀乡镇驿站、梅岗公园驿站、镇隆镇驿站、大井镇驿站、黄坡镇驿站、新安镇驿站、安良堡村驿站、玉湖景区驿站、大坡镇驿站、六符顶景区驿站、那霍镇驿站、鹤地水库驿站、林头镇驿站、沙院镇驿站、陈村镇驿站、那笈村驿站、石古湾村驿站、佛子楼村驿站 | |
合计 |
| 255个 |
表5-3南粤古驿道线路驿站设施建设指引表
第二十九条服务设施建设要求
服务设施的建设应符合实际需求和当地经济条件,并与周边环境风貌相协调,充分利用绿道和周边现有设施,减少建设和维护成本,体现生态环保的建设要求。
1.管理设施:包括管理中心和游客服务中心,应结合区域服务中心和一级驿站设置。
2.商业服务设施:包括售卖点、自行车租赁点、餐饮点等,应结合区域服务中心和驿站设置,其规模应与游客容量相适应。
3.游憩设施:包括文体活动场地、休憩点等,可结合区域服务中心、驿站和沿线景点设置。
4.文化设施:包括文化宣教、解说、展览、展示等设施,应设置在区域服务中心、驿站、历史遗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等需要解说、展示的区域。文化设施的设置尤其应注重与历史文献、游记、碑记所记载古驿道相关的遗存与地点相结合,建立能生动展示地方文化、历史渊源的古驿道博物馆或展示中心。
5.安全保障设施:包括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安全防护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应与古驿道线路同时设计、施工、投入使用。治安消防点、医疗急救点等设施应结合区域服务中心和驿站设置,安全防护设施、无障碍设施等应结合古驿道线路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6.环境卫生设施:包括垃圾箱、公共厕所、污水收集和污水处理设施等,有条件的地方应尽量采用生态环保措施处理废弃物。垃圾箱应在古驿道线路沿线设置,并纳入附近城镇的垃圾收集系统,设置垃圾分类指示标志;公共厕所应根据实际使用需求和线路区位设置生态环保厕所或流动厕所;城镇型古驿道服务设施的污水应直接纳入城镇污水管道系统,郊野型古驿道服务设施的污水应采用生态化的处理方式,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7.其它市政公用设施:包括照明、通讯、给水、排水、供电设施等。(1)照明设施:在沿线重要发展节点上设置,并确保照明的范围和强度不干扰周边居民生活和野生动物生存、繁殖、迀徙等行为。(2)通讯设施:应完善沿线的通讯网络,消除手机信号盲点,保障通讯畅通,并结合道路报警系统,配备完善的通讯及应急呼叫系统。宜每隔2-3公里设立一处安全报警电话。给排水设施:给水设施可就近连接城镇给水管网,有条件的节点地区可设置规范化的净水设施,提供饮用水;排水设施应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分流或合流系统进行布设。“)供电设施:结合区域服务中心和驿站等设置,做到安全适用,维护方便。
第二节标识系统
第三十条标识系统建设目的
南粵古驿道线路标识系统是在“广东省绿道网标识系统”基础上,从古驿道出发,以挖掘古驿道文化内涵、展示历史文化遗产的视角,在空间布局上实现人们从城市到古驿道、镇村的连接,在空间使用上引导人们采用徒步、自行车、机动车,从城市到古驿道、历史遗迹、古镇古村的行进路线清晰化和秩序化的信息化设施。
第三十一条标识系统建设内容
标识系统由视觉信息传达和信息载体装置两部分组成,分为记名类标识、定位类标识、引导类标识、解说类标识和禁止、警告、规制类标识等5大类。
1.记名类标识是表示道路名、区域名、人文历史景点名、设施名的标识。
2.定位类标识是通过区域地图等信息,让来访者了解现处位置周边状况的标识。
3.引导类标识是采用箭头加文字、图形引导来访者到达目的地的标识。
4.解说类标识是通过文字、图片、图形等形式,对特定事物进行讲解和说明的标识。
5.禁止、警告、规制类标识是通过文字、图形等形式,对来访者行为进行规范的标识。
第三十二条标识系统建设要求
南粵古驿道线路标识系统应结合古驿道线路、沿线发展节点、服务设施、交通节点、连接线等对象进行设置。线路服务设施中利用绿道网户外活动中心、驿站的,应在原有绿道标识系统上增设南粵古驿道线路标识。
标识系统的设计与建设须按照《南粵古驿道标识系统设计指引》执行,统一采用“南粵古驿道”标志。标识的文字、图案、规格和色彩为强制性内容,标识的材质、内容设置等各地可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第三节交通衔接系统
第三十三条交通衔接系统建设内容
交通衔接系统主要包括古驿道线路与区域交通系统、城镇交通系统和绿道系统的衔接。通过建设交通连接线、设置交通换乘点、完善停车配套设施、加强与绿道网衔接等措施,提高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可达性。
第三十四条交通衔接系统建设要求
1.与区域交通系统的衔接:加强古驿道线路与轨道站点、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出入口、客运码头等区域交通节点的衔接,结合标识系统的建设,按照就近原则建设公路、绿道等交通连接线。
表5-4南粤古驿道线路与区域交通系统衔接指引表
2.与城镇公共交通系统的接驳:在以风景道为路径载体的古驿道线路开设古驿道公交专线;结合古驿道线路附近的城镇公交线路停靠站或地铁站点设置换乘点,提供自行车租赁与停车服务,实现古驿道与城镇公交系统有效接驳。优化改造公共交通设施,提供自行车停放空间或搭乘设备,方便乘客携带自行车在目的地站点进行换乘。
3.与绿道系统的衔接:已规划或建设的绿道与南粵古驿道线路走向基本一致的,应依托绿道布局古驿道线路,并在绿道设施、绿道标识系统的基础上,增设南粵古驿道线路标识,避免重复建设。在绿道系统和南粵古驿道线路相交处,设置驿站或休憩亭,设置转换标识,配置必要的服务设施,实现无缝对接。
4设置交通转换节点:针对不同路径载体的古驿道交叉口,设置交通转换节点,实现各类型古驿道线路的有效衔接。与风景道交汇,可设置公交站点、公共停车场、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与绿道交汇,可设置休憩点、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与步道、古道交汇,可设置休憩点;与水道及其辅线交汇,可设置人行桥、摆渡码头、自行车租赁点等设施。
第六章功能利用策略
第一节古驿道产业发展
第三十五条古驿道产业带
加快推进古驿道与旅游产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现代农业、特色制造业等关联产业的融合,培育“南粵古驿道”综合品牌效益,优化整合沿线的“食、行、住、游、购、娱”等资源要素,加强配套设施建设、交通接驳和运营管理,带动文化旅游、体育运动、科普教育、文化创意等相关产业发展。
1.建设古驿道特色文化廊道。在古驿道沿线积极开展古驿道遗存、历史文化古城、古镇、古村的保护与利用,打造古驿道沿线的古道文化特色乡镇节点,同时结合各种民俗节庆及庙会等大型文化节事,开展古驿道历史文化体验、古道遗存观光、古驿道摄影、文艺创作、民俗展示等文化活动,带动雕刻艺术品、草编织品等地方特色工艺品的营销,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2.强化古驿道旅游产业带。通过古驿道线路把历史文化资源、旅游景点、沿线镇村和农业生产基地串联起来,发展人文体验、自然观光、生态休闲、运动探险等类型旅游产业。通过步道、绿道、风景道、水上游线的建设,串联不同类型的旅游景点,构建古驿道沿线的徒步游、骑行游、自驾游和水上游等多种游览方式。引导沿线乡村发展休闲民宿、农家乐、休闲农场等配套服务,带动农民就业和创业,促进沿线镇村经济的发展。
3.发展古驿道户外体育运动产业带。以古驿道线路及其沿线发展节点为依托,有效整合古驿道沿线休闲步道、登山道、绿道、古村、公园、景区等路径及体育场地,积极开发康体健身、生态休闲、户外运动等类型的体育活动,组织城乡居民开展徒步、慢跑、定向运动、绿道骑行、野外穿越、划船等为主题的古驿道品牌赛事,着力构建集体育、休闲、旅游于一体的古驿道体育带,促进全民健身服务业的发展。
4.构建古驿道科普长廊。通过展示原生人文及自然场景、设置教育信息讲解牌、建立展示场馆、教育培训场地、周期性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教育活动等措施,建设集知识普及、环境教育、文化传承、科技宣传于一体的古驿道科普长廊,推动科普旅游业的发展。
5.引导形成古驿道特色制造业走廊。积极引导地方在古驿道沿线发展特色产品制造产业,结合古驿道旅游开发,形成生产、参观、购物、科普于一体的新型旅游产品。通过构建生产、服务一体化的特色制造业走廊,更好发挥古驿道对当地经济的全面带动和促进作用。
第三十六条古驿道主题文化遗产线路
整理和挖掘古驿道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事件、人物及与驿道往来联系紧密而富有吸引力的人文素材,策划9条特定主题的文化遗产线路,促进古驿道的活化利用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
1.南北通融文化遗产线路。是我省历史最悠久、古驿道遗存保存最完整的线路。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古驿道成为武力和政治确保统一的基础交通条件和纽带,也为南北通融创造了交通条件。线路结合古道、古关、海防卫所、古遗址等军事设施和文化遗产,开展户外徒步、骑行和文化展览等活动,体验感知不同历史时期国家版图的演变历史,提升文化自信。
2.葛洪与中医药文化遗产线路。以葛洪的炼丹和研宄中草药为主题,深入挖掘葛洪的典故传说,结合利用罗浮山、南海西樵山和广州越岗院(即今三元宫〉等历史文化遗产,策划中医药健康旅游、非遗展示、中草药种植与博览等活动。
3.汤显祖岭南行文化遗产线路。该线路反映了明代戏剧大师汤显祖岭南远谪之行所发生的历史轶事。他在岭南的韶关、广州、湛江徐闻、惠州罗浮山、深圳南头、端州、徐闻、澳门等地均留下过足迹与众多不朽诗篇。结合徐闻贵生书院、深圳南头参里山等重要节点,策划戏剧节、文化论坛、参禅访道等活动。
4.驿道古酒文化遗产线路。岭南美酒凝聚着岭南人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韶关石塘村的“堆花米酒”、广州的“石湾米酒”、佛山的“九江双蒸”以及梅州、河源和潮汕等地的糯米酒等。结合沿线村落丰富的古酒品种、酿造工艺和酒器皿等内容,打造驿道古酒文化之旅,体验先民生活的智慧之道。
5.西学东渐文化遗产线路。岭南地区自古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南粵古驿道也随之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通道。智药三藏、菩提达摩、沙勿略、利玛窦和马国贤等重要历史人物均在岭南留下足迹。结合光孝寺、南华寺、西来庵、台山上川岛教堂、澳门圣母圣诞主教堂等文物古迹,开展宗教游览、文化远足等活动,体验历史地理场景,感受中西文化的交融。。
6.瓷器文化遗产线路。对外贸易的航海航线是南粵古驿道系统对外的拓展,用于古代丝绸、瓷器和茶叶运输的古驿道是体现南粵对外贸易历史记忆价值的重要载体。在南粵古驿道上至今仍保留有许多知名的窑址,如广州西村窑、潮州笔架山宋窑、惠州东平窑、新会官冲窑等。结合南粵古驿道沿线的古码头、古窑址、古商行、古瓷器等文化遗产,形成体验岭南瓷器文化的遗产线路。
7.香山古道群英故里文化遗产线路。这是一条改变近代中国命运,英才汇聚的线路。沿线群英荟萃,涌现出了孙中山、郑观应、张文湛、容闳、唐绍仪、唐国安、肖友梅、苏兆征、古元、马应彪、唐翘卿、徐润、郭乐、唐廷枢、黄宽等名人,是南粵古驿道中最具有中国现代国家记忆历史意义的线路。活化利用沿线名人故居、古村古镇,策划徒步、骑行和文化展览等活动。
8.《世界记忆》侨批和银信文化遗产线路。银信和侨批是海外华侨与国内眷属亲人情感联系的精神纽带与经济纽带。“侨批之旅”可以从汕头历史城区开始通过驿道一直延伸到梅州,串联樟林古港、西堤公园、汕头小公园、饶宗颐纪念馆、潮州古城、茂芝会议旧址、三河坝纪念馆、梅州松口移民纪念地、大埔侨批博物馆等重要节点。“银信之旅”将教堂、学校等公共建筑、碉楼群、近现代工业遗产、华侨名人故里和银信银号等串联起来,打造成为体验海内外华人的集体记忆情感空间的主题文化之旅。
红色之旅文化线路。古驿道曾书写众多革命先烈们的不朽传奇。如毛泽东飞舟险渡韶关乐昌九泷十八滩、朱德主持召开“茂芝会议”、陈毅在梅岭写下著名诗篇《梅岭三章》、梅州大埔三河坝战役”、红七军“血战梅花,强渡武江”等。该线路将结合主题载体和节点形成红色主题文化之旅。
古驿道特色镇村发展规划
第三十七条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
结合南粵古驿道线路沿线的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及部分古驿道历史节点,建设251个融合文化、旅游、产业、生活等功能的南粵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通过挖掘、保护与活化利用古驿道文化资源,带动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产业发展,激活沿线古驿道特色乡镇的产业活力,促进小镇的经济发展。
第三十八条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
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是指历史上因古驿道而兴,传统风貌建筑数量较多、保存较好,或反映一定时期的古驿道历史文化的村落。
以古驿道线路为载体,串联沿线419个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结合广东省绿道建设、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等工程,形成以线串点的古驿道文化乡村带,为沿线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沿线村落经济的发展。
第三十九条古驿道特色镇村发展指引
1.与古驿道直接相关,尚有部分古驿道遗存或遗址,如古驿道线路穿越或驿铺所在的镇村。该类特色镇村应做好古驿道遗存或遗址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并通过古驿道、驿站的建设,串联沿线的文化节点,发展成为古驿道文化旅游特色镇村。
2.位于古驿道周边,与古驿道历史事件具有一定的联系,如与古驿道军事、邮驿、商贸、迀徙、宦游等历史事件相关的镇村。该类型镇村应注重对古驿道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展示,通过建设古驿道、名人、历史事件等主题展览馆,发展成为古驿道沿线的重要文化节点镇村。
3.位于古驿道线路内,传统风貌保存良好的村落,如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历史古镇古村等。该类型特色镇村应结合镇村的整体保护与利用,充分融入古驿道文化内涵,注重镇区、村落内部的传统建筑的保护,游径系统、标识系统、交通衔接、配套设施等方面的建设。
表6-1南粤古驿道线路特色乡镇、特色村落一览表
第三节古驿道精准扶贫规划
第四十条古驿道沿线贫困村分布
借助南粵古驿道线路带动粵东西北地区沿线贫困村的发展,是古驿道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职能。结合广东省《关于印发《新时期相对贫困村定点扶贫工作方案》的通知》〈粵扶组〔2016〕4号)中确定的贫困村名录,通过筛选,古驿道线路两侧各5公里范围覆盖的贫困村数量约为1320个,约占全省2277个贫困村总数的约60%。
表6-2南粤古驿道线路沿线贫困村一览表
第四十一条贫困村分类发展指引
根据古驿道线路沿线贫困村自身及周边资源特点、县域产业发展思路与扶贫计划、古驿道沿线功能需求,按照扶贫措施划分为旅游观光型、农林发展型、城郊服务型和生态改善型四类扶贫村。
1.旅游观光型扶贫村。主要包括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古村落及与古驿道相关的人文、自然资源较为丰富集中的村落。该类型村庄可结合资源进行观光游、休闲游、农业体验游等产业开发,改善人居环境,结合历史遗迹的保护与文化内涵的挖掘,优化服务设施。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古驿道连接线、古村建筑修复、古村标识系统、精品民宿、村庄环境整治、村庄景观优化、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等。
2.农林发展型扶贫村。地处农产品资源、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的贫困村。该类型村庄通过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林)场和种养大户,增加就业,探索农产品电商平台、观光农业、林下经济等发展内容。同时,通过古驿道带入人流,进行农业观光、农家乐体验等活动。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古驿道连接线、现代农业生态园、农田景观、农家乐、乡村绿道、停车场、农田水利设施等。
3.城郊服务型扶贫村。是指自身旅游资源和特色农业资源不是特别突出,但位于城郊古驿道沿线、重点发展区域或发展节点周边的贫困村。该类型村庄结合古驿道沿线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提供相关配套服务,如住宿、餐饮、商业、休憩、通讯等内容。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古驿道连接线、休闲民宿、农家餐厅、农家商业街、运动广场、休闲茶馆、自行车驿站、停车场等。
4.生态改善型扶贫村。主要指人口规模少、交通可达性差、位于生态敏感区内的贫困村。该类型村庄结合古驿道开发,以生态保护为目标,分类实行生态补偿、环境整治、异地安置等措施,同时加大村庄的危房改造、交通可达性、生活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力度,提升留村村民的生活质量。重点建设项目包括古驿道连接线、生态民宿、环卫基础设施、徒步栈道等。
第四节古驿道户外运动发展规划
第四十二条古驿道户外运动项目
利用古道、步道、绿道、风景道、水道等古驿道线路载体和历史文化城镇村、水文地貌等特色资源,开展户外运动项目,发展“南粵古驿道”体育产业带。
表6-3南粤古驿道线路户外运动项目指引表
结合古驿道线路主要选取徒步运动、骑行运动、定向运动、水上运动等适合大众的项目类型,规划古驿道户外运动典型段落长度约1800公里。
表6-4南粤古驿道线路户外运动典型段落线路一览表
第四十三条古驿道户外运动活动组织
加大“南粵古驿道”户外运动品牌赛事的组织和宣传,应充分利用各地市现有体育赛事,将古驿道和徒步、定向越野等赛事相结合,将户外休闲、健康运动等理念融入古驿道线路,为公众提供主题多样、类型丰富、长期性的户外公共产品。户外运动项目的组织和开展需考虑安全性,开展低危险级别以下的活动,以保障人身安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应在项目地点或附近建设医疗急救点、安全防护设施,满足大众户外运动的各项需求。对于线性、区域性、长距离的户外运动项目,应配套完善的标识系统,帮助人们快速识别位置。
古驿道旅游发展规划
第四十四条多样化的主题游径
结合古驿道沿线地形地貌、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等条件,策划多样化的古驿道主题游径,并配套相应的旅游服务设施。
1.历史文化径:是沿线现存古道、历史文化古城、古镇、古村等历史遗存集中,具有历史意义或游憩价值,以历史文化体验与展示为核心主题的游径。结合保护与活化利用,可开展古驿道历史展览、民俗体验、古城采风、古迹探寻、古建考察、主题摄影等活动。
2.地理探险径:是沿线分布有山区、峡谷、河流、森林等典型地貌特色的自然景观资源,以地理探险为核心主题的游径。可开展徒步旅行、森林探险、野外生存体验、山地穿越、定向越野等活动。
3.自然观光径:是依托古驿道途经的乡村田园、风景名胜、山水风光等景观优美的地区,以自然观光为主题的游径。可开展古村游览、自然观光、湿地体验、近海休闲等活动。
4.近郊休闲径:是位于城市近郊,依托古驿道沿途主要历史古迹、郊野公园、田园湖泊、水岸岛屿等资源,以郊游休闲为主题的游径。可开展徒步骑行、滨海观光、田间垂钓、林果采摘等活动。
第四十五条多元的古驿道旅游产品
以古驿道为依托,整合沿线的人文、自然等特色资源,开发多样化的古驿道旅游产品,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引、优势互补、特色突出”的产品体系。
1.古驿道文化体验产品。加大对古驿道遗存、古驿道相关的历史城镇村、以及其他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通过修复、复原、展示、演绎等方式,提供古驿道遗存主题公园、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古驿道文化展览馆、古驿道历史民俗表演等文化产品。
2.古驿道游览观光产品。通过古驿道线路和连接线串联沿线发展节点,结合资源整合、改造提升、文化注入、场景再现等手段,提供古驿道文化探寻之旅、古驿道古风摄影之旅、古驿道游船之旅、古驿道骡马之旅、古驿站民宿体验之旅等旅游产品。
3.古驿道户外运动产品。结合古驿道在历史上人类行走、运动以及亲近自然的特征,加大对古驿道线路及沿线资源的户外体育运动开发,通过完善运动场地、提供运动配套设施、加大体育活动组织力度等方式,提供包括“奔向广东第一峰铁人三项挑战赛”、“南粵古驿道定向大赛”、“穿越丹霞”、“古驿道骑行赛”、“古水道划船赛”等“南粵古驿道”户外运动品牌赛事和活动。
4.古驿道生态休闲产品。结合古驿道深入郊野山川、森林、湖泊等环境特征,串联沿线生态资源,积极开发参与性强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产品,融入休闲观光、科学考察、科普教育、亲子娱乐等项目,增加古驿道的趣味性。
第七章规划建设指引
第四十六条粤北秦汉古驿道线路
粵北秦汉古驿道线路包括3条主线和3条支线,总长约951公里,其中陆路长约668公里,水路长约283公里,途经韶关、清远2个地级市及境内的乐昌市、乳源县、仁化县、连州市、阳山县与英德市等6个县市。主线包括西京古驿道(西线)西京古驿道(东线)和茶亭古驿道,长约580公里;支线包括宜乐古驿道、城口湘粵古驿道、阳山秤架乡古驿道等,长约371公里。
表7-1西京古驿道(西线〕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西京古驿道(西线〕经过清远市连州市、阳山县与英德市,以顺头岭古道为首为最初的秦朝南下线路,北连湖南省宜章县,经连州市顺头岭古道(南天门古道〕经星子镇等汇入连江线路,溯连江而下经连州市区、阳山县至英德市。 |
线路类型 | 陆路:83公里;水路:172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连州北发展区、清远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主要发展节点:南天门古道、慧光塔、连州古城、龙潭古道、湟川三峡、广东贤令山森林公园、洽洸古镇、英德草原天门沟景区、湟溪关、铺头街古道遗址等; 次要发展节点:山洲村北门楼、黎水村古堡、星子镇峰园村、火山峰森林公园、龙坪镇元璧村、燕喜山摩崖石刻、大云洞摩崖石刻、广东天湖森林公园、巾峰山摩崖石刻、惠爱医院旧址、同冠峡、青莲镇、石牯塘村、蓬莱寺塔、英西峰林、功垂捍御牌坊等。 |
特色镇村 | “特色乡镇:7个,包括星子镇、大路边镇、连州镇、龙潭古镇、青莲镇、大湾镇、洽洸镇等; (2)特色村落:11个,包括卿罡村、星子黄村、沙坊村、元璧村、顺头岭村、峰园村、山洲村、黎水村、百土脚村、南天门村、石牯塘村等。 |
|
|
主题游径 | 顺头岭历史文化径、星子河自然观光径、连州历史文化径、连江自然观光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古道、古堡、古关遗址开展古道探秘、商旅文化体验、军事文化体验,结合燕喜山石亥刘禹锡、韩愈相关遗址、诗文石刻寻迹发展宦游文化寻迹、城郊休闲、生态观光活动,结合古城遗址发展古城观光与文化体验等活动,结合连江、贤令山公园、天门沟公园等开展骑行运动、自然观光、徒步旅行等活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3个,连州镇、阳山阳城镇、洽洸镇等; (2)一级驿站:9个,顺头岭景区驿站、星子镇驿站、麻步镇驿站、龙潭古镇度假区驿站、小江镇驿站、大湾镇驿站、青莲镇驿站、秤架乡驿站、芙蓉村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重点加强与武广铁路英德西站、京广铁路英德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连州汽车站、阳山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清连高速的衔接。 (2)加强与连南千年瑶寨、乳源大峡谷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2西京古驿道(东线〉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北至老坪石镇往湖南宜章方向,南下经梅花镇、云岩镇、大桥镇、乳源、凤田、江湾、罗坑至洽洸。 |
线路类型 | 陆路:194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乳源-乐昌发展区、南岭发展区、清远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主要发展节点:老坪石宜乐古道与码头、金鸡岭风景名胜区、梅花岗隘、下开封桥宜乐古道、猴子岭西京古道、观澜书院、必背瑶寨、腊岭西京古道、广东南岭国家森林公园、云门寺等; (2)次要发展节点:武阳司宜乐古道、黄金洞古道、万古金城、火烧隘、黄金隘、高车岭隘、朱家紫阳书院、五汪谭氏宗祠、红豆杉森林公园、通天箩、通济桥、朱德元帅祖居朱家陇遗址、大富桥、镇溪祠古戏台、正觉寺遗址、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乳源大峡谷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10个,包括坪石镇、梅花镇、云岩镇、大桥镇、必背镇、乳城镇、桂头镇、罗坑镇、凤田镇、江湾镇等; 〔2〕特色村落:6个,包括武阳司村、罗家渡村、黄金洞村、红云村、梯下村、杨溪乡罗坑村等。 |
主题游径 | 西京古道历史文径、乳源近郊休闲径、船底顶地理探险径、天门沟自然观光径。 |
功能指引 | 沿西京古道沿线结合丰富古道与相关遗址资源发展邮驿文化体验、宦游文化寻迹,结合乳源瑶族特色历史村落与镇村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体验,结合南水水库、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温泉度假区、罗坑水库等发展生态探险、水库氧吧、古村体验、漂流探险、城郊休闲活动,结合船底顶、天门沟等发展山地探险、徒步运动、自然观光等户外运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3个,老坪石镇、乳源乳城镇、洽洸镇等; 〔2〕一级驿站:6个,云岩镇驿站、大桥村驿站、南水森林公园驿站、凤田镇驿站、罗坑镇驿站、天门沟景区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武广高铁韶关站、京广铁路坪石站、韶关东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乳源汽车站、罗坑汽车站、洽洸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京珠高速、乐广高速等高速公路的衔接。 〔2〕加强与必背瑶寨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3茶亭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北跨南风坳至湖南省蓝山县,南下经三水瑶族乡、丰阳镇、东陂镇、西岸镇至连州古城;支线自西岸镇经石马往广西江华县。 |
线路类型 | 陆路,长度131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连州北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东陂古道、茶亭古道、丰阳古道、石马径古道、连州地下河等; 〔2〕次要发展节点:丰阳镇丰阳村、冯达飞故居、西岸镇石兰寨、星子黄村古堡、保安镇卿罡村、沙坊村、西岸镇马带村、西岸镇冲口村、龙坪镇元璧村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6个,包括三水瑶族乡、丰阳镇、东陂镇、西岸镇、星子镇、大路边镇等. 〔2〕特色村落:8个,包括丰阳村、茶亭村、白家城村、东陂村、石马村、冲头村、石兰寨、马带村等。 |
主题游径 | 连州历史文化段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丰富的丰阳、东陂等古道、白家城村等古村、东陂古镇等资源开展古道骑行、民俗体验、徒步运动、古村体验、生态观光等体验活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1个,连州镇; 〔2〕一级驿站:4个,沙坪镇驿站、丰阳镇驿站、东陂镇驿站、西岸镇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连州汽车站的衔接;加强与二广高速的衔接。 〔2〕加强与连州地下河等周边自然资源的交通衔接。 |
第四十七条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
北江-珠江口古驿道线路分为北江段和珠江口段,包括4条主线和15条支线,总长约3009公里,主线长约1511公里;支线长约1498公里。其中陆路长约1427公里,水路长约1582公里。
北江段包括2条主线和9条支线,总长约1773公里,其中陆路长约919公里,水路长约854公里。线路顺北江而下,经过韶关、清远、佛山、广州等4个地级市及境内的南雄市、始兴县、翁源县、南海区、从化区、花都区等20个区县。主线包括北江古驿道和南雄-广州古驿道,长约948公里;支线包括流溪河古驿道、滃江古驿道、乌迳古驿道、水口-南亩古驿道、始兴清化古驿道、翁源桂花-龙马古道、翁源古驿道、佛冈古驿道、花县古驿道等,长约825公里。
珠江口段包括2条主线和6条支线,总长约1236公里,其中陆路长约508公里,水路长约728公里。线路沿珠江口水系,水陆联运,南至澳门,西抵恩平,途径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5个地级市及境内的16个区县。主线包括广佛中古驿道和香山古驿道,长约563公里;支线包括台山古驿道、台恩古驿道、明鹤古驿道、肇鹤古驿道、崖门古驿道、潭江古驿道等,长约673公里。
表7-4北江古驿道、南雄-广州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北江古驿道是从南雄经北江上游浈江到韶关市区,再顺北江而下,经清远至佛山三水思贤滘,最终到达广州黄埔古港。 南雄-广州古驿道是从南雄经北江上游浈江到韶关市区,再顺北江而下,经清远至佛山三水思贤滘,最终到达广州黄埔古港。 |
线路类型 | 北江古驿道:水路,长度580公里; 南雄-广州古驿道:陆路,长度368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南雄发展区、丹霞山发展区、清远发展区、广佛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梅关关楼与古城、乌迳新田村、回龙寺塔、珠玑古镇、广州会馆、三影城、南雄府城、打锣寨上京古道、韶关古城(芙蓉驿)、南华寺、犁市当铺、韶州府学宫大成殿、莲花山古道遗址、猪头岭古道、余靖墓、广东韶关国家森林公园、张九龄家族墓地、东京古道遗址、牛栏洞遗址、广东英德国家森林公园、英德古城、宝晶宫风景名胜区、湟溪关、浈阳峡栈道、藏霞古洞、飞霞风景名胜区、鳌头塔、政江塔、胥江祖庙、魁岗文塔等; 〔2〕次要发展节点:钟鼓岩摩崖石刻、里东戏台、南雄梅关森林公园、黄坑溪塘村、帽子峰森林公园、南雄苍石寨森林公园、南雄竹嵩坑森林公园、青嶂山、百顺黄屋城村、马市镇黄塘村、大安坪、罗围城堡遗址、始兴南山、石下村、东湖坪村、周田镇张屋村、丹霞山、走马岗遗址、北江农军学校旧址、小坑国家森林公园、仙人塔、石峡遗址和马坝人遗址、韶关南华森林公园、拱桥岭遗址、白土镇大村、滑水山、英城街道下寮村、观音岩摩崖石刻、功垂捍御牌坊、峡山石刻、龙牙峡、太和洞、大旗头村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36个,包括乌迳镇、南亩镇、水口镇、珠玑镇、帽子峰镇、马市镇、太平镇、罗坝镇、隘子镇、司前镇、周田镇、小坑镇、沙溪镇、大坑口镇、犁市镇、英城镇、横石水镇、连江口镇、高桥镇、飞来峡镇、石角镇、乐平镇、白坭镇、芦苞镇、西南镇、河口镇、大塘镇、太平镇、良口镇、温泉镇、鳌头镇、棋杆镇、龙潭镇、神岗镇、钟落潭镇、人和镇等; 〔2〕特色村落:42个,包括梅岭村、梅关村、新田古村、溪塘村、篛过村、黄屋城村、黄塘村、廖屋村、白围村、石下村、东湖坪村、深渡水村、夏富村、黄洞、大村、曹角湾村、下寮村、黎洞村、石梨村、社岗村、井岭村、牛岗地村、旧岭村、迴岐村、大旗头村、长岐村、古灶村、连塘村、街口村、米埗村、钟楼古村、钱岗古村、缠岗村、乌石村、麻村、龙角村、隔塘、碰湖村、梅田村、鸦湖村、江村、鸦岗村等。 |
主题游径 | 梅关历史文化径、南雄近郊休闲径、始兴自然观光径、韶关历史文化径、英德近郊休闲径、清远历史文化径、佛山自然观光径、广州历史文化径、白云近郊休闲径、佛冈自然观光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梅关古道、珠玑古道等开展古关古道文化体验,结合周边帽子峰、梅岭森林公园等开展银杏游览、生态旅游,结合南雄古城、韶关古城、广州会馆、犁市当铺等开展商贸文化体验、古城游,结合始兴满堂围等围楼、翁源湖光坝、八卦围等开展围屋文化观光、古村游览等活动,结合北江及其周边自然资源开展北江文化体验、军事文化体验、渡口观光体验、畳民文化体验、近郊骑行、温泉度假、生态观光等活动,结合古塔、南华寺等古寺、摩崖石刻等开展宗教朝拜、石刻文化观光等活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5个,南雄珠玑镇、韶关浈江区、飞来峡景区、三水西南镇、从化区街口街道等; 〔2〕一级驿站:11个,江口镇驿站、平埔村驿站、南华寺驿站、大坑口镇驿站、清溪村驿站、英城镇驿站、清城区驿站、迴岐村驿站、芦苞镇驿站、东高桥驿站、碰湖村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重点加强与赣韶铁路南雄站、始兴站、丹霞站、韶关站,京广铁路韶关东站、英德站、连江口站、飞来峡站、源潭站、广州北站、广州站,武广铁路韶关站、英德西站、清远站、广州北站,广茂铁路三水站、广州站,广珠轻轨广州南站,广深铁路广州东站,厦深高铁广州南站等火车站的衔接;加强与乌迳汽车站、珠玑汽车站、南雄汽车站、古市汽车站、马市汽车站、始兴汽车站、深渡水汽车站、韶关汽车站、曲江汽车站、白土汽车站、沙溪汽车站、乌石汽车站、清远新城汽车站、英德汽车站、三水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加强与赣韶高速、乐广高速等高速公路的衔接。 (2)加强与帽子峰等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5广佛中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广佛中古驿道是北江水道往珠江口几大城市出海的水道,包括广佛重要水道汾江、东平水道、横门水道、洪奇沥水道、蕉门水道等。经佛山市三水区、南海区、佛山市区、顺德区,广州市区、番禺区、黄埔区、南沙区,中山市等市区。 |
线路类型 | 水路:467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广佛发展区、中山-珠海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主要发展节点:佛山古城、佛山祖庙、南风古灶、黄埔古港、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琶洲塔、广州古城、深井村、珠村、小洲村、黄埔军校旧址、南越王墓、怀圣寺、光孝寺、圣心大教堂、黄埔军校旧址、沙面、陈家祠、十三行、沙湾镇、留耕堂、余荫山房、石楼镇大岭村、黄圃古码头遗址及鳌山村古石径、中山黄圃镇等; (2)次要发展节点:东华里古建筑群、北滘镇碧江村、清晖园、金楼及古建筑群、西山庙、青云塔、明远桥、真武庙、聚奎阁、冰玉堂、清真先贤古墓、三元里平英团遗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紫坭村、三善村、西村、化龙镇潭山村、莲花城、塘坑村、南汉二陵、莲花山古采石场、金锁排灯塔、舢舨洲灯塔、广州滴水岩森林公园、广州滨海红树林森林公园、广州大夫山森林公园、莲花山风景名胜区、黄阁镇莲溪村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12个,包括西樵镇、九江镇、北滘镇、南朗镇、三乡镇、太平镇、良口镇、温泉镇、鳌头镇、棋杆镇、龙潭镇、神岗镇等; (2)特色村落:18个,大旗头村、长岐村、古灶村、塱头村、蓝田村、藏书院村、茶塘村、高溪村、连塘村、街口村、米埗村、钟楼古村、钱岗古村、缠岗村、乌石村、麻村、龙角村、隔塘等。 |
主题游径 | 广佛历史文化径、南沙水道自然观光径、广佛近郊休闲径、中山水道自然观光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广州古城、佛山古城、佛山祖庙、梁园、北京路等打造广府文化、古道文化、骑楼文化、岭南园林文化、古城文化和军事文化体验,结合松塘村、小洲村等岭南古村落打造古村落文化体验,结合珠江、汾江、出海口、灯塔、古桥等打造水道文化、海丝文化、军事文化体验与近郊生态休闲旅游活动。 |
服务设施 | 区域服务中心:1个,广州越秀区; (2)级驿站:4个,佛山祖庙驿站、番禺莲花山景区驿站、沙湾镇驿站、五桂山区驿站。 |
交通衔接 | 重点加强与广茂铁路佛山站、三水站,广珠轻轨广州南站、顺德站,贵广高铁广州南站、佛山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顺德汽车站、佛山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广明高速的衔接。 加强与周边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6香山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香山古驿道是从中山往澳门的古道,经过中山市、珠海市。 |
线路类型 | 陆路:96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中山-珠海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南朗镇、中山历史城区、五桂山区、孙中山故居、翠亨村、三乡镇古鹤村、唐家湾镇、陈芳家宅、前山寨城、凤凰山古道遗址、长南迳古道遗址、凤凰山、斗门镇、东澳铳城等; (2)次要发展节点:南塘村、左步村、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烟洲书院、烟墩山塔、马公纪念堂、桂南村、雍陌村、南桥村、金钟水库、中山三乡小琅环森林公园、中山长江水库、淇澳村、会同村、前山寨城、南屏镇北山村、排山村、后沙湾沙丘遗址、赤沙湾沙丘遗址、唐家三庙、万山海战遗址、唐绍仪故居、淇澳-担杆岛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5个,包括三乡镇、南朗镇、南屏镇、唐家湾镇、斗门镇等; 〔2〕特色村落:9个,包括南塘村、左步村、翠亨村、桂南村、石鼓村、南桥村、三乡镇古鹤村、淇澳村、会同村等。 |
主题游径 | 香山古驿道历史文化径、香山古驿道近郊休闲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古道遗址、凤凰山风景区等打造徒步旅行、登山运动、生态休闲活动,结合古村落、孙中山故居、中山历史城区等打造文化游览、古城体验、古村休闲活动,结合淇澳岛等打造户外休闲、生态观光项目。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1个,中山历史城区;〔2〕一级驿站:1个,前山驿站。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广珠城轨中山站、中山北站、珠海北站、珠海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中山汽车站、唐家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广澳高速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周边景区的交通衔接。 |
第四十八条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
东江-韩江古驿道线路分为东江段和韩江段,包括2条主线和15条支线,总长约3179公里。主线长约1285公里,支线长约1894公里。其中陆路长约1797公里,水路长约1382公里。
东江段包括1条主线和8条支线,总长约1464公里,其中陆路长约940公里,水路长约524公里。线路从广州出发,沿东江经东莞、惠州至河源龙川,向北至江西赣州,向东转陆路接梅江、韩江。途经广州、东莞、惠州、深圳、河源5个地级市及境内的莞城区、博罗县、龙门县、龙岗区、东源县、龙川市等14个区县。主线为东江古驿道,长约476公里;支线包括广州-惠州古驿道、惠州-龙川古驿道、西枝江古驿道、增城-龙门古驿道、和平古驿道、新丰古驿道和紫金古驿道,长约988公里。
韩江段包括1条主线和7条支线,总长约1715公里,其中陆路长约857公里,水路长约858公里。线路顺梅江、韩江而下,经梅州、潮州到达韩江出海口;溯韩江而上,可接汀江,达福建长汀县。途经梅州、潮州、汕头、揭阳4个地级市及境内的梅县、松口、大埔、饶平、潮安、澄海等30个区县。主线为韩江-汀江-梅江古驿道,长约809公里;支线包括梅州-平远古驿道、梅州-兴宁古驿道、梅州-潮州古驿道、丰顺-揭阳-潮州古驿道、梅州-蕉岭古驿道、石窟河古驿道、大埔-饶平古驿道,长约906公里。
表7-7东江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东江古驿道途径东莞、惠州、河源、龙川等县市,以东江古水道为主要线路,该线路自秦汉以来一直是岭南地区历史上重要的民系迁徙和海丝商贸的重要通道。线路西达广州,东接韩江古驿道。 |
线路类型 | 水路:435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惠州发展区、万绿湖发展区、龙川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主要发展节点:东莞莞城、石龙古镇、江边古村、苏村、罗浮山自然保护区、罗阳老街历史城区、惠州古城、白面石自然保护区、墨园古村、黄沙洞自然保护区、越王山自然保护区、梧桐山森林公园、源城历史城区、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东江画廊景区、苏家围古村、塘心古村、佗城古城、龙川老隆镇、大坝古村、黄石古盐道遗址、五合径古道遗址、枫树坝自然保护区等; (2)次要发展节点:可园、下坝古村、黄家山村、塘尾古村、南社古村、苏屋岗遗址、明月古寺、泊头古码头遗址、梅花墩窑址、银岗窑址、铁岗村、泗州塔、东坡井、包公巷古码头遗址、东新桥古码头遗址、西枝江古码头遗址、岚派古村、南坑村古码头遗址、龟峰塔、石峡恐龙蛋化石埋藏地、龙川学宫、壮坑龙潭古道遗址、欧江村、葛藤石径古道、增寨坑古栈道遗址、南园古村等。 |
特色镇村 | ⑴特色乡镇:12个,包括石龙古镇、园洲镇、龙溪镇、罗阳镇、横沥镇、芦洲镇、古竹镇、义合镇、蓝口镇、佗城镇、老隆镇、通衢镇等。 ⑵特色村落:11个,包括黄家山村、南社村、塘尾村、江边村、铁岗村、墨园村、沐村、岚派村、李田村、苏家围村、塘心村等。 |
主题游径 | 东莞石龙-惠州古城历史文化径、白面石自然保护区-古竹镇自然观光径、河源源城区-苏家围古村历史文化径、苏家围古村-塘心古村自然观光径、龙川佗城-老隆镇历史文化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旭日古村等开展生态观光、道教文化主题旅游活动;结合惠州历史城区、罗阳老街历史街区等景点,开展古城文化体验旅游;结合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河源历史城区、东江画廊景区等,开展生态观光、体育运动、文化旅游等功能;结合佗城历史城区、龙川老隆镇、塘心古村等节点,开展古城、古镇、古村文化体验游。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5个,东莞莞城区、罗阳镇、惠州惠城区、河源义合镇、龙川佗城镇等; (2)一级驿站:11个,铁同村驿站、黄家山村驿站、苏村驿站、横沥镇驿站、芦洲镇驿站、古竹镇驿站、仙塘镇驿站、义合苏家围驿站、蓝口镇驿站、老隆镇驿站、通衢镇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重点加强与京九铁路惠州西站、惠州站、河源站、龙川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东莞市汽车站、惠州市汽车站、河源市汽车站、龙川市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广惠高速、长深高速、汕湛高速、龙河高速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罗浮山自然保护区、新丰江国家森林公园、惠州古城、佗城古城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8韩江-汀江-梅江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韩江-汀江-梅江古驿道经过五华县、兴宁市、梅州市、丰顺县、潮州市与汕头市,以韩江为主要通道的航道,从唐宋开始就承担潮汕地区往中原的沟通商贸作用,经三河镇之后,沿汀江往福建,沿梅江往梅州、惠州,过五华接陆路,往广州。 |
线路类型 | 水路:777公里;陆路:32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梅州发展区、潮汕揭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蓝关古驿道遗址、华城镇、五华汤湖热矿泥山庄、水寨镇、梅州古城、阴那山风景区、松口古镇、三河古镇、留隍镇、凤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潮州古城、龙湖古寨、澄海老城、蓬州所城、大莱芜炮台、锦山古道遗址、茶阳古镇等; (2)次要发展节点:意溪镇、凤凰村、塔岗村、雄狮山塔、长乐学宫、大布村、顶巷村、上坝村、水口镇、杉里村、洋坑旅游风景区、详坑村、红杏坊、东郊村、客家公园、仙花村、万山村、松坪村、雁下村、灵光寺、小黄村、铜琶村、元魁塔、“丝纶世美”牌坊、汇城村、群丰村、邹鲁故居、银滩村、党溪村、婆姐岭古道遗址、广济桥、韩文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开元寺、龙美村、陈慈黉故居、凤岭古港(程洋岗村)、龟山建筑遗址、鳌头村、南港古港、腾辉塔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10个,包括华城镇、水寨镇、水口镇、雁洋镇、松口镇、三河镇、潭江镇、留隍镇、龙湖镇、意溪镇等; (2)特色村落:19个,包括凤凰村、塔岗村、大布村、大坝村、杉里村、详坑村、东郊村、仙花村、松坪村、雁下村、小黄村、铜琶村、汇城村、银滩村、党西村、象埔寨、高义村、龙湖古寨、鳌头村等。 |
主题游径 | 龙川-五华古驿道历史文化段、梅江自然观光段、梅州古城-三河古镇历史文化段、韩江自然观光段、潮州城区近郊休闲段、潮州古城历史文化段。 |
功能指引 | 结合蓝关古驿道遗址、华城镇等节点,开展古道观光、客家文化体验等功能;结合梅州古城、龙上口驿道遗址、西门桥驿道遗址等景点,开展古城古道游等功能;结合松口古镇、三河古镇、锦山古道遗址等节点,发展古镇古道体验功能;结合潮州古城、龙湖古寨等节点,发展潮州文化体验、古镇观光等功能。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3个,梅州梅江区、潮州湘桥区、汕头老城区等; 〔2〕一级驿站:12个,华城镇驿站、水寨镇驿站、小立村驿站、阴那山景区驿站、松口镇驿站、三河镇驿站、茶阳镇驿站、潭江镇驿站、留隍镇驿站、凤凰山景区驿站、龙湖古寨驿站、澄海区南门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厦深高铁潮汕站、广梅汕铁路梅州站、大埔站、潮州站、汕头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汕头汽车站、金石汽车站、潮州汽车站、潮州汽车站、大埔高陂汽车站、三河汽车站、梅县区松口汽车站、梅县丙雁汽车站、梅州粤运江南汽车站、五华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沈海高速、汕湛高速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梅州古城、潮州古城、龙湖古寨、樟林古港、汕头西堤公园历史文化街区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第四十九条西江古驿道线路
西江古驿道线路包括1条主线和5条支线,总长约988公里,其中陆路长约493公里,水路长约495公里。线路从湖南永州经灵渠南下,经漓江达广西梧州进入西江,顺西江而下,经肇庆封开县、德庆县、高要县、端州区、鼎湖区等区县,最后到达佛山三水思贤窖。向东可经东平水道到达广州。途经肇庆市的封开县、德庆县、高要区、端州区、四会市、广宁县、怀集县等7个区县。主线为西江古驿道,长约192公里;支线包括肇庆古驿道、贺江古驿道、怀封古驿道、绥江古驿道、怀四古驿道等,长约796公里。
表7-9西江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沿西江水道由西向东,沿线经封开县城、长岗镇;德庆新墟镇、县城、悦城镇;高要禄步镇、小湘镇;端州区;鼎湖区等。 |
线路类型 | 水路:长度192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肇庆端州发展区、封开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封川石街、杨池古村、德庆学宫、金林古村、罗洪古村、悦城龙母祖庙、七星岩景区、肇庆古城墙、崇禧塔、白石古村、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燕岩景区等; 〔2〕次要发展节点:封川古城墙遗址、开建古城墙遗址、泰新桥、华表石摩崖石刻、三元塔、龙山宫、盘龙峡景区、牧野茶亭、三洲岩摩崖石刻、河六岗茶亭、武垄古村、古蓬古村、龟顶山森林公园、文明塔、坑尾古村、蚬壳洲遗址、鼎湖山摩崖石刻、九龙湖森林公园、黄金谷森林公园、蚬岗村、茅岗建筑遗址、华光寺遗址、古洊水县遗址、六祖岩遗址、威州府遗址、花石洞天、状元湖森林公园、大坑山森林公园、燕都国家湿地公园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6个,包括江口镇、新墟镇、悦城镇、禄步镇、小湘镇、端砚文化小镇等; 〔2〕特色村落:7个,包括下典口村、大旺村、杨池古村、金林古村、罗洪古村、白石古村、蚬岗村等。 |
主题游径 | 封川古城历史文化径、西江华表石自然观光径、德庆古城历史文化径、肇庆城区近郊休闲径。 |
功能指引 | 结合封开封川古城墙遗址、封川石街等开展古道探秘、广信文化体验等活动;结合德庆学宫、三元塔等景点,开展孔庙文化体验旅游;结合悦城龙母祖庙、罗洪古村,开展龙母文化体验旅游;结合肇庆古城、白石古村、七星岩风景区等景点,开展古城观光、端砚文化体验、城郊休闲等活动;结合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等景点,开展生态观光、城郊休闲等活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3个,包括封开江口镇、德庆德城街道、肇庆端州区等; 〔2〕一级驿站:4个,包括长岗镇驿站、悦城镇驿站、禄步镇驿站、鼎湖山景区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南广高铁郁南站、南江口站、肇庆东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封开汽车站、德庆汽车站、肇庆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广梧高速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七星岩景区、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羚羊山古栈道文化森林公园、肇庆古城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第五十条潮惠古驿道线路
潮惠古驿道线路包括1条主线和6条支线,总长约757公里,均为陆路。线路从广州沿海岸线向东,经惠州、海陆丰、惠来、潮阳,最终到达潮州,向东可达福建。途径惠州、汕尾、潮州、汕头4个地级市及境内惠东、海丰、陆丰、惠来、潮南等13个区县。主线为潮惠古驿道,长约428公里;支线包括海丰-陆河古驿道、观音岭古驿道、陆丰-揭阳古驿道、潮阳-普宁古驿道、潮阳-揭阳古驿道和风吹岭古驿道等,长约329公里。
表7-10潮惠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主要沿324国道,由西向东沿线经过惠州市惠城区、惠东县,汕尾市海丰县、陆丰市,揭阳市惠来县,汕头市潮南区、潮阳区,抵潮州。 |
线路类型 | 陆路,长度428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潮汕揭发展区、海陆丰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惠州历史城区、古田省级自然保护区、惠东历史城区、长坑古道、范和古村、平政古村、羊蹄峻岭古道、海丰历史城区、莲花山省级森林公园、陆丰历史城区、甲子镇、惠来县城、靖海镇、潮阳古城、达濠古城、桃山村、龙湖古镇、潮州古城、饶平县城、柘林镇等; (2)次要发展节点:惠州西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坡井、泗洲塔、黄氏书室、归善学堂、邓演达故居、瓦窑岭窑址、霞角村、黄沙塘高桥、谭公村大夫第、田坑村、溪美村、平海古城、大星山炮台旧址、瑶埠村、千秋塘(方城〉古寨、新昔林村、洋坑(方城〉古寨、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彭湃烈士故居、赤山约农会旧址、方饭亭、坎下城城墙、官田村、大楼村、马路顶林氏宗祠、石寨村、广德禅院、元山寺、玄武山风景名胜区、白沙村、大塘村、新林村、新李村、赤山古院、堡内古寨、澳角炮台、京陇村、靖海风吹门关驿站遗址、靖海古城墙、东里寨、莲瑞流馨民居、沈所塔、东仙村、赤港石狮巷道、四序堂石刻、文光塔、莲花峰摩崖石刻、东湖岭古道、达濠古城墙、东湖古巷道、碧石风景区、潮海关旧址、崎碌炮台、揭东桑浦山-双坑省级自然保护区、紫陌山风景区、梅岗书院、林大钦墓、孙默斋墓、郑大进府、朱里洋村、丁允元墓、九规岭古官路遗址、猷巷古道、象埔寨、潮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开元寺、广济桥、广东红山省级森林公园、韩文公祠、己略黄公祠、笔架山潮州窑遗址、许驸马府、石坻头村、龙美村、八角楼村、桂林村、尚书村、黄冈丁未革命纪念亭、洋东瓦窑遗址等。 |
特色镇村 | “特色乡镇:12个,包括平潭镇、稔山镇、悦城镇、吉隆镇、鹅埠镇、梅陇镇、可塘镇、甲子镇、隆江镇、靖海镇、炮台镇、钱东镇等; 特色村落:17个,包括霞角村、范和村、窑埠村、平政村、千秋塘古寨、洋坑古寨、大楼村、新林村、新李村、京陇村、下底村、桃山村、朱里洋村、井里村、高义村、古巷一村、八角楼村等。 |
主题游径 | 惠东古驿道历史文化段、羊蹄峻岭古道地理探险段、海陆丰历史文化段、陆丰近郊休闲段、惠来古驿道历史文化段、惠来近郊休闲段、靖海滨海自然观光段、潮州汕头历史文化段、潮州城区近郊休闲段。 |
功能指引 | 结合惠州古城等开展东坡文化、古城文化体验等活动;结合羊蹄峻岭古道遗址,开展古道体验旅游;结合海陆丰历史城区,开展古城文化旅游;结合靖海古镇、汕头老城等节点,开展海防文化、侨批文化体验游;结合大埕所城、风吹岭古道,开展海防文化体验、滨海观光等功能。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7个,惠州惠城区、平海镇、海丰海城镇、陆河河田镇、惠来惠城镇、汕头老城区、潮州湘桥区等; 〔2〕一级驿站:15个,平潭镇驿站、平山镇驿站、范和村驿站、平政村驿站、鲘门镇驿站、可塘镇驿站、博美镇驿站、南塘镇驿站、隆江镇驿站、武宁村驿站、田心镇驿站、潮阳区驿站、西胪镇驿站、桃山村驿站、白石岭水库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京九线惠州站、惠州西站,厦深高铁鲘门站、潮阳站、潮汕站、饶平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惠州城北汽车站、惠州汽车站、惠东汽车站、海丰汽车站、陆丰汽车站、惠来汽车站、潮阳汽车站、龙湖汽车站、古巷汽车站、潮州汽车站、意溪汽车站、饶平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沈海高速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惠州历史城区、潮州古城、大埕所城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第五十一条肇雷古驿道线路
肇雷古驿道线路包括3条主线和12条支线,总长约2350公里,其中陆路长约1761公里,水路长约589公里。线路分东西两路,东路从肇庆端州出发,途经新兴、恩平、阳江、高州、雷州、徐闻,越琼州海峡直抵海南岛;西路从肇庆德庆出发,经罗定、信宜,再到高州与东路汇合,直达徐闻、海南,途径云浮、阳江、茂名、湛江、江门5个地级市及境内郁南、信宜、高州、雷州、阳春、恩平等25个区县。主线包括肇高廉古驿道、南江口-高州古驿道和梧雷琼古驿道等,长约874公里;支线包括南江古驿道、云城古驿道、新兴-恩平古驿道、新兴-阳江古驿道、阳江-茂名古驿道、阳江-遂溪古驿道、阳江-台山古驿道、鉴江古驿道、吴川-化州古驿道、调丰古驿道、南渡河古驿道和徐闻古驿道等,长约1476公里。
表7-11肇高廉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自肇庆高要区西江南岸向南,经马安镇、新桥镇、白诸镇达云浮市新兴县腰古镇与新兴县城,自新兴县城向东南方向,经布乾村、高村折南,经独鹤山至开平市苍城镇,向西南经歇马村至恩平市区,经大槐镇、合水镇至阳江市区,经白沙镇至乐安村折北,经茶水村、水寨村、潭水镇、三甲镇、乔连村、八甲镇、那霍镇、六符顶、石龙镇、安良堡村至高州市区,向西南经祥山镇、分界村至化州市区,向西经石湾镇、新安村、分界村至廉州市区,向西经龙湾镇、雅塘镇、青平镇、高桥镇、山口镇达广东、广西交界。 |
线路类型 | 陆路:460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新兴发展区、阳江发展区、高州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水东古驿道、歇马村、莲塘驿城遗址、阳江森林公园、水寨村、平云山旅游区、高州历史文化城区、化州学宫、新安村等; 〔2〕次要发展节点:水东村、布乾村、石河村、崖楼山森林公园、独鹤山、冯如故居、鳌峰公园、恩平县公立图书馆旧址、东湖森林公园、阳江温泉度假村、金山公园、鸳鸯湖公园、阳江学宫、那旦圩、蛤山水库、落马墩拱石砖桥、仙家垌森林公园、那霍镇、电白郡、县城旧址、玉湖风景区、安良堡村、高州冼太庙、高州水库、宝光塔、笔架山森林公园、竹界村古径、中火嶂森林公园、墩湖古径、那霍镇、石龙镇、分界村(化州〕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6个,包括合山镇、潭水镇、三甲镇、八甲镇、那霍镇、石龙镇等; 〔2〕特色村落:7个,包括水东村、布乾村、石河村、水寨村、安良堡村、新安村、分界村(化州)等。 |
主题游径 | 新兴县近郊休闲径、独鹤山自然观光径、恩平-台山近郊休闲径、阳江-恩平自然观光径、阳江历史文化径、阳江-茂名自然观光径、飞龙山地理探险径、高州古城历史文化径、高州-化州自然观光径、茂名近郊休闲径、廉江自然观光径。 |
功能指引 | 新兴县结合水东村古驿道资源开展古道探秘、民俗体验、户外运动等活动,阳东县与阳江市区结合东湖森林公园、阳江温泉度假村、莲塘驿城遗址、阳江森林公园、阳江学宫开展古迹探寻、户外运动、健康养生等活动;阳春市结合漠阳江及沿岸水寨村、黄村温泉、蛤山水库、仙家垌森林公园等资源开展民俗风情体验、休闲度假、徒步旅行等活动;高州市结合玉湖风景区、电白郡、县城旧址、安良堡村、高州历史文化名城、宝光塔、笔架山森林公园等人文自然景点,开展古城采风、户外休闲、主题摄影等人文旅游活动;化州、廉州段结合化州学宫、竹界村古径、新安村、罗州故城遗址等资源,开展古城采风、古迹探寻、郊野踏青、城郊休闲等活动。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4个,恩平城区、阳江城区、高州古城、化州城区等 (2)一级驿站:26个,包括新桥镇驿站、腰古镇驿站、新城镇驿站、高村驿站、苍城镇驿站、歇马村驿站、大槐镇驿站、东湖景区驿站、白沙镇驿站、乐安村驿站、那旦村驿站、水寨村驿站、潭水镇驿站、乔连村驿站、八甲镇驿站、那霍镇驿站、六符顶景区驿站、玉湖景区驿站、安良堡村驿站、黄坡镇驿站、新安镇驿站、廉江石城镇驿站、龙湾镇驿站、墩湖村驿站、青平镇驿站、髙桥镇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工)重点加强与广茂铁路阳江站、茂名站、化州站、廉江站,洛湛铁路高州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高要汽车站、新兴汽车客运站、恩平汽车站、阳春粤运汽车站、阳东汽车站、阳江城南汽车站、高州汽车站、化州汽车站、廉江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广昆高速、深罗高速、深岑高速、沈海高速、西部沿海高速、罗阳高速、汕湛高速、包茂高速、兰海高速等高速公路的交通衔接。^加强与中火嶂森林公园、罗州故城遗址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12南江口-髙州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自南江口向南经兰寨村、连滩镇、大湾寨达罗定市区,经罗平镇、罗镜镇、分界镇、茶山镇、怀乡镇达信宜市区,经镇隆镇、潭头镇、大井镇达高州市区。 |
线路类型 | 陆路:215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郁南发展区、高州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兰寨村、连滩古建文化景区、罗定历史文化城区、金山迳古道遗址、镇隆镇、高州历史文化城区等; (2)次要发展节点:三圣宫、南江口码头、古蓬码头、河口码头、天池庵生态旅游区、磨刀山遗址、普葛村、大湾寨、五星村、文塔、菁莪书院、罗定学宫、平南村古建筑群、倒流榜、凤阳村、陀埔古村、长岗坡渡槽、罗镜官渡头遗址、潭白故城址、三叉顶森林公园、蔡廷锴故居、龙湾森林公园、梅岗森林公园、八坊村、大洪国王宫旧址、文明村、高州冼太庙、大井镇、佛子岭古石径、宝光塔等。 |
特色镇村 | 特色乡镇:4个,包括连滩镇、罗镜镇、镇隆镇、大井镇等; 特色村落:9个,包括兰寨村、普葛村、大湾寨、五星村、倒流榜、凤阳村、陀埔古村、八坊村、文明村等。 |
主题游径 | 南江-罗定历史文化径、罗定近郊休闲径、信宜北分界地理探险径、高州古城历史文化径。 |
功能指引 | 南江沿岸结合连滩镇、兰寨村、普葛村、大湾寨、五星村、古码头等历史村落、古建筑群、古码头群开展南江古水道寻踪、南江文化体验活动,充分展现南江流域丰富的人文魅力;罗定市结合罗定历史文化名城及周边倒流榜、平南村古建筑群、凤阳村、陀埔古村、潭白故城址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迹,开展古城采风、古迹探寻、古建考察等活动,展现罗定深厚的历史沉淀;高州至信宜结合沿线崇山峻岭开展山地越野、林地徒步、生态观光等户外运动;高州市结合高州历史文化名城、高州冼太庙、宝光塔等丰富的人文遗迹,开展古城采风、近郊休闲等活动。 |
服务设施 | 区域服务中心:2个,连滩古镇、高州古城等; —级驿站:13个,包括南江口驿站、古蓬村驿站、兰寨村驿站、大湾五星村驿站、罗定文塔公园驿站、罗平镇驿站、罗镜镇驿站、分界镇驿站、茶山镇驿站、怀乡镇驿站、梅岗公园驿站、镇隆镇驿站、大井镇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重点加强与广茂铁路罗定站、洛湛铁路高州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信宜汽车站、高州汽车站、罗定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广昆高速、罗阳高速、深罗高速、包茂高速、汕湛高速等高速公路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骆驼山风景区、天池庵生态旅游区、潭白故城址、三叉顶森林公园、龙湾森林公园、天马山风景区、西江温泉度假村、荷花温泉、大洪国王宫旧址、佛子岭古石径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表7-13梧雷琼古驿道规划建设指引
分项 | 规划建设指引 |
线路走向 | 自广西梧州向南经陆川进入广东省境内,经兰山镇、鹤地水库、苏村、黄竹山村达廉江市区,经老鸦塘、头铺塘达遂溪县,经岭北镇、城月镇、客路镇达雷州市,经南兴镇、龙门镇、英利镇、下桥镇、徐闻县、海安镇达徐闻古港,渡海至海南岛。 |
线路类型 | 陆路:207公里。 |
重点发展区域 | 雷州发展区、徐闻发展区。 |
发展节点 | 〔1〕主要发展节点:罗州故城遗址、遂溪森林公园、客路镇、雷州历史文化城区、三元启秀塔、雷祖祠、夏江港、南渡口、徐闻贵生书院与门前古道、海安所城、博涨炮台、英利镇、徐闻候鸟保护区等; 〔2〕次要发展节点:三合水库、鹤地水库、马头岭森林公园、麻章森林公园、七星岭郊野公园、城月镇、雷州窑址群、坡正湾鹭鸟家园、邦塘村、雷城大新街遗址、墨亭古官道、关新村、新村、昌竹园村、登云塔、广府会馆等。 |
特色镇村 | 〔1〕特色乡镇:4个,包括城月镇、客路镇、英利镇、海安镇等;〔2〕特色村落:4个,包括邦塘村、关新村、新村、昌竹园村等。 |
主题游径 | 化州-廉江-遂溪自然观光径、遂溪-雷州近郊休闲径、雷州古城历史文化径、雷州-徐闻近郊休闲径、海安历史文化径。 |
功能指引 | 化州、廉江、遂溪结合三合水库、鹤地水库、罗州故城遗址、马头岭森林公园、七星岭郊野公园等沿线资源,发展自然观光、生态休闲、城郊休闲、户外运动等活动;雷州结合历史文化名城及周边多个历史文化镇村与历史文化遗存,开展古城采风、古迹探寻、古建考察活动,全面展示雷州历史人文内涵及古驿道的商旅文化、宦游文化及军事文化;徐闻结合海安所城、博涨炮台、徐闻二桥遗址、广府会馆、登云塔等古驿道相关遗迹,开展古港探寻、海丝寻踪、古城采风、摄影比赛等活动,展示徐闻作为海丝始发港的历史地位与文化内涵。 |
服务设施 | 〔1〕区域服务中心:3个,遂溪县城、雷州古城、徐闻老城等; 〔2〕一级驿站:12个,包括石角镇驿站、鹤地水库驿站、苏村驿站、廉江石城镇驿站、马头岭驿站、七星岭公园驿站、城月镇驿站、坡正湾村驿站、南兴镇驿站、英利镇驿站、下桥镇驿站、沓嘉湾驿站等。 |
交通衔接 | 〔1〕重点加强与黎湛铁路廉江站、遂溪站,湛海铁路湛江西站、雷州站、徐闻站等火车站的衔接;与廉江汽车站、遂溪汽车站、雷州汽车站、徐闻汽车站等长途客运站的衔接;与沈海高速、兰海高速、汕湛高速等高速公路的交通衔接。 〔2〕加强与白鸽水寨〔通明村〕、乐民所城、解元巷古道遗址、禄切村、石狗巷遗址、海康所城及炮台、雷州珍稀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区、乌石旅游区等周边重要景区的交通衔接。 |
第八章建设时序与行动计划
第一节建设时序
第五十二条行动计划包括三个时间周期,近期至2017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25年。
第二节行动计划
第五十三条行动一:试点先行,典型示范
规划根据“逐步推进”的原则,近期至2017年,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古驿道段落进行建设。依据古驿道遗存的保存情况、历史文化的代表性、沿线资源丰富度、地理地貌特征等条件,在全省范围内选取19处古驿道示范段,作为广东省古驿道线路的建设试点,推进古驿道线路的建设工作。包括乳源西京古道、北江古驿道梅关古道-珠玑古巷示范段等19处,长度约364公里。
表8-1近期(至2017年)行动计划一览表
第五十四条行动二:勾勒雏形,成线联片
中期至2020年,选取23条重点古驿道线路及18个重点发展区域,形成全省具有代表性的古驿道线路及古驿道发展区域,构建古驿道“重点线路―重点发展区域”的雏形。至2020年末,古驿道线路长度约4900公里。
表8-2中期(至2020年)行动计划一览表
第五十五条行动三:全面建设,构建系统
远期至2025年,全省古驿道网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全省建成14条古驿道主线、56条古驿道支线,古驿道线路长度约11230公里。同时,建成24个重点发展区域,1200多处人文和自然发展节点,59个区域服务中心,255个一级驿站;带动251个古驿道文化特色乡镇、419个古驿道文化特色村落、1320个贫困村的建设和发展。最终全面打造成全国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经济发展走廊。
第九章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第五十六条针对全省各地古驿道线路的建设经验、技术、资金等相对欠缺的实际情况,建立有效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包括组织管理、法规保障、技术支持、政策措施、管理运营、实施监督、公众参与和宣传推广等。
第一节组织管理
第五十七条明确管理部门及责任分工
按照“省统筹指导、地方政府建设为主”的原则,建立省市联动机制。由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省直其他有关部门联合开展配套政策研宄、资金扶持和监督管理等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明确南粵古驿道工作牵头单位,确定工作机构和专职人员,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本行政辖区内的南粵古驿道工作。发改、规划、住建、文体、交通、旅游、环保、国土、农业、林业、水利等有关部门按职责共同做好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工作。
第二节法规保障
第五十八条完善南粤古驿道线路法规体系
1.在《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的基础上,补充制定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的管理规定。明确南粵古驿道线路规划、建设和管理的主体、程序、标准、权利、义务等,并对南粵古驿道的保护、功能利用、奖励与处罚、公众参与等问题作出规定,保障南粵古驿道线路的规划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各市结合实际,在制订本地绿道建设实施细则或配套文件时,增加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的内容。
第五十九条将南粤古驿道线路纳入城乡规划管理体系
将南粵古驿道线路总体布局规划内容纳入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各地城乡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将南粵古驿道的保护和修复纳入城市紫线、绿线、蓝线等城乡规划的空间管制体系。
第三节技术支持
第六十条开展南粤古驿道线路技术培训
对南粵古驿道的保护与修复应当注重科学性和专业性,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加强对建设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全省古驿道线路建设的管理水平。
第六十一条建立南粤古驿道线路信息共享服务平台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联合省相关部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导建设南粵古驿道线路门户网站,结合互联网、手机客户端、云平台等技术手段,构建包含政府、企业、商家、公众、学者关系链的南粵古驿道线路大数据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以二维码扫描为链接方式的古驿道标识系统,与门户网站无缝对接。提供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历史、文化、交通、配套、旅游、体育、活动等全方位信息。
第四节政策措施
第六十二条多渠道筹措资金
1.建立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资金保障机制。〔1〕省财政按“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粵东西北地区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工作予以一定补助。〔2〕各地政府应加强对南粵古驿道线路规划、建设、管理、宣传推广等工作经费的保障,保障古驿道工作的正常开展。属于基本建设投资的,应纳入政府建设投资计划。〔3〕各地政府可通过贴息等方式积极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对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进行信贷投放。
2.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政府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各界采用无偿捐助、认建、认捐、认养、认管、出资命名、服务外包等方式参与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工作;鼓励沿线居民参与南粵古驿道及其周边产品的管理经营,利用经营收益补充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和维护资金。
第六十三条保障土地供给
线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优先安排南粵古驿道线路涉及的建设用地规模指标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应大力支持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
第六十四条简化行政审批
省、市有关部门应在项目立项、规划审批、土地征用等环节为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建设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手续,优化建设立项、规划、报建等相关程序,提高建设效率。
第六十五条拓宽公众参与渠道
积极引导和鼓励企业、社会非盈利组织和个人参与南粵古驿道线路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在规划设计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在建设阶段通过建设项目事前公示、事后公告制度,提供南粵古驿道建设情况的查询服务。
第五节管理运营
第六十六条管理模式
南粵古驿道线路的管理维护以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为责任主体,实行属地管理模式。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明确牵头部门并建立多部门联合、分级管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管理维护机制。
第六十七条管理维护
1.根据南粵古驿道所处的位置、使用率和设施配备情况,实施差异化的管理维护模式。重点发展区域推行高频率、高标准的维护方案,其他地区可按照合理的维护标准,适当降低维护频率。
2.政府监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管理维护方式。各县市可将南粵古驿道委托给原产权单位养护,也可通过公开招标方式确定养护单位。
第六十八条运营管理
1.采取多元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坚持公益性原则的基础上,推进南粵古驿道线路的市场化、多元化经营。
(1)结合绿道的管理模式,由绿道属地的建设部门或绿道管理专门机构负责南粵古驿道线路的日常运营和管理。
(2)将南粵古驿道线路范围内除古驿道历史遗存、文物保护单位、广告标识、绿化养护、商业、餐饮业以外的景点、设施以及其他经营性资产,以特别授权的形式委托企业进行统一的经营管理。
2.南粵古驿道线路内经营项目应符合相关管理规定,适当开展售卖、租赁、餐饮等对古驿道环境影响小的经营项目,为古驿道使用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3.南粵古驿道线路范围内的服务设施经营可向社会公开招标,由专业管理公司负责餐饮、零售、车辆租赁及沿线休闲游憩项目的整体策划、包装、宣传、推介。
第六十九条安全管理
1.各地应建立南粵古驿道线路设施定期安全检查和巡查制度,对古驿道线路进行安全评估,划定安全等级,制定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守则,并按照有关规定做好防雷、防风、防汛、防山体滑坡、防火和安全用电等工作。
2.各地应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紧急救援体系,提高古驿道运营安全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节假日游览的安全管理,在南粵古驿道线路组织大型群众活动,应当按有关规定落实防范和应急措施,保障游客安全。
第六节监督检查
第七十条明确监管主体与责任
根据分期工作进度安排,由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古驿道线路各期建设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向省人民政府报告检查结果,同时向社会公布。
第七十一条建立公众监管机制
各地应建立有效的南粵古驿道线路建设管理公众意见收集和反馈机制,有条件的地方可聘请社会监督员对古驿道保护、维护管理和活化利用情况进行监督。
第七十二条建立古驿道工作考评机制
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对各县市南粵古驿道线路保护与利用工作进行考评,对工作绩效突出的地区报请省人民政府予以通报表扬,对不履行职责、工作不力的地区,报请省人民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
第七节宣传推广
第七十三条各地南粵古驿道线路管理部门应会同体育、旅游、宣传等部门联合制定古驿道线路宣传方案,积极向社会和公众宣传推广南粵古驿道。
第七十四条鼓励各地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移动传媒等渠道,组织开展问卷调查、现场咨询、公众论坛等公众咨询活动,增进公众对南粵古驿道的认识;通过策划与南粵古驿道相关的主题活动、大型赛事,扩大古驿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请在用户中心修改联系方式,以便我们联系您